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第二人民醫院(464000)張愛華 楊琳娜
炎癥性腸病作為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疾病,主要指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病因不明,病情復雜,久治不愈,且易反復發作,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臨床目前主要通過氨基水楊酸或免疫抑制劑進行治療,在發揮一定作用的同時出現較多的不良反應[1]。隨著研究發現通過調節腸道微平衡有效改善炎癥性腸病的效果,故對美沙拉嗪聯合益生菌治療炎癥性腸病的效果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炎癥性腸病患者6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美沙拉嗪,研究組采用美沙拉嗪聯合益生菌,研究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26~72歲,平均(39.64±4.72)歲,對照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27~70歲,平均(39.68±4.75)歲,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研究對象為確診炎癥性腸病患者,排除嚴重免疫系統疾病,對研究藥物過敏的患者,所有患者知曉研究,并經醫院倫理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美沙拉嗪(生產廠家:葵花藥業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80148)口服,1.0g/次,4次/d;研究組采用同對照組相同用法用量美沙拉嗪,再加上雙歧桿菌三聯活菌益生菌(生產廠家: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S10970105)口服,2g/次,3次/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比較患者的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人干擾素γ(IFN-γ)、白細胞介素-8(IL-8)水平;觀察兩組患者的腹脹、惡心、皮疹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以率(%)和(±s)表示,采用X2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清炎癥水平改善情況 研究組TNF-α水平(23.61±4.16)、I.N-γ 水平(2.3 9±0.6 5)、I L-8水平(2 8.9 4±4.8 8)均比對照組的(30.05±4.51)、(5.10±0.86)、(39.61±5.39)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20.00%,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13.33%,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炎癥性腸病屬于慢性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病變位置多見于黏膜下層、直腸黏膜及結腸,呈現彌漫連續性分布,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腸道免疫疾病都有可能引發患者炎性腸病,病情反復,有一定癌變傾向,因此需及時診治改善生活質量[2]。美沙拉嗪作為臨床治療炎性腸炎的一線藥物,通過釋放有效物質作用于病灶,影響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炎癥物質的生產減少炎癥因子釋放、清除相關受損因子發揮作用,同時抑制中性粒細胞脂肪氧化酶活性,改善炎性腸病癥狀[3]。研究發現炎癥性腸病與體內腸道微生物群失調密切相關,益生菌作為腸道正常微生物優勢菌群,通過調節菌群失衡,發揮作用,其中使用較多的益生菌藥物雙歧桿菌三聯菌含有長型雙歧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三種活性成分,均為有利于腸道的正常菌群,有效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生長繁殖,輔助治療炎性腸病[4]。研究表明,聯合美沙拉嗪和雙歧桿菌三聯菌TNF-α、IFN-γ、IL-8水平較低,并發癥發生較少,無嚴重并發癥。兩者聯合應用顯著緩解炎性腸病造成的炎癥因子水平,減少免疫損傷,進而減少腸黏膜損傷。
綜上所述,美沙拉嗪聯合益生菌有效改善炎癥性腸病患者的炎癥水平,有效緩解患者癥狀,無嚴重不良反應,使用較為安全,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