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簫
(河南省軍區信陽軍分區,河南 信陽)
老干部是人民的英雄,是國家的寶貴財富。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對老干部工作益發重視,其疾病診療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時,心理健康保健需求也相應增加。尤其在進入“兩高期”(高齡、高發病)后,很多老干部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甚至自殺傾向[1],嚴重影響老干部健康和生活質量。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各方面協調一致,以保持良好社會功能的狀態。其與軀體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三者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統一于健康整體。
根據國內外心理專家對老年心理健康標準的研究,結合對老干部心理特征的觀察總結,老干部的心理健康主要包括:
①智力正常,思維敏捷,有良好的感知和判斷能力。
②情緒穩定,樂觀開朗,能適度合理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③意志堅強,抗壓性良好,對外界事件刺激有較強的抵抗力和心理康復能力。
④人格完整,個性穩定,精力充沛,做事有條不紊。
⑤社會適應良好,生活態度積極,人際關系和諧,待人接物恰當靈活。
隨著老干部進入“兩高期”,身體機能衰退,軀體疾病多而嚴重。有調查顯示:高血壓、骨關節病、心臟病、糖尿病和抑郁為老年最常見的五種疾病,且隨年齡增長,同時患多種慢性疾病的概率增加。由于老年慢性病病程長、治愈率低,對生活質量影響大,使老干部心理負擔日趨加重,易產生悲觀、失望、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易生猜疑偏執及絕望厭世心理[2],由骨關節炎等引起的慢性疼痛和失眠與焦慮、抑郁癥狀互為因果[3],帕金森病、癡呆以及增齡性腦改變本身均可出現心情低落、睡眠障礙等抑郁相關癥狀[4]。
老干部們經過艱苦歲月,原則性強、勤儉質樸,但同時也思想保守、觀念落后。因而對當下很多社會現象和生活方式看不慣、不理解,甚至憤憤不平,產生抵觸情緒。有的老干部對以往生活中的重大遭遇事件不能正確看待,耿耿于懷,久之悲觀失望、抑郁不平,引發嚴重心理障礙。
老干部在位時大多身居要職,對國家做出過較大貢獻,有較強的成就感和優越感。離退休后生活單調,社會活動減少,影響力降低。很多一時難以適應這種從“領導”到“平民”的角色反差,出現孤獨失落、煩躁敏感、渴望被尊重被需要的典型心理變化。
在社會人口老齡化、工作競爭和生活壓力不斷加大的大背景下,鰥寡家庭和空巢老人日益增多。老干部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享受黨和國家“三個不變”的優厚待遇,生活、醫療都有組織服務保障,家庭養老功能弱化,對組織的依賴性更強。但組織終歸不能替代家庭的親情慰藉,在遇到煩惱或困惑時,無法及時傾訴求助,情感孤獨。
老干部居住較為集中,生活社交圈子固化,幾十年鄰里間建立了深厚感情。每逢周圍戰友離世或家庭變故,對其他老干部都是巨大刺激,痛失親友的同時極易聯想到自身,產生悲觀、恐懼心理;日常生活中,在生活水平、組織待遇等方面又易互相攀比。
近年來,隨著老干部醫療經費大幅增長,有力地促進了老干部健康保障。然而,在疾病檢出率增高、用藥窗口拓寬的同時,過度治療和藥物濫用也相應而生。過度檢查、重復用藥、輕信廣告、亂服營養品、把藥品價格和療效等同的現象比比皆是,不僅造成了醫療資源的嚴重浪費,更加劇了老干部對疾病、死亡的恐慌和藥品依賴心理。而心理疾病多癥狀隱匿,影響因素眾多,加上保障單位普遍缺乏專業心理服務人員和器材設備,老干部早期心理障礙易被忽視,即使確診,用藥也較單一,且服藥依從性較差。同時,我國老年長期護理無論從概念認識、體制機制,還是專業技能、人力資源等各方面尚都處于較低水平。
老干部們普遍缺乏心理基礎知識,對心理疾病的認識也存在很多誤區。應采取定期講座、板報宣傳、印發資料等多種方式,加強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對于長期外地居住者,可采取電話回訪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從而引導老干部重視自我心理保健,學會基本的心理調適方法;面對應激事件刺激能適當應對,主動減少消極情感,克服負性情緒,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和自我;正確看待衰老、疾病和死亡,提高生活質量。對其老伴、子女和家政人員也要進行相關知識培訓,使他們在遇到反常情況時能及時反饋信息,以便盡早采取干預措施。
同時,單位領導和上級機關也要提高認識,完善體制機制。把心理健康服務工作作為醫療保健的重要內容,組織醫療保健人員到專業機構進行老年心理健康知識培訓,將心理健康常識和基本心理疏導技能作為醫務人員必備的業務素質。
醫護人員要通過健康調查、組織體檢、量表分析等方法,全面掌握老干部身心健康狀況。為每位老干部建立健康檔案,有條件的可建立電子健康檔案[5],以更加有效地對老干部進行個體化、全方位的動態醫學觀察,并根據病情變化及時更新補充,定期做好評估總結。對老干部存在的能夠長期影響其健康狀況的危險生活行為方式、不良心理狀態及時糾正調解;對軀體疾病,尤其是慢性疼痛、失眠、功能性便秘等與心理疾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要積極治療,不能治愈的也要盡量緩解癥狀,提其高生活質量;對量表分析中有早期抑郁、焦慮等心理疾病征象者,應盡早干預,積極查找消除影響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必要時進行心理疏導或藥物治療,較重或嚴重患者要及時送往專科醫院治療。
此外,在老干部身心疾病治療過程中,保健醫護人員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素質和高度的責任心。要嚴把關口,杜絕藥物濫用和過度醫療,同時引導灌輸正確的用藥理念,讓老干部及其家屬充分認識理解用藥依從性的重要性,從而減少藥物依賴心理,節約醫療資源,提高醫療質量。
加強老干部心理健康保健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日常生活的護理支持更是重要基礎。醫務人員要隨時隨地主動同老干部談心交流,注意觀察了解其生活和思想變化,有意識地采取解釋疏導、安慰鼓勵等措施,進行心理支持和治療;要堅持電話回訪和巡診制度,隨時溝通了解,監測病情變化,追蹤動態療效。
建立家庭病房[6],家庭成員要懂得關愛、理解、尊重、包容老干部,給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對空巢和自理能力差需要長期請護工的,要嚴把護工質量關,確保來路清楚、積極健康、責任心強且具備相應的護理經驗,能與老干部相互接納,和睦相處。要定期組織老干部家屬、子女和護工的培訓和座談,充分發揮其一線護理和監督作用。同時,單位工作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充分營造愛老敬老的氛圍。通過多方合力,使老干部真正感受到被關愛、被理解、被尊重,以積極健康的心態,愉快、幸福地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