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臨潁縣人民醫院(462000)冀首鵬 王穎博 徐丹陽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醫院(462000)黃圣明
基底節區是高血壓腦出血的高發區域,由于該部位結構功能復雜,故出現出血后極易影響患者運動和認知功能。立體定向血腫抽吸術是目前臨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常用手段[1],而他汀類藥是臨床最為常用的調脂類藥物,而其神經保護功能亦被多項臨床研究證實[2]。此次研究探討了阿托伐他汀聯合立體定向血腫抽吸術治療基底節區腦出血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2017年6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分為A、B兩組(A=40,B=40),A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1~72歲,平均年齡(61.49±3.56)歲。B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53~73歲,平均年齡(61.55±3.60)歲。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存在明確高血壓病史;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出血部位位于基底節區;出血量30~40mL;哥斯拉昏迷量評分(GCS)≥9分;發病至入院時間≤12h;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其他原因致腦出血;顱腦手術史;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既往神經系統、精神系統疾病或肢體功能障礙;發病前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立體定向血腫抽吸術治療,局部麻醉后安裝頭架并行CT掃描明確病情,選取血腫最大層面中心為穿刺點,確定穿刺角度,顱骨鉆孔后在導向器引導下置入穿刺針,緩慢抽吸血腫,抽取總量為60%~70%,血腫腔內置入F12引流管,常規縫合。B組于術后第2d開始服用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1407),20mg/次,1次/d,持續用藥4周。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術前和術后30d時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術后3個月時統計兩組患者預后良好率(mRS評分≤3分);統計兩組術后30d內再出血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SPSS22.0處理數據,定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 <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 B組術后30d時的NIHSS評分(11.68±1.09)低于A組(13.77±1.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預后良好率比較 B組預后良好率(77.50%,31/40)高于A組(52.50%,21/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0.495,P=0.019)。
2.3 兩組術后30d內再出血發生率比較 兩組術后30d內均有1例患者發生再出血,再出血發生率(2.50%,2.50%)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占位效應和繼發性腦水腫是導致腦出血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腦出血的臨床治療關鍵在于及時清除顱內血腫、水腫,降低顱內壓。隨著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創手術在腦出血治療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立體定向血腫抽吸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腦出血的新型術式,其對患者周圍神經組織影響較小,具有安全、有效等優點,但仍有部分患者術后恢復效果較差,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損傷等后遺癥。阿托伐他汀是目前臨床應用較廣的一種他汀類調脂藥物,除了良好的調脂、穩定斑塊作用外,近些年阿托伐他汀的非調脂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臨床研究人員的重視。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加服阿托伐他汀的B組術后30d時的NIHSS評分低于A組,而預后良好率較高。這表明阿托伐他汀對改善基底節區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雖然阿托伐他汀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加用阿托伐他汀并未增加患者再出血風險,因此該治療方案的安全性仍較高,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