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飛,李澍瑋,王秋珂,莊前玲,汪婷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慢性病全稱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主要以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等為代表的一組疾病[1]。隨著我國進入老年化社會,慢性病成為威脅公眾健康的主要因素。慢性病病因復雜,病程長且遷延不愈,患者早期往往缺乏健康意識,不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下降、家庭經濟負擔加重,給患者的心理狀況和社會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健康素養的定義為:個體獲得、處理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以做出合適的健康決定的能力[2]。健康素養的傳播有利于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觀念,促進慢性病患者健康生活習慣的養成[3]。本文主要通過對慢性病患者健康素養的內涵、現狀、影響因素測評工具和干預方法進行綜述,旨在為提高我國慢性病患者健康素養水平提供借鑒和參考。
美國國家健康教育標準中指出,健康素養的基本內涵包括知識和技能。2008 年,在原衛生部首次組織的全國范圍內的健康檢測中,健康素養被分為基本知識和理念素養、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素養和健康技能素養三個方面[4]。Zarcadoolas 等[5]認為健康素養是公眾尋找、理解、評估和使用健康信息的重要能力,并將健康素養分為基本素養、科學素養、公民素養和文化素養四個方面。Baker[6]認為健康素養的內涵主要包括個體溝通獲得和醫療機構提供的健康知識。Nutbeam[7]將健康素養分為功能性健康素養、互動性健康素養和批判性健康素養三個層次。功能性健康素養指具有充足的閱讀、書寫技能;互動性健康素養指在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健康信息并改變自身健康狀況的能力;批判性健康素養指通過批判性思維來分析健康信息的正確性。上述三方面的健康素養對于改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結局有重要意義,本文將闡述這三方面的干預研究,為醫務工作者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素養提供參考。
2012 年我國居民慢性病健康素養為9.07%,城市居民健康素養為13.23%,高于農村居民的6.75%;東部地區居民健康素養為10.74%,高于中部地區居民的8.69%,高于西部地區居民的7.08[8]。2016 年中國居民慢性病健康素養水平為11.48%,表現出城市居民高于農村居民、東部地區居民高于中西部地區居民、年輕人高于中老年以及高收入人群高于中低收入人群的分布特點[9]。研究顯示[10-12],慢性病患者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職業、年齡、患病時間等是慢性病健康素養的影響因素。患者文化程度越高,其健康素養往往也較高,這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一致[13]。高收入水平的人群擁有一定物質基礎進行健康管理,因此健康素養相對較高[3]。醫務工作者等公職人員的健康素養水平較高,而工人、農民等的健康素養水平較低[12,14]。年輕人的健康素養相對中老年人較高,這與年輕人接受新知識的能力較強而老年人認知能力下降,對健康知識和藥物的理解不充分有關[15]。
問卷包括健康理念和基本知識(34 題),健康生活方式與行為(30 題),健康技能(7 題),共計71 題。針對我國主要的健康問題,將健康素養分為科學健康觀、傳染病預防、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安全與急救和基本醫療五類健康問題,分析不同特征的人群在5 類健康問題相關健康素養水平上的差異。問卷將正確回答健康素養調查內容80%及以上的調查對象視為具備健康素養的人群。優點:該問卷確立了不同方面健康問題的健康素養測評內容與指標,對日常生活中居民對健康信息的認知和采納健康行為的意向與能力進行測試。缺點:問卷內容局限于知識為主的基本健康素養層次,對于健康信息的獲取、互動、獨立決策與批判等較高層次健康素養能力的測評較少[16]。
該問卷主要針對成年人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對健康信息的識別能力進行評估,評估方式包括尋找、理解和使用各種格式的信息來完成提供的健康任務,提供的健康相關材料包括藥物信息、醫療說明、健康保險表格、預防和康復信息,根據評估結果將被評估者劃分為足夠健康素養、中等健康素養和低等健康素養三類。優點:該問卷適用于全國性的健康素養評估。缺點:提供的健康材料需要被評估者自行閱讀,因此被評估者需要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且完成問卷的過程耗時較長,不適用于對病人進行快速的健康素養評估[17]。
該量表將健康素養分為信息獲取能力、交流互動能力、改善健康意愿和經濟支持醫院四個維度。其中信息獲取能力共計9 道題,交流互動能力共計9 道題,改善健康意愿4 道題,經濟支持意愿2道題,總共24 個題目,每個題目1 分到5 分,總分120 分。被測試者分數越高表明其健康素養也越高。優點:該量表是國內首個針對慢性病病人健康素養編制的評估量表,以健康素養的內涵為理論基礎,包括了國內患病率最高的五種慢性病,體現出病人角度需要的健康素養。缺點:量表中各項條目都是通過被測者的主觀感受作答,缺乏客觀性,容易出現評估過高的問題[18]。
功能性健康素養的干預措施主要是通過文字資料來提高患者的健康素養。微信是國內使用人數較多的聊天平臺,許多醫務工作者通過微信平臺向慢性病患者推送慢性病相關知識以此來提高患者的健康素養。朱坤[19]指出微信平臺的健康知識推送對于提高COPD 患者治療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肺功能有著重要的意義。蘆燕玲等[20]通過微信平臺對高血壓患者推送健康信息的干預研究,結果表明健康信息的推送有助于引導青年高血壓人群積極參與飲食控制和運功管理。徐修娥[21]指出微信平臺推送出的健康知識有助于患者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多次學習,有利于患者的健康素養提升。朱曉飛等[22]指出通過微信平臺向高職學生推送健康信息可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
互動性健康素養的干預措施是指通過各種傳播方式,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識儲備,提高健康素養。回饋教育是一種通過施教者向受教者進行健康宣教,受教者通過自己的語言進行反饋,施教者對其理解有誤的地方進行糾正和再教育,直至受教者完全理解健康信息的過程。郝美麗等[23]在對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干預中指出回饋教育對于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觀,增強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有著重要意義。方英等[24]對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的回饋教育中指出回饋教育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改變自身的不良行為和習慣,提高生活質量。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是指醫務工作者通過向患者及家屬提供的網絡在線問答服務,以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張麗華等[25]指出網絡互動式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掌握程度和健康素養水平,與何靜[26]等的結論相一致。
批判性健康素養的干預措施是指提高患者分析、運用健康信息的能力。自我管理是指患者在了解健康信息的基礎上對自己進行管理。翟月華等[27]的研究指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的幫助病人進行血糖的管控、預防和控制并發癥的出現。陳東等[28]指出提高高血壓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改善血壓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劉娜[29]指出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對于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以及病情的恢復有顯著的作用。
目前針對中國國內的慢性病健康素養測評工具尚未成熟,現有的健康素養測評問卷大多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測評工具。由于健康素養受到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以及醫療制度等的影響,因此各地區居民的健康素養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應當在了解各地區主要的健康問題和居民生活習慣的基礎上制定適合國內各地區居民的健康素養的測評問卷,準確測評病人在獲取、理解、分析和使用健康信息等各個層次的健康素養的能力,提高測評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的同時了解影響居民健康素養的相關因素,有助于制定相應的健康策略。
目前國內對于健康素養保持高度關注,但是關于健康素養的干預研究依然較少,干預措施大多集中在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而對于病人對健康信息掌握程度的關注度不夠,在進行干預研究的過程中應當重視病人的反饋,了解慢性病發展各個階段病人對于不同健康信息的需求。干預研究的內容比較片面,應當從功能性健康素養、互動性健康素養、批判性健康素養三個方面同時對慢性病患者實施健康素養的干預,不斷豐富健康素養的干預內容,有助于全方面提升患者的健康素養水平,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