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凡 倪慧強
【摘 要】法人治理結構是指公司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與此相關的一些部門之間的權力協調機制。文章結合我國現實情況,闡明了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在我國上市公司的實際應用中所出現的問題,從當前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內部存在的問題和當前我國公司外部環境對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影響兩個方面提出問題。針對上述問題,結合該問題出現的成因,分別從內部與外部對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證券市場
【中圖分類號】F27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7-0227-02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又被簡稱為公司治理結構,主要涉及公司所有者、管理者、經營者、職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如何協調的問題。從廣義上理解,除了公司內部治理的內容,還涉及公司外部環境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即產品或服務市場、證券市場、經理人市場等對公司效率的影響。當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受到內部和外部雙重影響。
1 當前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
1.1 當前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內部存在的問題
1.1.1 上市公司中“一股獨大”現象普遍
民營上市公司家族化控制嚴重。隨著近幾年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我國的證券市場已不再是由國有企業獨占鰲頭,而是國企與民企均分天下。而民營企業最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家族控股。大股東一般大權獨攬,導致控股股東容易濫用控制地位侵害小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的權利。而且,家族公司存在著經營權與股權高度合一、家族成員兼任公司高管、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現象[1]。在現實中,公司股東會考慮當“外人”進入民營企業,會有經理職權膨脹,取代大股東地位的危險。
1.1.2 “三會”相互分權制衡機制尚未形成
董事會的獨立性低,缺乏有效的監督。由于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局面,而中小股東的股權又極為分散,所以董事會大多是根據控股股東的意志選出的,使董事會中代表中小股東的董事嚴重缺位,從而決定了董事會代表的不是全體股東的利益而是控股股東的利益[2]。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因此中小股東的權利無法救濟。
1.2 當前我國公司外部環境對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影響
上市公司作為一種公眾公司,對其影響最大的外部環境就是市場機制。市場機制深刻地影響著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2.1 經理人市場落后
一個真正的健全的經理人市場,會形成對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高級經理人的挑戰,因為這樣一個市場意味著他們可以自由流通,市場決定著他們的價格。因此,優勝劣汰,能者上,庸者讓,平者退,職業經理人們就要為保住自己的飯碗就不得不提升經營能力和業績水平。而我國公司的“一股獨大”導致公司經理的選擇主要是依靠行政部門或家族內部決定,也就難以通過這個市場來提高他們的能力。
1.2.2 證券市場不發達
一個運行良好的證券市場能對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發揮兩種作用:股票市場和控制權市場。證券市場上的股價是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晴雨表,如果證券市場上一種股票在短期內發生了大量的拋售或買進,股價狂跌或猛漲,這種巨大的沖擊必然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決策,迫使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做出新的調整和運作[3]。作為證券交易的一種形式——上市公司收購,是使控制權得到流通與優化配置的一個手段。在控制權競爭市場上,常常出現的是敵意收購,而收購人獲得了公司的控制股份和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權常常伴隨著董事和經理的更替。
2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思考
2.1 內部治理結構的健全
2.1.1 優化股權結構模式,促進上市公司股權多元化
股權過于集中是我國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而它表現在國有股“一股獨大”和家族股“一股獨大”。這就需要引進新的投資主體或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其他投資主體的比例,沖淡這些大股東的地位,當然這也需要一個良好的證券市場來配合。一個完善的證券市場能帶來機構投資者和自然人中小股東等投資主體,形成“多股制衡”的股權結構。
2.1.2 加強法制建設,使“三會”的分權與制衡名副其實
(1)股東大會方面,防止管理層權力擴大。雖然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現在中國的公司已由以股東會為中心越來越向以董事會中心的轉變。但這并不代表董事會可以取代股東大會為所欲為,公司是由股東出資而構成,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關。現實中的經理層和董事會的權力膨脹。
(2)董事會方面,完善獨立董事制度。2005年新修訂的《公司法》雖然規定上市公司必須設獨立董事,但這只是宣示性的一個條文,具體如何操作,并未說明;即使現行相關管理文件中有一些明確規定,但其效率層級低,在實踐中的實現情況可想而知,因此從普通法系引進的獨立董事制度在我國只具備一個外觀。完善獨立董事制度,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聘任程序的完善。很多國外在聘任程序上的做法比較成熟。比如公司首屆董事會中的獨立董事的產生,可在公司的設立過程中通過章程規定由擁有董事會席位之外的其他所有股東提名并決定人選,其選舉結果由創立大會通過;公司成立后,在公司董事會下設立專門的由獨立董事組成的提名委員會負責提出獨立董事候選人由股東會選舉產生[4]。二是確定所占比例。在占董事會的比例上,由于獨立董事與非獨立董事發揮的作用不同,因此獨立董事所占比例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理想的結構應當是既有獨立董事又有非獨立董事,既注重德又看中能[5]。考慮到獨立董事的監督職能,應當規定其在董事會中的比例不得低于二分之一,然后再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
(3)監事會方面。一是增強可操作性。應當為監事會知悉了解公司業務、管理層行為創造便利,比如讓管理層定期向監事會報告近期的業務情況,監事會也可以隨時要求其報告并對監事覺得有疑惑的事務進行解釋,若監事對解釋不滿,可以主動調查,管理者不得進行阻撓。二是細化《公司法》55條中的“費用由公司承擔”。公司應當為監事會專設一筆資金,為他們展開監督活動所用,以防止被管理層所控制而無法展開獨立監督。
2.2 外部市場的完善
2.2.1 健全職業經理人市場
職業經理人市場能夠通過人才市場的競爭機制,對公司的經營者形成一種壓力,加強自我約束,以公司利益為最高行動準則。由上可見,導致我國職業經理人市場落后的原因是“一股獨大”,因此若要職業經理人市場真正發揮作用,需要盡快建立起一個社會機構,專門負責對我國公司經理人資料的搜尋、考察、登記成冊等工作,形成關于他們的檔案或數據庫,并且信息公開,使公司所有人和經理人自己都能夠知悉,逐步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經理人市場。
2.2.2 完善證券市場
由于我國的證券市場尚處于初級階段,很多制度都還在探索,因此應當努力培育、規范這一市場。首先,應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廣大股民能夠充分享有知情權,從而做出正確的投資決定,這才能真正反映上市公司的發展狀況,進而約束其管理層的行為;其次,應當采取措施,防止公司管理層為了反收購而采用“毒丸”戰術,規制上市公司收購的流程。
參 考 文 獻
[1]梁小惠.后危機時代中國民營企業治理的法律規制問題——以國美控制權之爭為例[J].河北學刊,2011(9):134-138.
[2]李建偉.公司制度、公司治理與公司管理[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131.
[3]呂西萍.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制衡約束機制[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2(12):21-22.
[4]吳春岐.公司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310-311.
[5]劉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的保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9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