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麗
(呼和浩特市蒙醫中醫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石室秘錄》一書成書于清朝年間,原署山陰陳士鐸遠公甫敬習,據考為著名醫家陳士鐸采錄傅青主等人的教誨而著,因當時傅青主積極參與反清活動,極為清廷所注目,故為避政治風險,因而托名著述。書中廣錄128種治法[1],涉及臨床各科疾病400余例,用藥嚴謹,見解獨特,為人稱道。
卵巢癌為婦科三大惡性腫瘤之一,死亡率居于女性生殖細胞腫瘤的首位。由于卵巢癌目前缺乏有效的篩查手段,使得近75%的患者在發現時即為晚期,且本病生存率不高,我國近期5年的卵巢癌生存率僅為41.8%。
筆者查閱近二十年來關于《石室秘錄》的文獻著作,其數量不足20篇,關于卵巢癌的著述更是未見其文。中醫古籍中并沒有卵巢癌一病之病名,根據其癥狀及體征,大致可歸于中醫“癥瘕、積聚”等疾病的范疇。
《中藏經》有云:“積聚、癥瘕、雜蟲者,皆五臟六腑真氣失而邪氣并,遂乃生焉”,提出癥瘕積聚的發病機理屬正氣虧虛為本,邪氣趁虛入侵所致?!毒霸廊珪しe聚》亦記載:“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蓋脾虛則中焦不運,腎虛則下焦不化,正氣不行,則邪滯得以居”,也主張因虛致瘀,瘀久生瘕。
相關研究學者[2]認為脾胃氣虛、肝腎虧虛是卵巢癌病機之根本,是卵巢癌發生的主要原因。卵巢癌患者大多年紀已過七七之年,天癸已絕,腎氣虛衰,沖任失調,瘀毒蘊結,變生癌瘤,認為先天之本腎精與后天之本脾胃的虛衰,與卵巢癌發病均有著重要的關系。治療應采用祛瘀解毒、調理沖任、補益正氣等療法。
《石室秘錄》僅在“摩治法”一章中提到關于臟腑癥瘕的物理治療:“臟腑癥結之法,以一人按其小腹揉之,不可緩,不可急,不可重,不可輕,最難之事,總以中和為主。揉之數千下乃止,覺腹中滾熱,乃自家心中注定病,口微微漱津,松下丹田氣海,七次乃止。如是七日,癥結可消”。亦可從其不可急攻取效的意圖中看出,虛邪日久,正虛邪戀,為癥瘕一病的主要病機。
根據卵巢癌晚期多以正虛邪實為主要病機的辨證特點,故而其治則以扶正祛邪為主導方向。許銀坤等[3]經過現代數據挖掘工作發現,陳士鐸在其《石室秘錄》的組方用藥中,以溫補扶正為補益的重點,祛邪緊扣病邪所在,多法靈活運用。其藥物使用頻次居前4位的藥物是四君子湯中的藥物組成。故而,筆者認為《石室秘錄》中雖未直接提出癥瘕一病的治療方案,但是其補虛的治法為全書的重中之重,不僅在論述中每有奇效,而且在臨床實踐中亦用之不爽?,F將《石室秘錄》中對臨床有切實指導意義且在臨床中被反復運用的相關論述采集整理如下。
卵巢癌的病位在于下焦,臟腑多涉及肝、腎、脾、心四臟,女子胞為奇恒之腑,與肝、腎、脾、心四臟亦有密切關系,故而補益此四臟則為本病補虛扶正的關鍵之處。
氣血兩虛者:《石室秘錄·虛治法》方用人參、白術、甘草、陳皮、茯苓、當歸、白芍、熟地、川芎、神曲、麥冬、谷芽。
腎水不足者:《石室秘錄·正醫法、臟治法》方用熟地、杜仲、山茱萸、補骨脂、胡桃肉、白術。且提出熟地、杜仲、山茱萸純補腎水,補骨脂、胡桃肉微補腎火,水火相濟,補腎火以生腎水。還特別強調白術最利腰臍,利腰臍則水濕之氣不留于腎宮,為腎經之所正治。
