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467599)相鐵輝 王海建 路路
腦梗死主要是由于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引起的病變,發病率和死亡率隨著年紀增長明顯上升,嚴重威脅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中急性腦梗死發病突然,病情嚴重,應予以有效治療,改善腦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現研究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與巴曲酶聯合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效果,具體報道見下。
1.1 基線資料 回顧性分析醫院2017年1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76例,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38例,乙組給予常規治療,甲組給予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聯合巴曲酶治療,乙組男19例,女19例,年齡47~80歲,平均(61.85±5.59)歲,甲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49~78歲,平均(61.88±5.54)歲,基線資料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可比。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研究經醫院倫理會同意。
1.2 方法 乙組給予對癥治療,控制血糖血脂,降低顱內壓,給予營養支持藥物等手段。甲組在次基礎上給予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注射液(生產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國藥準字H20046213)100mg加入250mL生理鹽水(0.9%)溶液中靜脈滴注,1次/天,然后給予患者巴曲酶注射液(生產廠家:北京托畢西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295)靜脈滴注,首劑量10BU加入250mL生理鹽水(0.9%)溶液中,隨后維持5BU隔日靜脈滴注1次。兩組均進行2周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改善情況;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量表(SF-36評分)改善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22.0做數據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以率(%)和(±s)表示,使用X2和t 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差異。
2.1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情況 治療前,甲、乙兩組NIHSS評分比較,(12.86±3.06)VS(12.93±3.11),無統計學差異(P >0.05);治療后,甲組NIHSS評分為(4.73±0.73),低于乙組的(6.60±0.75)(P<0.05)。
2.2 對比兩組的SF-36評分改善情況 治療前,甲、乙兩組S F-3.評分比較,(45.92±4.39)VS(46.08±4.42),無統計學差異(P >0.05);治療后,甲組SF-36評分為(72.06±5.39),高于乙組的(65.83±5.32)(P<0.05)。
造成急性腦梗死的發病機制復雜,主要與患者動脈粥樣硬化血流動力學異常有關,最終導致大腦動脈狹窄及堵塞,進而腦組織的缺血缺氧導致腦組織變性、壞死,影響患者的神經功能[1]。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作為一種糖神經鞘脂物質,通過促進“神經重構”,恢復鈣離子平衡,有效緩解神經元損傷和水腫情況,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對腦損傷導致的相關水腫有效緩解,對神經組織有較強的親和力,有效通過血腦屏障,促進神經細胞的修復[2]。巴曲酶作為促進內皮細胞合成的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選擇性作用于血栓表明纖維蛋白,生成的新型復合物質更易與纖溶酶原結合,進而發揮作用[3]。研究兩者聯合應用的結果表明,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更好,生活質量提高更多。兩者作為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藥物,通過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降低自由基和興奮性氨基酸對于神經細胞的損害,有效修復腦神經,而巴曲酶阻止血小板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流阻力,有較好的溶栓作用,兩者聯合協助改善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提高生活質量[4]。
綜上所述,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聯合巴曲酶有效促進急性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做進一步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