郭振華 北京物資學院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化實施,我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日益密切[1],物流需求與日俱增,為中歐班列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中歐班列發展至今,去承德貨源保持較穩定的狀態,而回程的貨源缺乏問題一直存在。班列回程貨源的多少影響著整趟班列的運輸價格,所以回程集貨是很關鍵的因素。
以貨代公司的視角:以貨代公司的角度來看,中歐班列的集貨取決于貨代公司在選擇運輸方式時的決策結果。
對于中歐班列的回程來講,回程貨源少是班列回程最主要的問題。返程空箱是海運也不能避免的情況。財政部從2018年開始,要求地方政府降低中歐班列補貼標準:以全程運費為基準,2018年補貼不超過運費的50%,2019年補貼不超過40%,2020年將不超過30%[2]。據此推算,到2023年,中歐班列的政府補貼可能會取消。補貼的降低或取消都將影響中歐班列的運輸價格,進而導致班列往返程運輸量,尤其是回程。
在后補貼時代,中美貿易戰加劇,中國進口歐洲的貨物勢必會增加。那么這對中歐班列的發展是一次好的機遇。
貨代公司對于運輸方式的選擇分類:
1.貨代公司受貨主的要求進行運輸方式的選擇
對于貨主的要求,是貨代公司首先考慮的因素,而對于中歐貿易往來,長距離運輸,最快的運輸方式是航空運輸(1-2天),最慢的是海運(30天左右)。經過調查研究發現,貨主的要求一般有時效快和安全性強兩種,最多的要求是時效快。
(1)單獨要求速度快的貨物,貨量較少的情況下,可選擇航空運輸。而大貨量情況下,選擇航空運輸勢必要考慮運輸的費用。如果貨主考慮費用,那么只能選擇中歐班列進行運輸。
(2)追求安全性的貨物,貨代公司往往是選擇航空公司或者中歐班列作為運輸方式。如果是貴重貨物則最佳的運輸方式是航空運輸,而對于一般性的貨物,選擇中歐班列進行運輸,運輸的費用會更低。
2.貨代公司根據貨物的性質進行運輸方式的選擇
從表1中能夠知道,在貨主對運輸無特殊要的前提下,貨代公司可根據貨物自身的特性進行運輸方式的選擇。

表1 不同貨物對運輸的要求
3.貨代公司根據自身利益最大化選擇運輸方式
追求利益是任何一個公司的目標之一,貨代公司在為貨主選擇運輸方式的同時,同樣也會考慮自身的利益如何達到最大化。對于時效性不強的貨物,貨代公司往往會選擇運輸價格最低的海運。在中歐班列補貼盛行的時期,很多人會選擇中歐班列。政府對中歐班列進行補貼,運輸價格下降到與海運持平,而中歐班列是中歐海運的一種補充方式,那么中歐班列以海運1/2的時效,同等的運輸價格,安全性更高,中歐班列是不二的選擇。
現今中歐班列運輸體系還不夠完善,而發展歷史悠久的海運已經具備非常成熟的體系,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價格十分穩定,但隨著中歐補貼的“退坡”,中歐班列的運輸價格上漲,中歐班列的競爭優勢減退,原本是海運的貨物仍然會選擇海運。
總結:以上對中歐班列回程的集貨影響因素做了粗淺的分析,從貨代公司的視角,分為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中歐班列回程集貨的主要競爭對手仍然是海運,而運輸價格是重要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