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八九醫院(467000)潘真真
慢性腎衰竭是由于慢性疾病導致的腎功能緩慢進行性減退,臨床上主要以血液透析凈化血液,但是長期血液透析易導致患者出現嚴重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在對患者的反復治療中,需要將血液導出體外循環凈化,患者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和感染的癥狀,不利于疾病的恢復,現研究營養指導護理模式在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7年11月~2019年2月收治的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9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營養指導護理模式,對照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42~70歲,平均(55.68±6.08)歲,研究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3~72歲,平均(55.72±6.04)歲,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患者為慢性腎衰竭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患者,排除免疫系統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患者,患者知曉同意,研究經醫院倫理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護理,同患者講解腎衰竭疾病知識和血液透析過程,建立患者檔案,密切關注患者的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對患者用藥指導,注意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時干預,做心理干預,樹立治療的信心。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營養指導護理模式,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膳食方案,建議患者多食用優質蛋白質,雞蛋、魚肉及牛奶等,控制在1.3g/kg左右,可適量的增加患者維生素B攝入量,控制富含磷元素的食物,減少高鈉食物攝入,減少食用高鉀食物,故少吃腌制品、豆類、咖啡等食物,在透析期間嚴格控制飲水量,保持機體足夠的熱量,但是減少菠菜、果汁及蠶豆等食物食用。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營養狀況改善情況,采用改良SGA評估法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態,共計35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營養不良越嚴重。觀察兩組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WHOQOL-100)。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用率(%)和(±s)表示,進行X2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營養狀態 研究組營養正常例數16(35.56%)和輕度營養不良例數21(46.67%)均高于對照組7(15.56%)、13(28.89%),重度營養不良例數8(17.78%)遠低于對照組25(55.5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WHOQOL-100評分 研究組WHOQOL-100評分(11.98±2.03)分 .對 . 組W.O.O.-.0.評 分(9.06±1.8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慢性腎衰竭又稱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機體電解質紊亂、內分泌失調和酸堿失衡,嚴重者腎功能完全喪失,出現尿毒癥,患者大多需要通過血液透析維持生命,治療周期長,患者出現并發癥較多,其中營養不良較為常見,不利于疾病的發展。腎衰竭患者影響患者的食欲,部分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患者在透析過程中導致機體血液中營養物質丟失,導致患者的生活狀態差,患者的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力低,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更需要給予營養指導改善機體狀態。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營養正常和輕度營養不良例數均高于對照組,重度營養不良例數遠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WHOQOL-100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營養指導護理模式,使患者了解飲食對維持治療的重要性,糾正患者的錯誤飲食方式,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糾正水電平衡,促進患者機體恢復[2]。研究表明,通過飲食干預不僅能改善患者營養狀態,對慢性腎衰竭患者的高磷血癥有效預防和糾正[3]。綜上所述,營養指導護理模式改善慢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狀態,提高整體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