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杰
【摘 要】創新型城市的實質是創新驅動,創新驅動離不開企業創新,企業的聚集和發展是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推動力。文章通過闡述鄭州創新型城市建設取得的成果及經驗,結合其內容,分析和研究在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進程中企業的助力作用。
【關鍵詞】企業;創新型城市建設;助力作用;鄭州市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7-0205-03
1 鄭州創新型城市建設概況
河南鄭州地處中原,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也是特大城市,在我國肩負綜合交通樞紐作用的同時,也在商貿物流方面發揮中心樞紐作用。鄭州市作為省會城市,是河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鄭州市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發展迅速,城市人口不斷增長,2018年鄭州市人口已經達到1 013.6萬;目前,城市建成區面積已經達到830.97 km2,城市化率已經達到72%。
鄭州建設了三大創新高地,即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鄭東新區、鄭州航空港區(我國唯一一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還建設有河南省中原地區的高科技產業中心,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也依托于此。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沉淀,鄭州高新區厚積薄發,現已成為我國中部地區競爭力強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創新高地之一,其創新與發展優勢突顯于多個方面,比如集聚、融合科教資源,提升、加速創新孵化培育,維護、促進知識產權服務,助力、推進企業上市掛牌。
鄭東新區為配合鄭州創新型城市建設,近幾年依托高校科技園在科技創新方面發力,先后建立國家專利審查協作河南中心、國家質檢中心鄭州綜合檢測基地、智慧島孵化園、中原金融產業園等一批創新創業載體,帶動一大批企業入駐。
航空港區順應全球經濟發展一體化方向趨勢,抓住機遇,積極快速搭乘“一帶一路”建設路徑發展,鞏固優勢地位,持續發揮“區位加乘樞紐,再加乘開放”的比對優勢,搶占內陸對外開放高地。
鄭州積極引進高科技產業,例如現在聞名遐邇的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原來在新鄉,后于2011年3月份正式搬到鄭州經開區。為了讓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盡早落戶、項目盡快落實,河南省及鄭州市政府出臺相關“三給方針”,在其科研項目立項、科研資金扶持、試驗工程助力3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創新型城市建設需要企業助力,產業集聚群的發展為創新型城市經濟轉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保證。
2 鄭州創新型城市建設經驗
2.1 政策保障
為了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鄭州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0年1月,鄭州市獲批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后,馬上制定了《鄭州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1—2015年)》,明確了今后5年的總體思路及發展目標,提出了五大任務(推進產業轉型發展、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動智慧鄭州建設、統籌城鄉創新發展、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八大工程(重點產業創新發展工程、現代服務業創新跨越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工程、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工程、創新空間載體建設工程、智慧鄭州創建工程、城鄉統籌發展工程、創新人才工程)。為了保證五大任務和八大工程的實施,制定了具體的政策措施。
在人才引進方面,鄭州市專門制定了人才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快企業人力資源開發步伐把企業的人力資源開發納入政府人力資源開發規劃,堅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平等享用在人才培養、吸引、評價、使用等方面的各項政策”。企業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為此,鄭州市大力實施培養塑造創新型科技人才的方針作為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進程的重要助力。與此同時,提升打造創新型科技隊伍的速度與成效,倡導以創新團隊作為主體對象,以領軍人才和領軍后備人才作為核心力量的指導方針,積極快速發展。鄭州市政府制定實施了“博士后引進工程”和“博士后留鄭計劃”,研究制定了商都杰出人才、政府津貼專家使用管理辦法,實施“政府津貼專家培養選拔工程”。對來鄭工作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在出入境、稅收、保險、住房、子女入學及配偶安置等給予特殊政策。
正是在一系列政策保障下,鄭州創新型城市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
2.2 資金支持
