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屬于婦女妊娠期的特有疾病,是影響婦女妊娠期生命健康的主要病癥之一,妊娠期高血壓婦女的主要表現有高血壓、蛋白尿等,會引起全身器官或系統結構的變化,影響產婦及胎兒的生命安全。為降低產婦的高血壓,減少產婦蛋白尿,就必須將產婦血壓控制在可控范圍內,通過部分干預措施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醫學對婦女高血壓的定義為:同一手臂的舒張至少有2次舒張壓≥90 mmHg,或者收縮壓≥140 mmHg,兩次檢測的時間需保持8 h左右。產婦血壓較正常情況上升15~30 mmHg,未達到90~140 mmHg,需進行密切調查。
①妊娠期高血壓:于產婦妊娠期20周出現,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產后2個月內恢復正常血壓,含陰性蛋白尿。舒張壓≥110 mmHg,收縮壓≥160 mmHg為重度高血壓。②子癇前期:產婦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蛋白尿于1 d內≥3 g,且與肌酐比值≥0.3,產婦器官異常改變。舒張壓≥110 mmHg,收縮壓≥160 mmHg,有明顯的器官異常改變為重度子癇。③子癇:子癇前期發生后,產婦出現不同程度的抽搐現象。④合并慢性高血壓:高血壓病史,于妊娠20周前出現的高血壓現象,于產后2月持續性升高。⑤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由慢性高血壓產婦于妊娠期20周后出現的蛋白尿1 d內≥3 g,另外產婦血壓升高,出現子癇前期的癥狀。
其主要目的是為改善產婦的血壓情況,同時防止胎盤早剝對胎兒產生影響,預防產婦器官異常改變和并發癥的產生,增加產婦及胎兒的存活率。通過相關降壓藥物可對產婦進行有效的降壓效果,但用藥必須進行嚴格規劃,服藥的時間需根據產婦及其胎兒的狀態進行調整,根據其血壓情況和對胎兒產生的影響。相關治療標準指出,舒張壓≥110 mmHg,收縮壓≥160 mmHg的產婦需要及時進行降壓治療,舒張壓≥90 mmHg,收縮壓≥140 mmHg的產婦需根據對胎兒的影響程度進行合理用藥,在降壓藥物使用正常,且產婦無相關不良反應的情況下,其血壓應控制于舒張壓80~105 mmHg,收縮壓130~155 mmHg;產婦在服藥后若含有部分器官功能異常,其血壓情況應保持于舒張壓85~89 mmHg,收縮壓130~139 mmHg,根據胎兒的供血需求,產婦的正常血壓需保持舒張壓≥80 mmHg,收縮壓≥130 mmHg。國外學者研究表示:若產婦舒張壓≥105 mmHg,收縮壓≥160 mmHg,并且具有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時需要將其舒張壓控制于110 mmHg,收縮壓控制于150 mmHg,有器官功能異常的產婦需控制舒張壓80 mmHg,收縮壓130 mmHg。另外,具有子癇前期及子癇情況的產婦,需要合理進行給藥,同時將血壓情況在舒張壓90~100 mmHg,收縮壓140~160 mmHg的妊娠高血壓產婦控制血壓于舒張壓80 mmHg,收縮壓130 mmHg。
綜合以上內容來看,妊娠期高血壓的血壓控制范圍應保持于舒張壓80 mmHg,收縮壓130 mmHg,根據胎兒及產婦的整體情況進行合理用藥,可避免出現意外情況,同時能夠有效降低血壓水平,另外,視情況的不同,可以對妊娠期高血壓產婦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進行降壓和檢測,例如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規律性的動態血壓監測以及日常的運動調節等。正確的降壓措施能夠有效改善妊娠結局,提高產婦順產率,同時會減少并發癥的產生,對預防產婦妊娠期高血壓具有良好的使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