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結石在醫學上又可以被稱為膽石癥,主要是指在膽道系統中產生結石的病癥。根據其發病的位置可分為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結石的形成會對膽囊黏膜造成一定的刺激,可能會引發膽囊的炎癥。
喜靜少動: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較多人群在每日進餐后缺少足夠的運動時間,久而久之,造成了膽囊肌的收縮力有所降低,膽汁排除速度變得緩慢,極有可能產生淤積現象,而膽汁中的結晶出現便使膽結石的發生幾率大大增加。
體質肥胖,不吃早餐:過多的脂肪攝入會導致身體出現肥胖現象,而較多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極易造成膽結石出現,而且還有大部分人群為了節約早上的時間,而不吃早餐,則會使分泌的膽汁濃度升高,為細菌提供了繁殖的契機。
膽結石患者在治療時通常采用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方式,對于清除結石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護理中患者因疼痛或對疾病的不了解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具體概括如下。
(1)疼痛感劇烈:患有膽結石的患者,當膽囊不斷收縮時,結石間會出現摩擦和碰撞,從而產生出劇烈的疼痛感。較輕的疼痛感能夠依靠止痛藥物進行緩解,但是若疼痛感較強,則可告知醫護人員采取止痛針的方式。
(2)營養失調:患者在每日進餐時,會因不舒適而出現較嚴重的食欲不振情況,而患者進食量過少則無法滿足機體所需營養量,同時也極有可能在進餐后出現嘔吐等情況,此類情況均會造成患者營養失調。
(3)并發癥產生:在患者膽結石治療過程中,極有可能因不良因素造成其他的急性并發癥影響患者的病情,例如:肝功能出現障礙、結石清除不徹底、出血、感染、休克等情況。此類并發癥的產生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同時患者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4)較大情緒波動:由于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大多患者在患病初期未認識到疾病的嚴重性,導致對疾病的重視度較低。
在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能夠使病情恢復具有較好的效果,具體措施如下。
(1)健康知識普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介紹膽結石發生的原因,當患者產生疑問時,及時為其進行耐心地解答,提高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讓患者能夠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能夠觀察到膽結石出現的癥狀,若疾病復發盡早治療。
(2)飲食護理:為膽結石患者提供食物時,要提供低熱量、低脂肪、維生素高的食物。手術進行后的患者要給予易消化的流質食物,注意進食一定要清淡,切忌過于油膩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督促患者要忌煙忌酒,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規律的生活習慣。
(3)并發癥護理:觀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和感染現象,注意膽汁分泌情況,若患者出現膽道出血情況,其表現為嘔血或黑便,則及時通知醫護人員采取措施。若患者出現黃疸,則要及時采取保護肝功能措施。若患者有右上腹痛、腹脹等情況,則說明可能出現了吻合口瘺,要隨時觀察患者體溫和腹痛的情況,及時處理。
(4)心理護理:當患者不了解治療方式而出現較嚴重的焦慮,醫護人員要及時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并及時對患者進行安慰,讓患者能夠積極面對疾病。將患者介紹給其他病友,通過病友間的交流增強患者自信心。
膽結石的護理對病情恢復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治療時要著重關注患者的病情并展開護理,就能得到更優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