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人民醫院(528100)梁秀麗 全柏惠
中暑是夏季的常見急性病,人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或高溫環境作用下,汗腺功能會發生衰竭,且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出現障礙,水電解質丟失,這會導致人體代謝失序,發生中暑。重癥中暑患者若不及時接受有效治療,會造成多器官功能受損,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1]。重癥中暑患者的病情危急,需要醫護人員爭分奪秒的搶救和護理,現將50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重癥中暑患者作為主要對象,旨在評價重癥中暑救治中無縫鏈接急救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價值,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急診病科收治的50例重癥中暑患者作為主要對象,采用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5例。觀察組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18~50歲,平均(35.86±2.35)歲。對照組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18~50歲,平均(35.78±2.46)歲。兩組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納入標準[2]: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檢查,體溫均高于39℃,經實驗室檢查,明確診斷為重癥中暑;所有研究對象的各項資料完整;家屬對于此次研究表示知情、同意,且研究經醫院倫理相關部門批準通過。排除標準[3]:合并嚴重肝腎、心肺功能障礙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精神障礙,或有精神病史者。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配合醫生完成急救,并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觀察和監測,對患者進行生活護理、降溫護理,并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介紹治療進展情況,安撫患者的情緒。
觀察組實施無縫鏈接急救護理:在科室內成立重癥中暑急救小組,小組成員包括急診護士長、急診護士、院前急救人員等,護士長負責與120指揮中心協調,護士參加相關培訓,重點培訓重癥中暑的基礎知識、熱射病的識別、現場處置方法、院前救護、搶救流程、院內轉運等。進入高溫季節后,準備好中暑急救箱,將急救箱存放于冰箱的冷藏室內。院前急救人員接到120調度后,詢問患者的情況,若初步診斷為中樞,則需要攜帶常規急救物品和中暑急救箱,調節救護車內的溫度,調節至25℃。在到達現場之前,醫護人員與現場人員電話聯系,并指導現場人員先處理,將患者帶離高溫環境,使患者平臥,去除衣物。同時,使用濕毛巾為患者擦拭身體,或用涼水噴灑,清理患者的口腔,保持口腔清潔,在患者的頭部、腋下放置冰鎮飲料,以快速降溫。轉運途中,持續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在患者雙側腋下、頸部、腹股溝處放置冰袋,快速建立靜脈通路靜滴生理鹽水,同時用酒精擦拭身體,護理人員與急診科人員取得聯系,做好接診準備。入院后,立即使用降溫毯,每半小時測量一次體溫,并對患者搶救各時間點的體溫和神志情況進行觀察和準確記錄。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順暢,避免發生誤吸,連續監測心率、呼吸頻率、血壓。完成搶救后,根據治療情況,將患者轉送至病區或ICU,并與相關護理人員做好交接。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降溫效果進行評價,重要統計兩組患者救治30min后和救治2h后的體溫測量結果,并對兩組患者的測量結果進行組間統計學處理;準確統計兩組患者體溫降至38.5℃的所用時間和住院時間,并對兩項時間指標進行組間統計學處理;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統計,計算后進行組間比較,計算方法為:水電解質紊亂發生率+腎功能不全發生率+心功能不全發生率+休克發生率。
評價標準:采用APACHEⅡ評分系統對兩組患者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生理學、慢性健康、年齡等內容,APACHEⅡ評分<10分,說明患者死亡的風險性小,APACHEⅡ評分為10~20分,表示死亡風險性為50%,APACHEⅡ評分>20分表示患者死亡的風險性為80%~100%[4];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評價,問卷總分為100分,81~100分表述患者非常滿意,61~80分表示一般滿意,≤60分表示患者對于護理工作不滿意,計算兩組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分析處理數據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指標表示為例數/百分率,檢驗方法為卡方;計量指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檢驗方法為t。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降溫效果 觀察組患者救治30min后的體溫(38.78±0.56)℃低于對照組(39.51±0.57)℃,兩組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救治2h后的體溫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體溫降至38.5℃的所用時間和住院時間 觀察組患者體溫降至38.5℃所用的時間(1.02±0.26)h短于對照組(1.85±0.52)h,住院時間(6.23±0.52)d短于對照組(7.85±0.51)d(P<0.05)。
2.3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8.0%)與對照組(32.0%)相比更低,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對比兩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 觀察組患者的APACHEⅡ評分(9.56±1.22)分小于對照組(12.25±1.37)分(P<0.05)。
2.5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96.0%)顯著高于對照組(76.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本次研究旨在評價無縫鏈接急救護理模式在重癥中暑救治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顯示,相比于常規護理,實施無縫鏈接急救護理模式的總體優勢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患者救治30min后的體溫更低,較治療前相比明顯降低,可輔助提高搶救效果;②患者體溫降至38.5℃所用時間和住院時間相對較短,能夠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和經濟壓力;③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④ APACHEⅡ評分更小;⑤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更高,上述結果從多個方面體現出了無縫鏈接急救護理模式的臨床價值。無縫鏈接急救護理是一種連續性、整體性的急救護理模式,將急救護理應用在院前、轉運途中和急診救治的整個過程,有較強的可實施性,可為患者的院內救治贏得更多時間,大大提高了救治質量,同時也實現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利用[5]。
綜上,在重癥中暑救治中應用無縫鏈接急救護理模式可在短時間內恢復體溫,可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滿意度,預后佳,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