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454950)郭小靈
有相關研究指出,肺結核是肺癌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兩者病情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臨床在治療肺癌的同時需進一步研究針對肺結核的治療[1]。本次研究對老年肺癌伴肺結核患者采用不同的抗結核治療方案,旨在探討對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我院門診入院治療的老年肺癌伴肺結核患者共85例,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A組與B組,其中A組42例,男33例,女9例,年齡64~78(71.30±4.57)歲;結核病程3~7(5.28±2.64)年。B組43例,男32例,女11例,年齡63~77(71.51±5.43)歲;結核病程3~8(5.60±2.87)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局部楔形切除術治療肺癌。其中A組同時采用抗結核方案治療:異煙肼(甘肅扶正藥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62020237)口服,5mg/kg每日,1次/d、吡嗪酰胺(成都錦華藥業有限責任公司,H51020877)每日30mg/kg口服,1次/d、乙胺丁醇(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H21022349)15mg/kg頓服,1次/d、左氧氟沙星(北京第一三共制藥有限公司,H20000655)0.5mg/次,1次/d,連續治療4個月。B組采用的抗結核方案:利福噴丁(無錫福祈制藥有限公司,H10940012)口服0.6g/次,1次/d,餐前送服;帕司煙肼(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H50022019)每日20mg/kg,頓服;對氨基水楊酸(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H20091208)口服0.3g/次,3次/d;莫西沙星(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J20150015)0.4g/次,1次/d,連續治療4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治療后患者痰菌檢查轉陰,病灶明顯吸收,空洞閉合且臨床癥狀消失為顯效;X線胸片檢查病灶無改變,但癥狀好轉,且痰菌轉陰為有效;臨床癥狀及病灶惡化擴展,痰菌呈現陽性為無效。②記錄藥物副作用。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及分析,用(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治療后B組患者總有效率為86.05%,高于A組的64.29%(P<0.05)。
2.2 藥物副作用 B組患者藥物副作用發生率為20.93%,顯著低于A組患者的42.86%(P<0.05)。
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抗結核方案治療,發現治療后B組患者總有效率均高于A組,分析原因在于A組患者所采用的異煙肼是臨床首選抗結核藥物,只針對于結核分枝桿菌,長期服用會使患者產生一定的耐藥性,且肺癌伴肺結核患者均為老年人,因此長期治療效果會大打折扣;吡嗪酰胺與乙胺丁醇單用易產生耐藥性,因此常與其他抗結核藥物連用,而此藥的效果取決于藥物的濃度;左氧氟沙星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屬于第三代氟喹諾酮類藥物,有資料顯示,左氧氟沙星對肺結核的治愈率在90%以上。而B組所采用的莫西沙星屬于第四代氟喹諾酮類藥物,此藥的絕對生物利用度在92%以上,抗菌效果優于左氧氟沙星;聯合使用利福噴丁、對氨基水楊酸及帕司煙肼可發揮充分的抗菌作用,不僅提高老年患者的耐受性,且能以小劑量給藥。對比本結果顯示,B組患者的藥物副作用低于A組,這可能是由于A組所采用的吡嗪酰胺與異煙肼存在嚴重的肝功能損害,且因肺癌伴肺結核患者屬于老年人,長期使用會造成患者出現嚴重的胃腸道反應,并能導致血尿酸的升高;另有研究提示,藥物的濃度及劑量與藥物副作用呈正相關,因此長期服用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會增加藥物副作用。B組所采用小劑量的對氨基水楊酸可以阻斷乙酰化的作用,對胃腸道的反應較輕;有文獻記載,莫西沙星口服吸收快,局部藥物濃度高,莫西沙星的有效藥物濃度0.125ug/ml,左氧氟沙星有效藥物濃度0.250ug/ml[2],表現出B組的服藥劑量低于A組,因此藥物副作用較低。
綜上所述,B組的抗結核治療方案能有效促進肺部病灶的吸收,減少藥物副作用的發生,因抗結核治療方案屬于聯合用藥,因此臨床需進一步研究藥物對老年肺癌伴肺結核患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