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院(457000)鄭龍
卵巢囊腫作為女性常見生殖系統腫瘤,分為單側卵巢囊腫和雙側卵巢囊腫,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方式進行,隨著近年來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主要以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進行治療,其術中止血方式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卵巢功能,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潮熱和月經不規律情況[1]。因此,本文探究電凝止血輔助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治療單側卵巢囊腫患者的短期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進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的單側卵巢囊腫患者84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將采取縫合止血的患者設為對照組,將采取電凝止血的患者設為研究組,對照組年齡23~30歲,平均(28.94±3.79)歲,研究組年齡24~32歲,平均(29.01±3.7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納入患者為單側卵巢囊腫進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除術,排除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基礎檢查后,開始進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剝離術,氣管插管,實施全麻,采取頭低臀高體位,臍部上緣1.0cm處切口,氣腹建立,腹腔鏡檢查卵巢情況,仔細辨別正常卵巢和囊腫界限,完整剝除囊腫。對照組實施縫合止血,恢復卵巢外觀成形。研究組實施電凝止血,采用雙極電凝止血,直至不流血。兩組術后給予抗生素防止感染。
1.3 觀察指標 觀察術后4周后兩組的卵巢基質血流,檢測卵巢竇狀卵泡數(AFC)、基質血流收縮期峰速(PSV)及舒張期最低血流(EDV);記錄兩組的月經首次復潮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以率(%)和(±s)表示,采用X2和t 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卵巢基質血流水平 研究組AFC(7.83±0.95)個、PSV水平(8.83±1.06)cm/s及EDV水平(3.91±0.51)cm/s均低于對照組AFC(8.16±1.02)個、(9.01±1.12)cm/s、(4.06±0.64)cm/s,但無統計學差異(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月經首次復潮時間 研究組月經首次復潮時間(46.82±5.02)d,對照組月經首次復潮時間(58.91±4.8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卵巢作為女性的重要生殖器官,在激素代謝和繁衍后代中發揮重要作用,其組織結構與成分較為復雜,在發生囊腫病變時,往往需要通過手術方式切除病灶,盡可能的保留正常卵巢組織,保留女性卵巢和生育能力,但目前就腹腔鏡下卵巢剝離手術的創面止血方式存在爭議[2]。其中電凝止血根據高頻電流熱效應原理,使組織細胞變性、壞死,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術后4周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患者通過電凝止血的卵巢基質血流水平相對穩定,月經首次復潮時間較短。但是電凝止血時由于能量達到靶細胞過程的不確定性,可能會過度凝固組織,可能會損傷卵巢皮質,干擾卵巢皮質及卵泡正常供血,對于遠期卵巢功能影響較大[3]。相對于電凝止血,縫合止血相對操作麻煩,耗時較久,但是對于周圍組織損傷較小,并發癥較低,對于卵子數量更加有所保障。兩種輔助腹腔鏡下卵巢剝離手術的止血方式各有其特點,究竟哪種方式更為合適尚無定論。有學者提出,在實際應用中,為避免過度電凝,可采用縫合止血法聯合電凝止血,盡可能降低對患者卵巢儲備功能影響[4]。綜上所述,從短期研究來看,電凝止血輔助腹腔鏡下卵巢剝離手術的單側卵巢囊腫患者的卵巢基質血流水平相對穩定,有待作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