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是常見的軟骨組織疾病,是一種風濕病,高發于中老年人群。膝骨關節是人體較為重要的關節之一,行走坐立都與膝關節相關。對于體力勞動者和熱愛運動的人士,膝關節也是最為受累的。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緩慢,發病前期癥狀不明顯,患者略微感到不適。隨著病情的發展,患者會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主要為膝關節疼痛、僵硬,上下樓梯困難等,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膝骨關節炎患者入院接受治療和康復護理的時間,通常不足以達到恢復要求。膝骨關節炎需要患者在家屬的幫助下、醫護人員指導下,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延續性護理,持續護理可以保證患者康復得更好,具體方式和注意事項如下。
(1)日常健康護理:膝骨關節炎患者手術治療后容易出現僵硬、粘連、下肢靜脈血栓和肌肉萎縮的并發癥。日常的護理極為重要,能夠避免上述不良反應還能促進膝關節內軟骨組織的正常修復。在護理時注意對膝關節進行保護,避免受到風寒,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冷風直吹。患者在生活中不宜久坐久站等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也應該避免活動中用力過度,對膝關節造成過量負重。告知患者注意事項,重視膝關節的保護和鍛煉,患者活動時注意防滑。飲食方面,多飲溫水,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增加鈣、維生素、蛋白質的補充。
(2)日常心理護理:由于膝骨關節炎患者主要是老年群體,患者治愈的信心較差,對疾病的認識不足。患者存在多種不良情緒,治療的積極性不夠高,容易中途放棄。因此,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的基礎上,還要多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增加患者自信心,消除患者負面情緒。在日常鍛煉時講究循序漸進的原則,關注患者心理健康,家屬應該與患者多交流,引導患者描述病情和近期感受,了解患者的真實情況。家屬需要以鼓勵的方式支持患者,指導其放松與積極鍛煉相結合,在焦慮、不安時采用深呼吸的方式舒緩壓力。
(3)膝骨關節功能鍛煉:經骨關節炎患者術后通過醫院護理,達到出院標準后,需要在家繼續堅持功能鍛煉幫助康復。在訓練前需經過醫護人員指導和許可,需要家屬陪同,利用拐杖下床活動,循序漸進進行鍛煉。起初先協助患者進行站立練習,鍛煉膝骨關節的支撐力,但不宜長時間站立,需要將站立與坐下交替練習,每次約20 min,2次/d。此項鍛煉可活動膝骨關節避免僵硬,同時恢復膝骨關節基本功能,對于膝骨關節恢復較好的患者起到熱身的作用。下一步可進行行走鍛煉,練習時需指導患者著力和姿勢,在拐杖和家屬的輔助下,足跟先落地,移動時將承重力量轉移到腳趾部位,緩慢進行,行走休息相結合。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每次行走鍛煉約30 min至1 h,2次/d。膝骨關節功能鍛煉可以應用于日常生活很多方面,可根據患者生活和康復的實際情況調整訓練,例如每晚睡前臥床后,指導患者做一組屈膝動作,對于恢復較好的患者進行鍛煉加強,適當添加上下樓梯的鍛煉。
我國醫療行業在不斷進步,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也在提高,尤其是中老年人身體健康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膝骨關節炎是影響老年人正常生活的疾病之一,發病率較高,在50%以上并且呈上升趨勢,75歲以上老人發病率可達85%。膝骨關節炎會限制患者各種行動,行走、坐立等都會受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導致膝關節功能受損、喪失甚至致殘。該病從發病到逐漸治愈的周期較長,治療需要大量時間,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精心護理。雖然研究證明,膝骨關節炎難以完全治愈,但生活中多注意膝關節的運用和膝關節功能鍛煉,加強日常護理,可以避免病情加重或臨床癥狀反復出現,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