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院(467000)沙艷勤
尿毒癥作為中晚期腎臟疾病導致腎功能衰弱而產生的疾病,主要指代謝性酸中毒、水電平衡紊亂為主要特征,臨床上主要以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通過透析機經血管通路引入患者血液,再將凈化后血液回輸至體內達到糾正血液中廢物,糾正機體平衡的作用[1]。但是隨著血液透析次數增加,出現的后遺癥有待通過護理干預給予改善,為此研究細節護理干預在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中應用,具體報道見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患者76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8例,對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試驗組運用細節護理,對照組男18例,女20例,年齡41~79歲,平均(58.07±5.27)歲;試驗組男19例,女19例,年齡42~78歲,平均(58.12±5.24)歲,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選患者均知曉同意,且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指導。試驗組根據患者個體化病情評估分析,建立檔案,實施細節護理干預:①環境護理,在患者入院后,幫助患者盡快熟悉病房,減少排斥感,并保持病房定期消毒及適宜溫濕度,仔細親切的為患者講解尿毒癥疾病發展、血液透析過程及護理中的注意事項;②心理指導,由于病癥疼痛、病程較長等原因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可通過耐心、專業的指導幫助患者排解憂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③并發癥護理,護理人員查閱文獻結合臨床經驗為患者制定預防保健手冊,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增加患者按時進行血液透析的依從性,由于患者易并發高血鉀癥,應限制其食用鉀含量過高食物,對于并發內瘺閉塞的患者行扣眼穿刺,透析后進行壓迫處理;④日常護理,嚴格控制患者食物中水、鉀含量,進行適當運動鍛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低血壓、高血鉀等并發癥發生情況,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SF-36)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以率(%)和(±s)表示,采用X2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10.53%)比對照組(28.95%)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 試驗組SF-36為(86.05±6.24)分,對照組SF-36為(79.52±6.0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尿毒癥患者由于腎臟功能喪失,不能產生尿液,體內代謝廢物和多余水分難以排出體外,需要通過血液透析維持機體生活過程平衡[2]。傳統護理對于血液透析患者出現的并發癥干預效果有限,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細節護理干預是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完善后得到的產物,重視細節,幫助患者排解不利于疾病發展的因素,給予有利護理策略,使護理服務更加精細化,提高護理的效果[3]。研究結果表明,對比常規護理,細節護理的患者術后低血壓、高血鉀等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患者的整體SF-36評分較高。通過細節護理,保持環境整潔,減少感染情況,進行心理干預,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樹立治療的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對于并發癥細心護理,減少血液透析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于飲食和運動的護理,增強體質,提高患者免疫力[4]。通過研究表明,細節化護理對于有效減少患者出現動脈內瘺和靜脈內瘺的發生率,提高血液透析后預后[5]。綜上所述,細節護理干預減少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高血鉀、內瘺閉塞等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可進一步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