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昭機
【摘 要】在橋梁施工項目中,采用高墩翻模施工技術能提升橋梁抗變形能力,減少接縫數量,對控制混凝土施工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從實踐出發,對高墩翻模施工技術控制進行研究,探索較好的施工技術控制策略,希望能為橋梁高墩翻模施工優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橋梁施工;高墩施工;翻模施工;技術控制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7-0131-02
1 我國高墩橋梁施工技術概述
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進行空心高墩橋梁建設,一般采用50~80 cm壁厚橋墩,采用封閉式結構,配以鋼筋,墩身設水平板和縱向板,與傳統方式相比,鋼筋減少了兩層,有效減少了工程量,對于降低項目成本起到積極作用。20世紀90年代,隨著翻模、爬模等技術逐步完善,橋梁施工技術得到快速發展,進一步縮短了橋梁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質量和效率。此時,我國橋梁高墩已達100 m,成為非常普通的橋梁構件。大型鋼模板材料大量運用到橋墩外膜。在翻轉模板過程中,混凝土對橋梁基礎起到重要作用。下層標準接頭和接頭拆除后,可通過相應的吊裝設備進行垂直吊裝,完成標準接頭和第一層頂接頭的對接,促進標準接頭位于接頭下層,然后安裝內支撐推螺絲對接完成,第二層模板安裝完成。在此前提下,混凝土澆筑應自下而上,交替進行。混凝土澆筑必須與設計高度一致,這意味著橋墩施工已經完成。采用翻模施工技術可以達到較好的抗變形能力,減少接縫數量,對于控制混凝土施工質量起到積極作用。同時也能保證混凝土結構外觀符合要求,有效防止錯臺的發生。
2 翻模技術在橋梁高墩施工中的應用
2.1 施工準備
在翻模施工前,應進行充分的施工準備,在每個橋墩的位置設置電梯,保證工程相關人員上下方便。施工單位迅速掌握具體施工情況,在使用相關技術前,應安排專人對施工現場進行徹底清理,確保施工現場清潔。應有專人對施工設備等進行維護,確保工程順利實施,排除機械設備故障。采購物資前,應按材料使用標準,結合項目設計要求進行相應檢驗,驗收合格后方能進場。
2.2 施工平臺
施工時,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平臺出現斷裂,因此施工單位在施工平臺施工時要重點檢驗連接部位,保證施工精度。此外,應注意提高施工現場布局的靈活性。至于施工平臺的高度,需要在施工前依據設計與規范要求,在施工現場進行確定,保證工程順利安全實施。
2.3 翻模過程
(1)模板安裝時,要選用外模面進行拉裝,并用模板保證整個橋墩墩身外模第一節拼裝完成。相關組裝工作完成后,用螺栓連接內模進行安裝工作,吊起拉桿和圍帶。在加固模板過程中,當橋梁墩身較高時,應安裝鋼絲繩作為索風。一旦頂面出現偏差,就要進行地錨糾偏工作。
(2)內、外模板的圍帶和固定架位置應設小吊籃。在第一階段拆除內外模板固定架后,使用手動提升機,將其固定在相應位置。然后將一期施工材料通過塔吊運送到下一個施工平臺,同時使用脫模劑進行模板清洗工作。模板清理完畢后,通過放線的要求,開始下一期模板安裝工作,然后將安裝好的模板繼續運送到施工平臺進行施工。按以上步驟逐步實現模板爬升,最終完成高墩翻模施工。
2.4 翻轉模板的固定
通過固定模板可以保證模板的支撐性能穩定,在此基礎上通過拉桿對內模進行調整,確保內模厚度處于最佳狀態。通過剛性骨架(如腳手架),對模板的壓力進行轉移。模板上的壓力隨后轉移到成品混凝土上。
2.5 翻模提升
塔機的使用是提高橋梁高墩施工質量的必要手段。拆除外門板時,塔吊一般從側面開始,逐步完成吊裝工作。塔機施工過程中,內墻會對內模板產生壓力。因此,在提出這3種模式的過程中,要對其施工工藝與流程進行詳細論證,重點控制內膜與鋼架間的位置。
2.6 控制測量誤差
橋梁施工必須在高精度測量的基礎上進行,這對于保證施工與后期使用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施工單位應采取有效措施,將施工誤差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重點調整塔柱位置,這對于控制施工誤差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要注意把握橋梁整體美觀度,優化調整橋梁施工過程。
3 實例分析
3.1 工程概況
某橋梁施工與地面的垂直高度為72 m,雙向四車道,橋墩基礎深度為31 m。橋墩最大高度為64.5 m,橋身部分需設置50 m×50 m的直角倒角,橋墩體頂、底需設50 m×200 m倒角。
3.2 翻模技術的應用
3.2.1 施工準備
