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固始縣人民醫院(465200)張世全
急性腦梗死是局部腦組織突發血液供應障礙,導致持續性缺血、缺氧,產生神經功能缺失。臨床上對于該病通常采用依達拉奉治療,其可以抑制局部腦組織血流量減少,保護神經細胞免受損傷[1]。近年來,醫療科技的發展,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作為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的藥物也投入到急性腦梗死的治療中,相比泛用的依達拉奉,其治療效果還有待考證。本研究以我院患者為例,給予其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現有匯報如下。
1.1 對象資料 抽選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依照治療方法分為單純治療組和聯合治療組。其中單純治療組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49~77歲,平均(64.12±8.16)歲;聯合治療組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46~80歲,平均(65.30±7.94)歲,兩組研究對象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實驗,實驗方案已上報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急性腦梗死治療,及給予控制血壓、血糖、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單純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依達拉奉注射液(國藥準字20080495)30mg,加入0.9%的氯化鈉溶液進行稀釋,實施靜脈滴注,2次/d。聯合治療組在單純治療組基礎上給予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00041)100ml,實施靜脈滴注,滴注時間≥50min,2次/d,兩組均治療14d。
1.3 研究指標 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量表對患者神經功能進行評估,其內容包括意識水平、視野、感覺、語言、上下肢運動等,分值越低,患者神經缺損程度越低。同時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采集巴氏(Barthel)指數數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與分值呈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涉計量資料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3軟件行數據分析,以“±s”表示,t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顯著。
2.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分析 聯合治療組與單純治療組患者治療前NIHSS評分比較,(12.35±2.67)VS(12.09±2.31),無顯著差異(P >0.05),治療后單純治療組NIHSS評分為(11.20±2.19),顯著高于聯合治療組的(9.41±1.57)(P<0.05)。
2.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聯合治療組與單純治療組患者治療前Barthel指數比較,(38.06±2.21)VS(38.22±2.30),差異無可比性(P >0.05),治療后聯合治療組Barthel指數為(53.75±3.12),明顯高于單純治療組的(42.17±2.53),P<0.05。
依達拉奉是一種腦保護劑,可以有效抑制脂質過氧化,抑制梗阻區域相關的血管流量下降。由于急性腦梗死患者體內會合成過量的自由基,其會損傷線粒體膜與細胞膜,阻礙能量合成,破壞細胞完整性,從而引發細胞毒性水腫和局部炎癥反應,加劇血液循環阻礙,因此,治療急性腦梗死需要重點清除自由基。依達拉奉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腦梗死引發的神經癥狀與功能障礙[2]。近年來,醫學科技的不斷發展促進了新藥物的研發,讓急性腦梗死有了更為多樣化的治療選擇,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就是其中廣泛采用的藥物。丁苯酞作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通過降低花生四烯酸含量,提高腦血管內皮PGI2和NO的含量,從而抑制自由基合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起到抗腦缺血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前神經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無顯著性差異(P>0.05),經過治療后,采用兩種藥物合用的患者比單純使用依達拉奉的患者NIHSS評分更低,且Barthel指數更高(P<0.05)。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給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聯合依達拉奉治療,可以促進中樞神經功能缺損的改善,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臨床上具有借鑒與傳播價值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