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華縣人民醫院(466600)王東玲
近年來,急性脊髓炎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反應導致急性橫貫性脊髓炎病理變化,患者表現為髓鞘腫脹、軸索損傷及炎癥細胞浸潤等,嚴重影響患者的感知功能和運動功能[1]。為改善預后,現研究早期康復護理在急性脊髓炎患者中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脊髓炎患者7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應用傳統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給予試驗組早期康復護理,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2~50歲,平均(34.91±4.28)歲,試驗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23~48歲,平均(34.95±4.31)歲,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存在可比性。納入確診為急性脊髓炎患者,排除免疫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的患者,患者知曉同意,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①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況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緩解患者由于疾病受限出現的負面情緒;②肌肉和關節鍛煉。護理人員對患者患肢從上向下推拿,重點對肩關節、肘及腕部位進行推拿,托起患者手腕,進行約5min捋手指運動,對下肢肌肉、髖關節及膝關節等部位運用相同手法拿捏,屈伸肢體各關節,進行內收和外展運動,注意力度;③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身體移動和翻身,通過舉杠鈴鍛煉肌肉;④坐位訓練。患者肌力恢復至一定程度進行坐位平衡訓練,護理人員從旁指導陪護,逐漸增加訓練難度。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價,分值越高患者恢復得越好;采用自制的調查量表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以率(%)和(±s)表示,采用X2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改善情況 護理前,兩組Barthe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護理后,試驗組Barthel評分(62.08±7.81)高于對照組(54.03±7.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為94.29%(33/3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7.14%(27/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急性脊髓炎發病突然,病情嚴重,患者出現運動功能障礙,需要長期臥床治療,易出現尿路感染、壓瘡等并發癥,通過有效護理干預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預后效果[2]。傳統常規護理對患者飲食、排便、用藥等多方面進行護理,減少并發癥發生,在此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根據患者的疾病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功能鍛煉方案,指導患者進行科學的康復活動,為患者選擇適宜的鍛煉量及速度,防止拉傷,積極的心理干預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減輕心理負擔,提高患者治療和康復依從性,通過早期康復訓練鍛煉肌肉和關節活動度,使得患者肢體循環和功能得到改善,避免關節和肌肉痙縮,逐漸恢復坐位、站立直到正常行走,預防加重病情和出現新病變[3][4]。早期康復訓練在急性脊髓炎中的效果,研究結果表明,患者的Barthel評分更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更高。早期康復訓練保證康復進程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各類機體損傷,并貫穿在患者康復進程中實施,促進患者的恢復,讓患者堅持科學訓練,勞逸結合,保證護理效果[5]。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訓練有利于提高急性脊髓炎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改善預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