施工前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結合設計要求做好充分的施工準備,在每個橋墩處設置電梯,保證施工人員上下便捷,了解施工情況。在平臺施工前,有必要準備塔式起重機的加固,尤其是埋設工作,并連接塔吊基礎框架加固前的承臺基坑回填,確保混凝土澆筑施工正常進行。翻模施工進度按照4.5 m/節進行。一段、二段橋墩施工采用30 t車輛供電。塔機組裝完成后,從墩身三段、四段開始進行翻模施工。
3.2.2 鋼筋的制作和安裝
根據設計中對墩身的要求,該工程鋼筋控制在9 m/節。在施工過程中,應先進行墩身前兩段施工。施工完成后,對空心墩身直徑進行控制,按照直螺紋切割,尺寸控制為長度78 mm,內外徑分別為30 mm、48 mm,使用套筒進行加固處理。對鋼筋使用弧電補強,這樣能夠使焊點更加牢固,保證鋼筋工程質量。橋墩使用套筒進行加固,使其滿足設計與規范要求。在每300個套管的基礎上,選擇3個套管進行檢查,確保它們的靈活性和可靠性。使用塔吊對鋼筋進行吊裝定位。在主筋套筒施工后,使用16 mm螺紋鋼進行加固處理。在施工中,因為橋梁施工距離較大,對于塔吊的抗扭轉和穩定性要求較高。一般來說,塔機埋件宜按20 m的間距埋設,使其與主筋連接后能一起受力,保證塔吊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穩定。
3.2.3 翻模施工
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內外模及平臺等位置進行合理控制,在模板周圍進行腳手架施工,通過塔吊將施工材料吊裝到指定位置。施工人員要求和塔吊保持同樣的移動速度,這樣對于從模板安裝到混凝土澆筑一系列施工的質量都有較好保障。進行首層模板施工時,在其安裝到指定位置后,先吊至第二層模板,再進行糾偏安裝,并進行混凝土澆筑,以促進工程順利進行。
模板安裝需要人工配合塔吊完成模板安裝。組裝完成后,外模面與內模采用螺栓連接,并跟蹤拉桿的安裝,在模板安裝完成后,需要根據設計位置對其施工進行復核,特別要注意安裝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檢查合格后固定吊裝模板。如果施工中出現偏差,工程部將用10 mm圓鋼錨定索風,以糾正位置。
小掛籃的設置應考慮翻模施工便捷的需要,同時針對內外模板位置進行設定。首先,固定內外模板,在解除固定架后使用手動提升機進行固定。完成這一階段的施工后,需要拆除內外模板及其附件,拆除的材料使用塔吊運送到下一個施工平臺,準備進行施工。使用脫模劑進行相應的清洗作業,達到較好的清洗效果。根據測量尺寸進行四段模板安裝,然后運送到以上施工平臺,模板按照這樣的施工順序不斷進行爬升,完成翻模施工作業。
3.2.4 混凝土澆筑
在完成橋墩翻模施工技術后,需要馬上進行混凝土澆筑。該工程使用泵送劑、325號水泥、碎石等為原材料進行混凝土生產。根據墩身高度分段澆筑,每段澆筑墩身高度在4.5 m以內,為加快施工進度,需在空心墩身內加入早強劑和混凝土。為更好地實現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可提前運至腳手架平臺,通過導向筒澆筑,保證落差在2 m以內。每次澆筑前,水泥砂漿按1∶2的比例進行配比,并在舊混凝土接縫處進行鋪設,振動并進行分層施工,每層施工厚度為30 cm左右,振搗需要與模板保持在10 cm以內的距離。模板在翻升到頂部后,按照爬升流程進行下行拆除施工,需要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拆除承重構件,保證工程安全順利實施。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墩翻模技術在橋梁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該技術具有較高的施工工藝要求,因此應在施工過程中加以控制。本文以實際工程為例,介紹了橋梁高墩翻模施工技術及控制要點,希望為相應工程提供技術參考。
參 考 文 獻
[1]陶家長,黨芳婷.橋梁高墩柱組拼式模板翻模施工技術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9(4):114-115.
[2]付城洞.橋梁高墩施工中滑模與爬模施工工藝的運用[J].建材與裝飾,2018(51):261-262.
[3]雒金鳳.橋梁高墩施工中滑模施工技術的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8,41(12):143-144.
[4]呂劍.翻模技術在橋梁高墩施工中的應用[J].交通世界,2018(29):109-110.
[5]陸治業.翻模技術在公路橋梁高墩施工中的應用探討[J].西部交通科技,2018(9):125-12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