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新新
【摘 要】隨著海南自貿區的建設,會展業的發展迎來強大契機。文章以波特鉆石模型為理論基礎研究三亞會展業的競爭力。通過對三亞會展業各個方面的分析,得出三亞會展業競爭力的整體狀況,并針對薄弱環節提出對策,以提升三亞會展業的競爭力,促進會展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鉆石模型;會展業;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713.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7-0028-03
1 波特鉆石模型
波特鉆石模型,又被稱作波特菱形理論、國家競爭優勢理論。該模型由著名戰略管理學家波特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為了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各個國家對自身的國際競爭優勢越來越重視,為了能夠分析本國如何形成整體優勢,所以普遍采用波特鉆石模型。鉆石模型由四大具有雙向作用的關鍵因素及兩大重要變量構成。四大關鍵因素為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及企業戰略、組織形式和業內競爭;兩大變量為機遇和政府。機會同樣具有雙重作用,既可以幫助新進入者占據優勢,又可能導致原有的競爭者失去競爭優勢,只有抓住新機遇,城市才能有新發展,因此機會對四大關鍵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政府主要以宏觀角度對產業競爭力提供資源和創造適宜其發展的環境。
2 運用鉆石模型分析三亞會展產業競爭力
2.1 生產要素
三亞地理區位優越,地處中國最南部,海南島最南端,位于北緯18°,是著名的熱帶濱海國際旅游城市。三亞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在中國對外經濟中有著極佳的區位優勢。同時作為祖國的南大門,三亞還承擔著保衛祖國南海后方基地的重任,在戰略位置上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隨著海南全島建設貿易區,三亞的政治區位優勢也日益凸顯,國家對三亞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視,會展業作為海南省及三亞重點打造的產業,對城市的發展起到了強勁的推動作用。
在“十三五”期間,會展業被列入三亞市十大重點發展產業之一,發展進入快車道。隨著海南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港)建設不斷深化,三亞國際知名度和對外開放程度也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知名展會落地三亞。三亞也依托自身優勢打造了類似于ISY三亞國際音樂節、三亞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三亞國際旅游貿易博覽會等自主會展節慶品牌,其中中國(三亞)國際大健康與美容產業博覽會成為三亞首個通過UFI認證的品牌博覽會,連續舉辦三屆的海南國際旅游貿易博覽會展位總面積達43 010 m2,吸引觀眾730 000人,促進合作項目206項,共舉辦會議論壇活動105場,協議投資額達980億元,現場銷售5.37億元,為海博會升級為“中國-泛南海服務貿易博覽會”奠定了良好基礎,促進了三亞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
隨著三亞會展業的不斷發展,現有的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適應不了發展的需求。城市場館和基礎設施對城市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三亞目前主要會展場館是三亞灣紅樹林國際會展中心(室內面積為10 800 m2,室外面積為1 200 m2)和亞龍灣會議中心(總面積為6 000 m2)。由此可見,三亞目前綜合性的大型展覽場地嚴重缺乏,沒有類似于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所建設的永久性標志場館。并且,三亞灣紅樹林度假酒店的主營業務是旅游度假酒店,會展場館只是酒店的配套設施,難以打造成城市中心和產生聚集效應。三亞擁有世界級的酒店集群,但是主要分布在各個灣區,距離市區和機場較遠,交通運輸困難,時常造成高速擁堵并且缺少商務中心、商業服務輔助、銀行等重要的會展業相關配套設施,所以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嚴重阻礙了會展業的快速發展,制約了城市競爭力的提高。
2.2 需求條件
三亞會展業的現有市場近年來增速加快。每年全市的會議場次及人數、展覽面積及場次等相關重要指標年增速都超過10%。2017年,三亞全年共承接超過100人的中型會議8 100場,參會人員達到1 931 045人,以島外參會人員為主,達到1 551 139人,國際參會人員154 278人。同年舉辦500人以上的大型會議150場,其中超過1 000人的會議達到63場。三亞一直是以會為主,以展為輔的發展模式,2017年共舉辦標準展位在300個以上規模的展覽26場次,展覽面積達到210 477 m2,參展商達到13 761個。由此可見,三亞的會展業發展增幅明顯,整體規模也日漸擴大。
潛在市場方面,2018年三亞全市生產總值達595.51億元,相較于2017年的529.52億元,上漲了7.2%,但是仍然屬于經濟不發達地區。工業基礎涉及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場館建設等,但是三亞由于地處海南島,資源匱乏,交通不便,工業發展相對落后,無法支持城市經濟和會展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三亞的參展商及許多專業觀眾都是來自島外,導致許多展會辦展效果不佳,阻礙了展覽業的發展。同時,三亞現代服務業的相關企業規模較小,缺少大規模企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過低。
2.3 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
會展業所具有的產業帶動效應和集聚效應,對城市多種相關產業的發展有著直接影響。會展業為航空、旅游、酒店、廣告等行業帶來巨大商機的同時,還不斷培育出新興產業群,也牽動著第一、第二產業的發展。國際上認為會展業產生的乘數效應范圍一般為5~9,即會展業收入為1,其帶來的其他產業收入相當于其收入的5~9倍。第三產業在會展業的帶動下增速明顯,會展業占三亞旅游和酒店經濟收入比重也逐步增長。
三亞首批5A會議酒店中,會展活動收入占酒店收入均超過20%,超過10家的國際酒店在會展活動方面的收入甚至占到25%以上。與此同時,每年超過200萬的參會人數也為三亞的航空交通、旅游休閑、酒店餐飲等服務業提供了發展新契機。會展業不僅和金融、旅游、互聯網科技、大健康、體育賽事、婚慶等新興產業領域有機融合帶動了三亞重點產業的發展,而且作為區域產業集聚發展的助推器,對三亞區域產業品牌價值提升有著重要作用,為三亞城市資源的全面調動和同步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2.4 企業戰略、組織形式和業內競爭
