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東部中心醫院(523573)賴能勝 劉振宏 陳志林 麥麗嫦 常冰
肛周膿腫屬于臨床常見且多發的疾病,傳統手術方法往往切口較大,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肛門功能,尤其對于高位肛周膿腫,膿腫位于肛管直腸環以上,易發生肛門失禁。本研究中通過對我院接收的76例高位肛周膿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在高危肛周膿腫治療中采取負壓封閉引流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接收的76例高位肛周膿腫患者,入院時間為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間,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將入選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8)與觀察組(n=38)。觀察組中女2例,男36例,年齡20~59歲,平均(33.6±5.2)歲,病程3~26個月,平均(10.9±2.5)個月,病變類型:高位馬蹄形膿腫6例,直腸后深間隙膿腫13例,坐骨直腸間隙膿腫7例,高位括約肌間隙9例,骨盆直腸間隙膿腫3例;對照組中,女1例,男37例,年齡21~60歲,平均(33.8±4.5)歲,病程4~27個月,平均(10.8±2.1)個月,病變類型:高位馬蹄形膿腫5例,直腸后深間隙膿腫12例,坐骨直腸間隙膿腫8例,高位括約肌間隙10例,骨盆直腸間隙膿腫3例。在年齡、疾病類型、性別等資料上,兩組高位肛周膿腫患者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負壓封閉引流術:碘伏消毒手術區,予以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充分擴肛行肛門指檢,于波動明顯處作一弧形切口,長約3cm,切口需距肛門至少2.5cm以上。進入膿腔后用組織鉗排凈膿液。腔內間隔以食指進行鈍性分離,以保持引流通暢,仔細對壞死組織進行清掃,雙氧水沖洗并徹底止血。將膿腫周圍組織以小直角拉鉤擋開,使膿腔內部充分暴露,探查尋找內口,對內口周圍壞死組織用組織剪修剪,可吸收線縫合封閉內口,將內口周圍滲液用干紗布蘸干,內口以康派特膠加明膠海綿再次封堵,保證膿腔與內口隔離。根據創面大小選擇醫用泡沫輔料,適當裁剪敷料并填至創腔,縫合固定后粘貼半透性薄膜,接三通管,送至病房后連接床邊負壓裝置。對照組采用低切高位掛線技術,肛管常規消毒,充分擴肛后行肛檢,在波動最明顯處作放射切口,進入膿腔后徹底排膿,探及內口后從內口處以探針掛入橡皮筋,將原膿腔切口與肛緣間的組織逐層打開。橡皮筋跨過,兩頭并齊結扎。膿腔內壞死組織以刮勺進行清掃,修剪創面為梭型。創面予以徹底止血,術畢以凡士林紗條引流,最后進行加壓包扎。術后兩組均禁食水6h,平臥。術后常規應用5~7d的抗生素。
1.3 療效評價標準 痊愈:創面完全愈合,無臨床癥狀體征;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傷口未完全愈合;未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創面好轉不明顯,分泌物多[1]。
1.4 觀察指標 術后第2日晨起時間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價,術后6個月時肛門功能采取Wexner肛門失禁的評分評價。比較兩組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及住院費用。
1.5 數據處理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以卡方檢驗,當P <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以(±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以t檢驗。
2.1 手術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為(1 9.1±5.2)d、術后住院時間(1 1.4±2.5)d 及住院費用為(4340.5±250.1)元,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3.6±3.5)d、(14.5±2.4)d、(4527.8±235.5)元(P<0.05)。
2.2 VAS評分及Wexner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4.2±0.5)分,Wexner評分為(1.8±0.5)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5±1.2)分、(3.6±0.4)分(P<0.05)。
2.3 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4周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愈率為97.4%(37/3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9.5%(34/38)(P<0.05)。
高位肛周膿腫一般膿腔較大,手術治療難度較低位肛周膿腫更大,若引流不暢、內口處理不當、遺留膿腔等,術后易形成肛瘺或出現復發。肛周膿腫傳統的方法是切開引流,但存在愈合時間長、損傷大、復發率高等缺點,且易對肛管直腸環造成損傷,進而導致肛門漏便、漏氣的發生。掛線引流技術可減少肛瘺后遺癥的發生,能起到保護肛門的作用,但這種方式往往難以確定肛周膿腫病灶位置,術后引流尤為關鍵。普通換藥方式下,換藥難度大,引流時間不足,且紗條難以達到膿腔頂部,使病程延長,最終可能導致肛瘺復雜化。
負壓封閉引流術目前在臨床上已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且取得了滿意的成效。據報道,其作用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①有利于血液循環,加快創面供血,有學者用兔耳背做皮膚性試驗[2],發現VSD技術能加大傷口毛細血管的血流量,并加快血管細胞分裂,促進創面愈合;②減弱創面水腫程度,避免出現炎癥,對創面的愈合有利,研究發現[3],VSD能使IkBa磷酸化,而這有利于降低創面炎癥發生率;③刺激肉芽組織生長,眾所周知,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可對創面產生引力,從而加快纖維細胞分裂,加快肉芽組織生長,最終加快創面恢復;④抑制細菌生長。負壓封閉引流能有抑制分泌物分泌,從而不利于細菌的生長;此外,創面組織的細胞生長和分裂在一種缺氧環境中速度減慢,從而達到抑制細菌生長的目的。有學者利用動物來進行試驗,結果顯示該技術能抑制G-細菌等的生長[4]。VSD技術為微創手術,創面小,恢復快,手術主要在內外括約肌之間,不會對括約肌造成損傷,可較好保護括約肌功能,負壓治療可使滲液完全滲入,使血循環加速,并且有利于消除傷口周圍的水腫,進一步清除細菌,此外還能促進正常細胞分離,對創面的愈合有利。VSD引流裝置操作簡單,可在床旁進行,三通管的應用利于沖洗,降低管腔堵塞現象的發生。需要注意的幾點問題:手術入路可選擇外括約肌外及內括約肌間,避免手術傷及括約肌,導致肛門失禁的發生;術中結合影像檢查,對膿腔的位置進行確認,消除間隔,待膿液完全排出后,將膿腔壁清除,再徹底除掉壞死組織;術中盡力明確內口,將內口與感染膿腔隔開,有利于術后內口的愈合;術后加強對引流裝置的管理,對負壓值進行合理調節,引流液顏色越深,液體越稠,可適當調高負壓值,以加快清洗鹽水的注入速度,但不可過高,防止引起創面出血,反之就減少負壓。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均顯著要低(P <0.05);觀察組患者VAS評分及Wexner評分較對照組顯著要低(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治愈率較對照組顯著要高(P<0.05),提示,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術后恢復快,住院費用低,可減輕病人疼痛感,療效確切,與文獻報道的結論一致[5]。
綜上所述, 高位肛周膿腫治療中采取負壓封閉引流的臨床效果確切,費用低,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