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524002)黃海珍 凌小鋒 徐天祥 覃東紅 呂少君
頸性眩暈(CSA)是指因各種頸部病變所致暈眩綜合征,近年發病率有所上升,患者多為中年人。臨床多采取推拿治療,為提升臨床療效輔以Mckenzie康復訓練,效果顯著。Mckenzie康復訓練通過姿勢矯正、醫療體操以改善患者疾病癥狀及疼痛情況,有積極臨床價值。本文就此探究Mckenzie康復訓練輔助推拿治療中年人頸性眩暈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間收治的中年人頸性眩暈患者52例,根據治療方式分為參照組、研究組。參照組24例患者中男、女例數分別為11例、13例,患者年齡在45~60歲間,平均年齡為(55.36±2.13)歲,病程在2~35周間,平均病程為(3.36±0.31)周;研究組28例患者中男、女例數分別為13例、15例,患者年齡在44~60歲間,平均年齡為(55.42±2.11)歲,病程在2~33周間,平均病程為(3.41±0.26)周。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可知差異不顯著(P >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頸性眩暈診斷標準[1];②發作次數超過2次;③發作時間持續7d以上,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無法自行緩解;④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疾病;②嚴重高血壓(即舒張壓>100mmHg且收縮壓>160mmHg);③妊娠、哺乳期;④眼源性眩暈或耳源性眩暈。
1.2 方法 參照組:采取推拿治療,20min/次,每隔1日推拿1次,持續治療10次。取患者俯臥位或坐位,于頸部采用按、拿、點、揉、推、彈撥等手法自頭頸交界處始,由上而下行往返移動,肌筋膜附著點、枕后三角、上頸椎節段壓痛點為重點。先健側后患側,力度由輕至重,持續15min。以上操作結束后取患者坐位,維持頸部自立自然放松狀態,向旋轉受限一側行主動旋轉,同時將手掌心對準患者下頦,用五指緊握其下頜骨,雙手垂直向上提拉并旋轉頭顱至最大限度,快速斜扳后回位頭顱,使用雙拇指頂于風池穴上緣,并指導患者主動仰頭3次,以上操作時間約5min。
研究組:采取推拿治療聯合Mckenzie康復訓練。推拿治療方式、頻次與參照組相同。于推拿治療結束后,在醫生指導下進行Mckenzie康復訓練,10遍/次,1次/d,至推拿療程結束時停止。根據患者癥狀嚴重程度,由臥位逐漸過渡至坐位、站立位。訓練動作為:①頸部回縮。保持頭部中立位,平視前方,水平后移頭部至極限后停1s,放松恢復頭部至原位;②頸部回縮并后伸。重復頸部回縮動作至頭部后移極限處停1s,頸前屈回至后縮處,后放松恢復至中立位,若患者狀態允許可于頸部回縮至極限處時作左右方向活動;③頸部回縮并旋轉。重復頸部回縮動作至頭部后移極限處時作旋轉或側屈動作,停1s后恢復至中立位。
1.3 評價指標 治療前后,參照《頸性眩暈患者癥狀與功能評估的初步研究》[2]評估患者疾病癥狀情況,量表總分為30分,評分越低則癥狀越嚴重,疾病癥狀改善率=治療前后評分差/總分與治療前評分差×100%;采用VAS(模擬視覺評分法)評估患者疼痛程度,量表總分為10分,評分越高則疼痛程度越重。
評估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評估標準為:①痊愈:治療后患者疾病癥狀完全消失,生命體征及功能恢復正常,癥狀改善率為90%或以上;②顯效:患者疾病癥狀、生命體征顯著改善,功能基本恢復,癥狀改善率為75%或以上但未達90%;③有效:患者疾病癥狀、生命體征有所改善,但仍有功能障礙,改善率為30%或以上但未達75%;④無效:患者疾病癥狀、生命體征及功能無明顯改善,且改善率低于30%。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結果數據,療效指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癥狀改善評分、VAS評分指標采取(±s)表示,組間比較行t 檢驗。若P <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9.29%(25/28)顯著高于參照組75.00%(18/24),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疾病癥狀評分及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癥狀改善評分、V.S 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 >0.0 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癥狀改善評分(27.36±2.85)顯著高于參照組(22.51±2.17),且VAS評分(1.4 0±1.0 5)顯著低于參照組(2.57±1.21)(P<0.05)。
頸性眩暈亦稱為椎動脈型頸椎病,主要疾病癥狀為惡心、嘔吐、眩暈、耳鳴、四肢無力、站立不穩等。現代醫學認為該疾病與頸椎失穩、頸部本體感覺紊亂等有關,于中醫范疇屬眩暈、痹癥,多因頸部久勞所致,而中老年人因體弱、肝腎虧虛、氣血衰退等因素而易發病[3][4]。
臨床治療中年人頸性眩暈多采取推拿治療,有一定療效且廣泛應用。但相較于推拿治療,采取Mckenzie康復訓練聯合推拿治療的臨床效果更為顯著。結合本文數據結果可知,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且治療后疾病癥狀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VAS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顯著。
推拿治療中年人頸性眩暈,有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滑利關節、理筋整復的功效,對于肌纖維再生及肌力恢復有積極價值,同時能消除患者頸部疼痛。于枕后部位按揉能緩解椎動脈刺激及壓迫,緩解眩暈癥狀,同時找準頸枕部扳機點或枕部壓痛點行推拿,能減少頸椎本體感受器刺激,避免頸性眩暈的惡性循環。旋轉復位則能緩解頸部軟組織痙攣,進而改善疾病癥狀[5][6]。
而Mckenzie康復訓練作為現代康復技術的一種,輔助推拿治療中年人頸性眩暈能有效提升臨床療效。Mckenzie康復訓練通過矯正姿勢、醫療體操等形式打破“疼痛、痙攣、眩暈”這一循環,進而達到治療中年人頸性眩暈的目的。通過頸部回縮、后伸、旋轉等訓練逐步恢復機體頸椎伸肌力量,加強頸椎穩定性,在緩解眩暈、頸部疼痛同時,有效改善機體頸椎活動度[7]。
總之,對中年人頸性眩暈患者采取Mckenzie康復訓練結合推拿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癥狀及疼痛情況,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