心血虧虛者:《石室秘錄·正醫法》方用人參、丹參、麥冬、甘草、茯神、生棗仁、熟棗仁、石菖蒲、當歸、五味子。
肝血不足者:《石室秘錄·虛治法》方用熟地、麥冬、桑葉、枸杞子、茜草、當歸。妙在熟地、當歸、麥冬大劑生血,桑葉補陰生血,茜草活血。
脾失健運者:《石室秘錄·軟治法》方用白術、茯苓、神曲、地粟粉、醋鱉甲、人參、甘草、白芍、半夏、白芥子、萊菔子、厚樸、肉桂、附子。
癌腫晚期,患者多氣虛血弱不耐攻伐,雖有癥瘕實邪,但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若一力攻邪,唯恐性命堪憂;況且調氣攻邪,虛上加虛,患者會更加痛苦,更加影響生活質量。故而癌腫晚期的行氣除邪,并不是為了撼動癥瘕實邪本身,而是為了扶助正氣和改善生活質量,帶瘤生存,延長生存期。
肝氣郁滯者:《石室秘錄·正醫法》方用白芍、柴胡、炒梔子、蒼術、茯苓、神曲、半夏、甘草、丹皮。其中白芍、柴胡、丹皮為肝木專經之藥。
補正攻邪法:《石室秘錄·后治法》方用人參、黃芪、柴胡、半夏、甘草、當歸、陳皮、白術、神曲、山楂、黃芩。胃為氣海,補氣之余,消食和中,則正氣漸旺,邪氣自退。
患者郝某,女,80歲,2019年3月15日于我門診就診。現病史:患者2個月前因消瘦、小腹部包塊就診于內蒙古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自覺腹部憋悶,無疼痛,經各項檢查后,診斷為:a.卵巢癌晚期;b.腹腔積液。具體檢查不詳??滔掳Y見:小腹部包塊,自覺腹部憋悶,無疼痛,消瘦,乏力,納食尚可,眠佳,大便溏,小便調。婦檢:子宮未明顯捫及,陰道萎縮,未見明顯分泌物,宮頸萎縮,偏小,左側下腹部可捫及卵圓形包塊,8 cm×6 cm,右側下腹部圓形包塊,5 cm×5 cm,邊界尚可,質略硬,有觸痛。中醫脈診:舌質紫暗,有瘀斑,苔白,脈沉細弦。檢查:盆腔CT(外院)顯示左側盆腔9 cm×6 cm大小腫物,右側盆腔可見一約5 cm×6 cm大小腫物,道格拉斯窩可見20 cm液性暗區。高度可疑卵巢癌。因患者年長,家人未予其他進一步檢測和西醫針對性治療,自愿要求中醫藥保守治療。西醫診斷:卵巢癌Ⅳ期。中醫診斷:癥瘕--瘀血阻滯,肝腎不足。處方:經驗方加減,送服桂枝茯苓丸。方藥如下:熟地黃30 g、杜仲20 g、黃芪40 g、炒白術15、當歸15 g、丹皮 15 g、白芍 15 g、山茱萸 15 g、五味子 9 g、炙甘草 9 g、黨參9 g、紅花6 g、香附9 g、炮姜9 g。7付,水煎服,日1付,早晚分服。
2019年3月22日,2診?;颊叻αp輕,腹部無憋脹感,大便溏,舌質暗紅,有瘀斑,苔薄白,脈數而弦細,寸浮尺沉。方藥如下:熟地黃30 g、生地黃20 g、黃芪30 g、杜仲20 g、炒白術 15 g、茯苓 20 g、山茱萸 15 g、白芍 12 g、丹皮 9 g、香附9 g、炙甘草 9 g、桃仁 3 g、紅花 3 g、桂枝 6 g、郁金 6 g、炒枳殼6 g。7付,水煎服,日1付,早晚分服。
2019年4月12日,3診?;颊呔窦?,包塊如常,納可,眠佳,二便調。舌質淡暗,有瘀點,苔白。脈數弦而細長。方藥如下:熟地黃30 g、生地黃30 g、杜仲30 g、黃芪40 g、炒白術 15 g、當歸 15 g、茯苓 20 g、白芍 12 g、山茱萸 15 g、香附9 g、香櫞9 g、丹皮9 g、青皮9 g、炙甘草9 g、桂枝9 g、桑枝9 g、桃仁6 g、紅花6 g。14付,水煎服,日1付,早晚分服。