從鉆石模型的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出,市場競爭越發復雜和激烈,但企業只有在市場競爭中才能保持創造力和創新力。會展企業同樣需要一個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來促進企業的發展和提升。三亞會展服務企業眾多,競爭也較為激烈,但是三亞缺少大型會展機構,大多數會展企業規模較小,缺少影響力,企業競爭力弱,難以吸引和承接規模較大的會展活動。三亞在對外企業交流和合作方面相對落后,缺少國外專業的會議服務、目的地管理等相關企業,對國際展覽和會議的承載服務能力較差。三亞的會議活動通常是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公關會展公司的地接任務,利潤較低,同時缺少創新力,會展業競爭力較差。由于缺少大型會展機構,因此導致三亞會展業國際化進程緩慢,缺少對城市的系統化推廣和對外的規模化招商引資活動,難以吸引一些知名參展商和國際上具有極強購買力的采購商參與到會展活動中,導致展會的專業觀眾比例較低,國際客戶稀缺,展會人氣不足。
2.5 機遇因素
2018年4月,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會展業和旅游、互聯網、大健康、金融五大現代服務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會展業作為海南省十二大重點產業之一,三亞市十大重點產業之一,已經成為極其重要的產業。2018年5月,海南省對59個國家實施免簽政策,越來越多的國際參展觀眾來到三亞,自由通關的便利,使得三亞相較于其他內地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同時,航權的進一步開發,使得三亞的航空交通便利程度進一步提升,國際參展觀眾到三亞也越來越方便。許多符合國際流行趨勢的大型節事、賽事活動也將三亞作為首選之地。
2.6 政府因素
由于會展業所產生的強大經濟和產業帶動效應,對會展舉辦地的招商引資,提高城市競爭力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各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會展經濟的發展,包括對會展活動的資金投入、補貼和各項政策的支持。2016年三亞市政府頒布《三亞市加快旅游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和《三亞市加快會展業發展扶持獎勵辦法》,2018年三亞市政府出臺《三亞市關于促進會展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和《三亞市會展業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支持在三亞舉辦的各級會議、展覽和會獎活動等。對三亞市重點打造的品牌展覽,前三屆給予每一屆展覽100萬元的資金補貼。政府對會展業的投入逐年遞增,大型展覽、會議、活動落地三亞,會展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3 三亞會展業競爭力的提升對策
3.1 全力推動會展業發展
抓住國家給予海南省的政策優勢,大力發展會展業,利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政策,努力把會展業做大做強。完善會展業的政府相關部門,制定規章制度,加大會展業的扶持力度,規范會展活動,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會展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城市營銷,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大型活動落地三亞。行業協會要積極發揮作用,樹立起行業協會的權威,做好行業的統籌布局和規劃,引領會展業的發展。會展企業要把握政策導向,結合企業優勢,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服務水平。
3.2 不斷提升城市吸引力
城市具有良好的吸引力,能夠為會展業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機遇。城市對外開放程度是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指標,城市擁有良好的開放政策和有利的開放環境,能夠為城市吸引更多的展商和專業觀眾,展商和專業觀眾的到來給城市創造更多的活動機會和商業機遇。城市知名度是城市經過長期積累在外界形成的形象,只有經過長期積累才能產生和得到。三亞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開放程度,利用自由貿易區的優勢,吸引更多國際游客,同時加快招商引資的步伐,引進更多的優質企業和機構落地三亞。三亞要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發展自己的優勢產業,提升三亞的城市知名度。
3.3 積極打造品牌會展活動
品牌展會能夠有效地提升會展業的競爭力。漢諾威、巴黎等城市都依靠品牌展會而聞名全世界。因此,要提升會展業競爭力,就必須積極打造品牌展會。依靠三亞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氣候,利用三亞浪漫和熱情的城市形象,打造屬于三亞的大型活動,如海南島國際電影節、ISY三亞國際音樂節等。同時,吸引國際大型活動和高級別展會落地三亞,如世界小姐總決賽、克利伯環球帆船賽、FE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等。把握海南自由貿易區的政策優勢,積極打造與國際接軌的一流展會,推動三亞會展業的品牌化、國際化,利用會展活動這一有利的傳播平臺,不斷提高三亞的知名度,讓三亞成為真正的“東方夏威夷”。
3.4 加強會展人才培養
會展人才大致可以分為3類:高級管理人才、技術型人才和會展輔助型人才。目前,三亞的會展人才主要集中在會展輔助型人才,缺少高級管理人才。因此,擁有會展專業的高校應該加強學生創新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對會展教育可以進行進一步細分,積極培養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型人才,提高會展教育的質量。高校要加強與政府、協會、企業的溝通與聯系,積極建立實習實訓基地,開闊學生的視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市場所需的會展人才。同時,貫徹落實“百萬人才進海南”的計劃,加強對高端會展人才的引進,尤其是具備國際視野和大型活動管理能力的國際人才的引進,提升會展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
參 考 文 獻
[1]龐華,董曉書.廣東會展產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鉆石模型”視角[J].特區經濟,2013(5):27-30.
[2]孫董霞.蘭州市會展產業競爭力及其提升對策研究——基于“鉆石模型”理論的分析[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8(6):15-19.
[3]庾為.基于鉆石模型理論的區域會展業競爭力研究——以北京市朝陽區為例[J].江蘇商論,2011(1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