創新型城市建設和企業的創新發展都離不開資金支持,資金是創新發展的物質基礎。鄭州市非常重視科技型企業的成長發展與未來趨勢,為確保其可持續發展創新,同時為解決企業創新創業資金困難,特此創設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對其進行扶持與幫助。與此同時,鄭州市有關部門還千方百計地幫助企業獲得資金支持。比如,河南省科技廳下達了2013年第二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簡稱創新資金),鄭州市118個項目獲得立項,立項金額為1 240萬元,占全省立項總額的47.7%,位居全省各地市之首。2013年鄭州市共獲河南省創新資金項目158項,獲省資金支持1 640萬元。在人才培養與成長性方面,鄭州市大幅提高財政投入力度,積極提升其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比重,從而保證及維護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增長幅度與財政的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相比,處于高水平地位。同時,為達到確保人力資源開發方面重大項目落成與實施的目的,出臺政策規定,將扶持人才發展的經費劃入政府財政預算。又如,鄭東新區為了扶持企業創新,發放獎補資金1 580萬元,扶持新增上市企業6家,主板和新三板上市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7家。到2015年,鄭州市全社會研究及開發經費占生產總值的2.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
2.3 社會參與
創新型城市建設的主體是政府、企業,在創新型城市建設中,鄭州市政府充分發揮政府、企業、高校和社會中介組織的積極性,鼓勵社會參與創新型城市建設。比如,在資金投入方面,除了鄭州市政府加大創新資金投入以外,還對企業及社會組織設立的人才發展基金提供大力支持,積極鼓勵倡導其發揮積極作用。在社會、用人單位、個人投資人才資源開發方面,也給予足夠重視與支持,出臺優惠政策幫助其發展、深化。同時,注重人才投入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積極建立、優化政府人才投入使用管理績效考評制度。在人才引進方面,鄭州市政府召開各種人才引進會,制定多項政策措施,大力引進高科技領軍人才。與此同時,鄭州市政府鼓勵高校、企業做好人才引進工作。高校和企業紛紛依托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層次人才培養合作基地,加強各類人才素質培訓,先后建立了鄭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鄭州院士工作站和各類研發中心建設,到“十二五”末,全市已經建立50多個高端人才實訓基地。
3 企業助力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
3.1 企業在創新資源方面發揮助力作用
創新資源是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物質基礎,是城市創新的重要載體。創新資源包括物資資源、財力資源、人力資源等。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創新,創新是企業的生存之道。在物質資源上,眾多企業、集團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與科研水平,達到突出鞏固其自主創新主體地位的目標。僅在“十二五”期間,就已經建成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0家。同時,建立落成的國家級研發中心數目達到30家,樹立的國家級重點學科數目達到15個。在創新科技人才引智方面,積極培養與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大力組建、發展創新型科技團隊,狠抓創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隊伍培養。
全力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提升、強化高水平科研平臺建設,重點依托于強力的平臺載體建設,比如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完善多方面共享合作機制(比如人才、信息、資金和物資),打造自主創新平臺,培育一批專業性、綜合性孵化器,提升行業創新能力。同時,大力發展產業創新聯盟,實行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建技術開發聯合體或戰略聯盟。比如,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鐵集團)為進一步集聚高端智慧資源、充分挖掘高端創新平臺潛力、發揮“政產學研用”優勢,聚焦全斷面隧道掘進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相繼引進院士進駐院士工作站,建立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鐵集團還牽頭并聯合浙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山東大學、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申報項目“全斷面巖石隧道掘進裝備(TBM)自主設計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其獲得“2018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此項殊榮進一步彰顯了中鐵集團作為行業領軍企業的科技創新實力,全面展示了中鐵集團自主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完全性的“全斷面巖石隧道掘進裝備(TBM)”先進技術成果,進一步夯實了中鐵集團品牌和行業龍頭地位。布局在鄭東新區的高科技企業也設立了院士工作和市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在財力資源方面,各個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研究開發了許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城市的自主創新能力,可以說,企業在創新資源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3.2 企業在創新機構方面發揮助力作用