2019年4月29日,4診?;颊呔窦?,包塊如常,納可,眠佳,大便偶溏,小便調。舌質淡暗,有瘀點,苔白。脈弦細。方藥如下:熟地黃30 g、杜仲30 g、山藥30 g、炒白術30 g、黨參20 g、當歸20 g、茯苓15 g、草豆蔻9 g、炙甘草9 g、山茱萸15 g、川芎 15 g、白芍 9 g、益母草 9 g、桂枝 9 g、桃仁 6 g、紅花6 g、郁金6 g。14付,水煎服,日1付,早晚分服。
2019年5月21日,5診,中間藥方僅作微調,癥狀變化不大。
2019年11月6日,10診,患者訴午后腹脹,納食減少,精神佳,復查B超:盆腔左側包塊6 cm×6 cm,右側4 cm×3 cm,有縮小跡象,舌質暗,舌苔白厚膩,脈沉細。方藥如下:熟地黃 20 g、生地黃 20 g、杜仲 30 g、炒白術 20 g、當歸 15 g、山茱萸15 g、川芎15 g、白芍15 g、茯苓15 g、焦山楂15 g、香附9 g、紅花 9 g、刺五加 9 g、刺蒺藜9 g、炒枳殼 9 g、郁金9 g、陳皮9 g、小茴香9 g。14付,水煎服,日1付,早晚分服。
2020年1月20日,11診,患者精神佳,腹脹減輕,食量減少,偶有腹瀉。舌質暗,有瘀斑,苔白膩,脈細弱。方藥如下:杜仲30 g、炒山藥30 g、炒白術15 g、山茱萸15 g、炒枳殼9 g、炙甘草 9 g、黨參 15 g、香附 9 g、當歸 9 g、川芎 15 g、熟地黃9 g、黃精15 g、五味子9 g、小茴香9 g、水紅花子9 g、紅花6 g、焦三仙9 g。14付,水煎服,日1付,早晚分服。
患者老年女性,長期務農,從事體力勞動,或因勞累或因傷于伏寒,導致下焦積寒日久,寒凝成瘀,寒瘀互結,日積月累,而成癥瘕。病而有形,凝在少腹,故形成包塊,觸之堅硬,固定不移。癥瘕集聚,外阻于形,則憋悶不適,內阻于氣血,則血衰氣少,進而日漸消瘦。內寒難去,故而便溏,脈沉細;瘀血阻滯,故而舌質紫暗,有瘀斑?;颊呙}關尺沉細,骨瘦如柴,大肉盡削,身軟乏力,為肝腎不足之象,故首診以補益肝腎為主。誠如《石室秘錄》所言,熟地、杜仲純是補水之藥,而白術最利腰臍,本例之癥瘕正在臍下,為所正治。首方純以補肝補腎益氣為主,兼以桂枝茯苓丸動其宿氣。元氣轉增之后,患者精神狀態轉佳,體力大增,由之前的臥床休息狀態進而可以下農田干活,腹部無憋脹感,自我信心倍增。此時,在補元益氣的基礎上,逐漸增加行氣的藥物,如:香附、香櫞、丹皮、青皮、枳殼、郁金、陳皮、小茴香等;再以益母草、桃仁、紅花略微活血;桂枝、桑枝通經絡;刺五加、刺蒺藜以形破形;《石室秘錄》在癥瘕病的治療方面,僅有按摩吞津液的道家導引之法,意謂緩圖,故本例用藥,皆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未用大隊攻伐之劑,診至10次,其包塊未見明顯增大,患者自就診之日起,歷時幾近一年,后因其他疫情導致無法正常就診,電話隨訪,精神狀態尚佳,囑其疫情過后繼續堅持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