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米祥
(隴西縣第一人民醫院,甘肅 隴西)
中藥作為我國傳統醫學的瑰寶,是中醫防治病的物質基礎,其質量的優劣對臨床用藥的預期療效影響非常大,對科學研究和藥品生產也會帶來嚴重的影響,長期困擾著我國中醫藥事業。所以在中藥入庫前,管理人員應當給予重視,對其進行嚴格鑒定,可有效防止中藥材摻假、摻雜、以次充好等現象出現,阻止偽劣中藥的入庫,從而保障患者的臨床療效。筆者將根據自身工作經驗,對中藥質量的優劣進行簡單的分析、討論。
近年來,我國的中藥質量存在的問題較大,常常出現假冒偽劣產品、以次充好等現象,影響患者健康。例如將木薯充當山藥賣予患者,然而木薯含有亞麻仁苦苷,全株有毒,尤其是新鮮塊根,輕者惡心嘔吐,重者呼吸困難、抽搐、呼吸衰竭,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
由于部分中藥外形相近,在中藥調劑時,容易出現拿錯等情況,例如麥冬與太子參,麥冬可養陰潤肺、瀉熱生津、清心除煩、抗心肌缺血等,用于肺燥干咳、津傷口渴、腸燥便秘等癥;太子參具有補氣生津、潤肺養陰、益脾氣等作用,用于脾虛體倦、氣陰不足、肺燥干咳;若腹瀉患者服用麥冬,則會加重患者的癥狀[2]。薄荷性涼、辛,能疏肝解郁,用于頭痛目赤、牙齦腫痛等患者;澤蘭能活血化瘀,行水消腫;當患者將澤蘭當做薄荷服用后,可能會造成不良反應[3]。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對中藥質量嚴格鑒定,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在中藥里,中藥炮制,藥效物質的含量、純度、有害物質等都會影響中藥的質量,為了患者的用藥安全,應杜絕不合格的中藥入庫[4]。
中藥質量優劣與中藥炮制的方法有關,影響中藥的治病效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藥物的特性進行炮制,避免其失去固有性能,但炮制廠房簡陋、設備落后、技術人員不足、炮制方法滯后等原因會導致中藥炮制不合格,使有效成分失散,降低藥物的藥效,影響用藥安全[5]。每種中藥的特性不同,儲存方法也有所不同,錯誤的儲存方法會導致藥物變異,降低中藥療效,達不到治病的作用。
有些中藥因保存不當還會出現發霉、蟲蛀、風化等問題,例如胖大海、白果易發霉變質;薏苡仁、桃仁等含有豐富的脂肪油,常常會出現蟲蛀現象,導致中藥的治療效果下降[6]。所以工作人員要仔細鑒定中藥質量,做好通風干燥等工作,對于不合格的中藥禁止入庫。
傳統的中藥鑒別主要為看、摸、嗅、嘗、水試和火試等。不同中藥的外形特征都具有一定的差異,例如光滑、粗糙、皮孔、突起等,都是鑒別中藥優劣的重要依據。中藥的顏色與其本身的質量有關,不規范的加工都會對其色澤造成影響,觀察中藥的顏色能有效鑒別其品種、質量的優劣[7]。很多藥材的斷面都具有明顯的特征,可以從斷面上看出其紋路等特征,這些特征是鑒別藥材的重要依據。不同藥材,其質感也是不同的,相同藥材用不同方法加工,也會存在明顯差異[8]。看是指觀察中藥的性狀、質地、外觀和顏色等,例如百合與川貝母為卷筒狀,玄參為灰褐色,何首烏為紅棕色;雞血藤為紅紫色,有放射狀射線,商路具有同心環輪。摸是指用手感受藥材的手感,從而鑒別藥材質量的優劣,例如,三七的質地堅實,荊三棱重、泡三棱輕等[9]。嗅、嘗也是中藥比較重要的鑒別方法,山楂味酸,甘草味甜,厚樸味苦而辛辣,對于刺激性較強的藥材,取少量嘗即可;對氣味濃郁的藥材可以利用嗅覺分辨,例如薄荷清涼,魚腥草腥味濃郁。除此之外,常用的分辨方法還有水試和火試,將玄參放在水中,水會變黑,紅花會使水變成金黃色;血竭粉會被火烤化,麝香遇火會產生香氣。
桂枝的直徑在0.2~0.9 cm,呈圓柱形,一般為棕紅或紫褐色,質硬而脆,葉痕為四棱形,皮部易脫落,氣味清香,味甜微辛,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針晶,具有發汗解肌、助陽化氣,主治風寒感冒、血寒經閉、水腫等。
蘋果樹枝與桂枝形狀基本相似,質硬而韌,葉痕為三角形,皮部不易脫落,無清香氣味,味淡微苦,薄壁細胞未含有草酸鈣針晶。
茜草為茜草科植物,別名紅絲線,生于林緣灌木叢中、山坡等地,直徑在0.2~1 cm,一般為棕色或紅棕色,質脆易斷,皮部易剝落,斷面平坦,無臭,味微苦,刺舌,具有止咳、解痙、提高白細胞等作用。
云南茜草為茜草科植物,又名紅根色子片,直徑在0.3~0.6 cm,一般為紅棕或暗棕色,質脆易斷,皮部不易剝落,根莖處有同心環紋,節部被硬毛,很少微粗糙,味甘微苦,可祛風除濕、補血活血等。
淡竹葉別名竹葉卷心,為禾本科植物,根狀莖,生于山坡林下陰濕處,喜溫暖濕潤,完整的葉片呈披針形,一般為淺綠或黃綠色,1.5~2.5 cm寬,具有橫行小脈,長方形的網格狀,葉舌質硬,主治胸中疾熱、壓丹石毒、瘟疫迷悶、除熱緩脾。
蘆葦葉為禾本科植物,生于灌溉溝渠旁等,葉片呈線狀披針形,為淡灰綠色,1~3.5 cm寬,無長方形網格,葉舌有毛,手感粗糙。
隨著社會的全面發展,我國的中醫藥研究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但在用藥過程中存在用藥安全等問題,主要是因為質量優劣引起。如今,中藥質量的優劣問題十分突出,甚至出現了偽品,直接影響藥品質量,威脅群眾的生命安危,所以中藥真偽優劣的鑒定非常重要。為避免假冒偽劣中藥混入醫院藥房,藥房工作人員需要掌握中藥的鑒定方法,保證中藥質量,使患者安全用藥。同時藥房工作人員還需了解每種中藥的存儲方式,結合其性狀,分別儲存,注意避光防潮問題。
長期以來,判斷中藥質量的優劣普遍是通過觀察中藥的外觀、形性、口嘗鼻聞等方式進行,方法較多,需要不斷積累中藥知識,加強對中藥質量優劣的鑒別,才能準確辨認,避免發生不良事件發生,進而降低患者用藥風險,促進患者快速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