企業創新的組織保證依賴于創新機構建設。“創新”作為復雜性較大的系統工程,其在創新機構建設層面,應充分發揮政府、企業、高校的積極性,吸納國內國際創新力量,打造高端創新機構。比如,鄭州高新區由“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在海外一些科技資源密集的地區,設立鄭州高新區國際創新中心,構建國際協同體系,通過更廣泛的信息交流和更精準的要素配置,探索高新區開放發展新格局。目前,高新區企業在地方政府牽頭下已經與美國科特勒咨詢公司、以色列友文公司等國際專業咨詢機構協同合作,建立起鄭州高新區國際協同創新體系,在海外多地搭建好第一批海外創新網絡節點,組建、設立起實體性海外國際創新中心4家,已構建4個子體系(包括海外項目引入、資源協同、國際形象宣傳、支持配套等體系),達到了實現數字化支撐工作的目標。現今及未來都為鄭州在創新機構方面發揮助力作用。
3.3 企業在創新投入方面發揮助力作用
企業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通常,在創投資金的籌措方面可以走多元化的道路,可以采取多種途徑并存,多種措施共用,經濟發揮自主靈活性。比如,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通過自身途徑籌措科研經費,政府直投資金扶持,銀行助力提供科研經費;資金流動循環與高校、企業、科研機構、銀行四者之間,加大其有效流動性,幫助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以科研成果為導向吸引風投資金進入等。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鄭州市屬于二線城市,在財政收入方面并不是十分富裕,因而在創新型城市建設中,企業創投資金投入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中鐵集團在成立之初,我國鐵路、公路、水利、城市地鐵、海底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對盾構機的需求占全球的60%以上,但95%以上的盾構機依賴進口,價格高昂。為了達到突破國外壟斷隧道掘進設備局面的目標,中鐵集團持續投入高額研發資金,對盾構產品的技術與相關成果、產品進行研發、革新,研發出了多種具有自主產權的盾構機。2019年1月,公司牽頭的“異形全斷面隧道掘進機設計制造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標志著我國異形掘進機技術已經居于國際領先水平,從而奠定了中鐵集團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先進地位。中鐵集團的科研投入不僅提高了本公司的科研水平,也助力了鄭州市科研創新能力的發展。又如,為設立、打造中部地區云計算產業的先鋒示范區,鄭州高新區實施、落成“微軟教育云計算產業園項目”,已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賽爾新概念網絡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落實項目實施。鄭東新區在2016年引進寶能集團等,總投資超千億元。企業創新投入一方面提升了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另一方面也彌補了鄭州市創新資金不足的短板。
3.4 企業在創新產出方面發揮助力作用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鄭州市在創新型城市建設中,通過引進高科技企業和大力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助推城市創新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2018年已初步形成集聚效應,以推進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加強與中科院、中電科27所、審協河南中心等的積極對接,著力搭建創新平臺,提升創新能力,促進成果轉化。審協河南中心、智慧島孵化園、中原金融產業園等一批創新創業載體建成投用68萬m2。中國社科院鄭州研究院和河南啟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落戶龍子湖高校園區,上海荷福、北科生物等一批龍頭項目簽約進駐。
根據《2019年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披露信息:“2018年鄭州市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0%;創新創業載體達211家”,可以看出,這些企業及產業集群成長發展之快速,在創新產出方面積極發揮有效作用,為創新型城市建設助力支持。
參 考 文 獻
[1]中共鄭州市委,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快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http://zzkj.zhengzhou.gov.cn/tzgg/2495615.jhtml,2019-05-06.
[2]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鄭州高新區啟動“國際協同創新體系”[EB/OL].http://www.zzgx.gov.cn/qndt/
2492301.jhtml,2019-10-28.
[3]鄭州市人民政府市長王新偉,鄭州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秘書處.政府工作報告[EB/OL].http://public.zheng-
zhou.gov.cn/02JB/289838.jhtml,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