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內黃縣人民醫院(456300)石潔明
基底節區作為臨床常見高血壓腦出血(HICH)部位之一。外科手術作為治療基底節區HICH主要手段,有助于延緩生命周期,但仍有部分存活者術后存在神經與肢體功能障礙,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研究發現,實施手術治療的同時予以科學系統的護理服務極為重要[1]。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70例基底節區HICH患者,分析全程護理干預應用效果。現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基底節區HICH患者270例,入院順序分為全程組(n=135)與常規組(n=135)。全程組:男79例,女56例,年齡45~80歲,平均(64.26±6.83)歲;常規組:男80例,女55例,年齡43~79歲,平均(63.84±7.01)歲。兩組基本資料均衡可比(P>0.05)。所有患者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2 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服務:加強病房環境管理;健康宣教;用藥與飲食指導等。全程組基于常規組實施全程護理干預:(1)術前指導。掌握患者病史、過敏史等,評估手術風險,耐心解答其及家屬的疾病疑問,利用宣傳手冊、視頻等形式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基底節區HICH發病機制、手術方案、預期效果等。(2)術后輔導。①吞咽功能訓練:評估患者吞咽功能障礙,予以輕度者半流質軟食,抬高床頭30°,頭偏向癱瘓側60°~80°;中度者實施針對性舌咽肌群訓練;重度者予以鼻飼喂養,選擇30°~35°臥位,推注時間控制在15~20min,喂養結束后,保持體位30~60min。②肢體鍛煉:初期實施按摩、被動運動等訓練,tid,15min/次,結合恢復程度逐漸增加運動強度。病情允許下,鼓勵患者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③語言訓練:利用口型及發音支配進行唇舌練習發音訓練,bid,10min/次。(3)延伸護理。出院后1~2周內進行電話、微信隨訪或上門探視。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以我院自制《基底節區HICH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調查問卷》評估,總計100分,分為完全依從(91~100分)、部分依從(72~90分)、未依從(0~71分)。將≥72分計入依從性。②兩組自我效能。以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對干預前、干預結束后進行評估,分值10~40分,分值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 干預結束后,全程組69例完全依從,63例部分依從,3例未依從;常規組51例完全依從,72例部分依從,12例未依從。兩組總依從性比較,全程組97.78%(132/135)高于常規組91.11%(123/135)(P<0.05)。
2.2 自我效能 干預前全程組GSES評分為(1 8.9 7±2.9 6)分,常規組為(19.24±3.11)分,兩組對比無顯著差異(t=0.731,P=0.466);干預結束后,全程組GSES評分為(30.58±2.01)分,常規組為(23.47±3.15)分,兩組對比有顯著差異(t=22.108,P=0.000)。
開顱血腫清除術作為既往常用手術術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減輕血腫對腦組織壓迫,緩解神經功能受損。然而相關文獻指出,患者往往忽視自身病情,加之缺乏專業護理指導,極易增加再入院率,影響患者生存質量[2]。全程護理干預以評估為基礎,以干預為中心,以療效為重點,具有較高針對性、全面性。本研究針對基底節區HICH患者實施全程護理干預,結果發現,干預結束后,全程組總依從性97.78%高于常規組的91.11%,GSES評分高于常規組(P <0.05)。可見該護理模式可顯著提高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及自我效能。分析原因在于全程護理干預綜合評估患者病史,并結合評估結果施護,具有較強針對性與科學性,同時利用視頻等方式解答患者及家屬疾病疑問,有助于在提高疾病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此外注重加強患者吞咽、肢體、語言功能訓練,并根據病情程度,實施不同訓練內容,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縮短術后恢復時間。
綜上可知,全程護理干預應用于基底節區HICH患者,可顯著提高術后康復鍛煉依從性、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