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瀟,趙欣欣,蘇敏
(山東省眼科醫院 門診護理,山東 濟南)
護理安全是于護理過程中,患者未發生任何法律和法規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方面的損害或障礙等。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對于眼睛健康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各大醫院的眼科門診數量都在上漲,但眼科疾病大都比較復雜,且會根據患者所表現出的臨床癥狀,引發患者出現頭暈、頭疼、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或嚴重護理不當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失明等更嚴重的情況[1]。因此,眼科門診的適當護理格外重要,本文基于此分析我院部分眼科門診護理資料,分析眼科門診中的護理安全隱患和其相應的護理對策。
將2018年8~12月在我院眼科門診就診的41138例患者作為本次模擬研究的對象,其中,12歲以下兒童3429人,占比8.33%,60歲以上老年人10165人,占比24.71%,兩類人群共占總人數的33.04%;各項治療操作28680人,眼底激光998人,眼底造影687人。
眼科門診是一個專業性較強的診療部門,在就診人數逐漸增多的情況下,病人等候時間長,等候環境嘈雜,病患和家屬易產生急躁不滿情緒,尤其是老年人本身就伴有各種基礎性疾病或慢性病的情況下,很容易因環境問題發生血壓升高等情況[2]。
在所有的眼科門診就診患者中,60歲以上老年人和12歲以下兒童約占1/3,且眼科患者多存在不同的視功能障礙和并發癥,此情況下,若是老年人無人攙扶,加上其本身視力較低,行動極不穩當;兒童無家長看管,本身又比較活潑好動,都會發生一些碰撞或是跌倒問題,也屬于不良事件。而且許多慢性高血壓、糖尿病或是腦部疾病患者都會并發眼部病變,這些患者很容易發生低血糖反應或是腦血管意外、暈厥等,較為危險。
眼科門診中多是些特殊性儀器,而且儀器設備都很多,許多眼部檢查都要在暗室進行,光線較差,若再有儀器設備擺放不規范或不科學的現象,會很容易導致跌倒受傷狀況。
眼科門診患者需要接受多種檢查,治療的操作流程也很多,且基本都是較為精細的操作。而在眼科門診患者逐漸增多后,現有的護理人員在人數上不能完全滿足這一現狀,因此造成許多的安全隱患:未做好患者身份識別容易導致用藥錯誤;若是在視力和眼壓檢查方面因檢查不仔細出現數據錯誤,就會導致為醫生提供的診斷依據錯誤;而接觸性治療時洗手、消毒不嚴謹都會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眼科本身較為特殊的檢查和治療都很容易引發各類不良反應,如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容易引起過敏性休克,造影治療時會引起惡心嘔吐、皮疹等不良反應。眼底激光治療時,患者會因為強光刺激而發生虛脫、暈厥等狀況[3]。
增強對護理人員的安全教育,幫助護理人員提高安全意識,讓其能夠意識到安全問題是與每個人都密切相關的,鼓勵各層級人員隨時提出護理安全隱患并進行及時糾正,若發現不良事件要及時攔截并分析內情,并由質控員記錄安全問題及之后的整改情況。
結合眼科門診特點,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包括暈厥、火災、過敏性休克等,并組織每季度的演練,設想一切可能出現的情況和預防處理措施,并將演練發生的問題及時糾正。若處理過程中需要其他部門進行協同要及時反饋出來,讓護理人員可以更加熟練地掌握各式應急流程,有緊急情況時要進行有組織性的搶救,不慌不忙,確保搶救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心肺復蘇和過敏性休克的搶救流程可掛于墻上,方便隨時查看學習。
門診區域要結合季節特性開窗通風,高熱季節可以通過空調和新風系統確保空氣流通。診室內部所有儀器設備都要按照規定擺放,減少能夠使患者移動或跌倒的因素。儀器的數量、位置、擺放都要定期確認,每日檢查水電安全和桌椅穩固程度,搶救器材和物品藥品等都由專人負責管理,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
分診人員要隨時關注就診人群動向,若有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其因為行動不便或視力障礙無人陪同較為危險,分診人員可安排此類患者提前就診,發放綠色通道牌,縮短等候時間。護理人員在大廳巡視,若發現存在意外情況時要及時處理。由治療室和檢查室人員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評估,年齡較大患者建議家屬要在治療時陪同,以防意外發生。
制定各項檢查與治療的操作流程和相關規范,并嚴格執行,定期監督檢查,治療室要安排經驗極為豐富的護師,若遇到復雜性問題可及時討論,并且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
診室的眼藥水要及時更換,加強手衛生知識和洗手檢查,避免交叉感染,同時要定期檢查特殊治療室和診療區域內的物品藥品,及時更換無菌物品。同時也要改進就診流程,增強對重點人群和重點時段的護理管理,強化特殊檢查與治療患者的安全管理,且要加大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4-5]。
2018年8~12月在本院就診的人員在經過護理后未發生護理不良事件或是護患糾紛情況,護理滿意度有所提升。因此,正確認識并找尋出眼科門診中的安全隱患,并針對其使用相應化的護理對策,能夠有效提高眼科門診的護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