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三平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疆 克拉瑪依)
慢性病是指主要由生活習慣方式、環境等原因而導致的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等作為代表的一類疾病[1]。對患者進行科學管理可以使其藥物依從性得到較大的提高,身體健康狀況也好于行管理前[2]。本研究選取社區居家養老的患者110例為實驗的研究對象,深入分析不同管理方式對患者的管理效果,詳細內容如下文所述。
從我區三平和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取管理的患者110例為實驗的研究對象,按照管理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齡60~80歲,平均(71.56±6.35);觀察組男性30例,女性 25例,年齡60~80歲,平均(71.56±6.35)。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對比,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國際臨床疾病診斷標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中關于慢性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3];②參加本次實驗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③治病過程中記錄的資料無損壞。
排除標準:①合并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②不能自己服用藥物、處理自己的日常生活;③從事過醫療相關工作;④不是社區中的居民。
對照組使用一般的管理方式。使患者保持心態平穩,對其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合理安排其飲食與鍛煉,叮囑患者按時按量服藥。
觀察組使用醫養護一體化的管理方式。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詳細了解患者基本資料內容,為其建立個人康復治療檔案,將在治療過程中所使用到的藥物、病情改變狀況記在檔案內方便以后查詢。(2)通過康復護理、文化娛樂、健康知識宣教等多種方式,使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以獲得舒適的社區養老服務,加深對慢性疾病知識了解程度、提高身體情況。(3)社區居家養老的居民若在社區行首次就診便可以享有上級醫療專家的優先轉診權以及醫保優惠等多種便利。(4)為患者提供日間病房,縮減患者等待、住院時間,減輕經濟負擔,提高患者對醫養護管理方式的滿意度。(5)為需要在家中進行治療和康復的患者提供家庭病床,家庭病床需由患者的具體生活習性設計,有助于患者恢復。通過QQ、微信群、電話等多種方式,使患者在家中依然能夠繼續保持良好的治療積極性。(6)合理利用“小病進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概念。社區醫院根據當地綜合醫院對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治療方式,對患者的健康狀況做合理評估,制定出針對性較強的社區居家醫療康復護理方式,促進康復。(7)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進行適當運動。邊醫邊養,綜合治療,提高免疫力,緩解病情。
觀察兩組患者對慢性疾病知識掌握狀況、身體狀況。使用自制的知識問卷估測患者對慢性疾病知識的掌握狀況,總分值為10分,患者對知識掌握越好則分數越高。身體狀況使用社區醫院制作的健康自評量表展開評估,包括身體機能、記憶力、總體健康狀況,每項分值為1~20分,越健康則其分值越大。
研究所得的計量資料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表示方式為(±s),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管理前患者對知識的掌握狀況、身體狀況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觀察組知識掌握、記憶力、總體健康狀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目前慢性病已經是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關鍵因素。慢性病的致病原因與個人的生活習慣、社會狀況、醫療衛生條件、家族遺傳以及氣候等多種因素均有一定的關系[4]。老年群體對于健康服務的需求多,會使家庭的經濟負擔變重。醫療養老康復護理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縮減患者等待以及住院時間,減輕經濟負擔[5]。
在臨床中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多使用一般的管理方式展開管理,通過溝通交流從而減輕其因疾病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避免患者的情緒發生較大的變化;對患者的運動和飲食十分重視,由指導患者健康的飲食和合理的鍛煉從而使患者能夠繼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6]。該管理方式雖然簡單方便,普及性強,但該方式無法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缺乏系統性,不利于患者康復。
表1 慢性疾病知識掌握狀況、身體狀況對比(±s, 分)
組別慢性疾病知識掌握狀況 身體機能 記憶力 總體健康狀況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對照組 3.03±1.09 8.22±2.15 9.45 ±1.25 14.61±1.22 10.23± 1.22 14.27±1.15 11.21±1.15 15.41±1.21觀察組 2.84±1.16 9.81±2.25 9.35±1.23 15.47±1.38 10.33± 1.35 15.42±1.11 11.25±1.11 16.38±1.35 t 0.885 3.789 0.423 3.463 0.408 5.336 0.186 3.968 P 0.378 0.000 0.673 0.001 0.684 0.000 0.853 0.000
醫養護一體化的管理方式是新型醫療管理方式的一種,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醫院和社區的互補。居民在社區進行居家養老如果在社區進行首次就診其可以享有上級醫療專家的優先轉診權以及醫保優惠等多種便利。通過康復護理,文化娛樂、健康知識宣教等多種方式,加深患者對慢性疾病知識了解程度、提高身體情況,使其可以獲得優質且舒適的社區養老服務。劉文蘭等[7-8]研究表明醫養護一體化的管理方式可以促使老年慢性病患者更好掌握安全用藥的知識,有助于改變不良的行為、生活習慣,可以增強患者在治療管理過程中的用藥依從性,在較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健康情況。
本研究選取收治的患者110例為實驗的研究對象,發現在管理前患者對知識的掌握狀況、身體狀況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管理后觀察組知識掌握、身體狀況均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應用醫養護一體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深其對疾病的認知,從而提高其藥物的依從性,有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將醫養護一體化管理方式應用于管理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以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其藥物依從性,加深對慢性疾病知識的理解,改善身體狀況,從而提高生活質量水平,適用于基層醫療機構大量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