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悅,蔡 婧,王逸雯,殷艷玲
(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吉林 長春 130041)
懷孕和分娩是女性生命中的兩大重要事件, 女性的角色和責任隨著孕期的推進和嬰兒的出生會發生強烈的變化[1]。 妊娠期間女性生理、心理、情感上的變化,以及產后嬰兒不規律的睡眠模式和頻繁的喂養等均會導致孕產婦產生疲乏。研究顯示,懷孕20~36 周的女性中有94.60%出現疲乏癥狀[2],約56%的產婦在產后4~6 周有疲乏癥狀[3]。此外,有研究指出,疲乏可以自妊娠期間持續至產后18 個月, 嚴重影響孕產婦的身心健康[4-5]。 孕產婦疲乏是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它影響著母親和嬰幼兒的短期和長期結局[6],準確評估孕產婦疲乏癥狀與程度,對于早期識別高風險個體、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有重要的臨床實踐價值。目前,國外有多種評估工具可以用于評估孕產婦的疲乏水平, 而國內尚無自主研發的孕產婦疲乏測量工具[7]。 由于國內外對疲乏的定義有一定區別,所以到目前為止,尚缺乏孕產婦疲乏評估的“金標準”。 現有的大多數評估工具條目精簡, 主要包括產后累積性疲乏量表(Postpartum Accumulated Fatigue Scale,PAFS)、 產 后 疲 乏 量 表(Postpartum Fatigue Scale,PFS)、Lee 疲乏量表(Lee Fatigue Scale,LFS)、 疲 乏 癥 狀 量 表 (Fatigue Symptom Checklist,FSC)等,多維度疲乏評價量表(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Fatigue Scale,MAF)是極少數既能夠評估孕產婦疲乏, 又能夠根據量表得分分級反映個體疲乏嚴重程度的自我管理評估工具[7],同時它對過去1 周疲乏的主觀體驗進行了全面的評估, 避免了較長時間回憶可能帶來的偏倚, 且允許省略不適用的條目, 從而可以更準確地評估疲乏對孕產婦日常生活活動的影響[8]。 因此,本研究對多維度疲乏評價量表的發展及其在孕產婦中的應用進行綜述, 以期為該量表在孕產婦中的進一步應用提供理論支持。
多維度疲乏評價量表 (Multidimensional Assessment of Fatigue Scale,MAF)由美國學者Belza 等[9]于1993 年研制,主要用于評估個體有無疲乏及其嚴重程度,最初應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量表共計16 個條目,包含4 個維度:過去1 周疲乏的嚴重程度(條目1~2)、苦惱(條目3)、對日常生活活動的干擾程度(條目4~14)、疲乏的頻率及變化(條目15~16),其中日常生活活動包括做家務雜事、煮飯、洗浴或盥洗、穿衣、工作、探親訪友、性生活、參加休閑娛樂活動、購物或辦事、散步、除散步以外的鍛煉。 條目1~14 使用數字評定尺(numerical rating scales)進行評分,每個條目1~10 分,條目15~16 根據選項評分,每個條目1~4 分,條目15 通過將該項的分數乘以2.5 轉換為10 分制,將條目1、2、3、15 的分數和條目4~14 的平均分數相加計算得出全球疲乏指數(globe fatigue index,GFI),評估疲乏變化的條目16 不包括在GFI 的計算中,GFI評分為1~50 分, 分數越高表示被測試者疲乏程度越高或對日常生活活動的干擾越大。 量表自1993 年研發至2015 年, 已經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17 個國家、32 種疾病中應用,并以英文發表了83 項實證研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量表長度較短, 易于管理和評分,其不僅可有效評估患者疲乏程度,且可輔助監測患者的疾病進展[10]。
2.1 妊娠期疲乏MAF 量表在女性妊娠期疲乏的評估中應用較為廣泛, 主要集中在孕中期和孕晚期。Mortazavi 等[11]將MAF 量表翻譯成波斯語,于2016 年1~6 月在伊朗8 所保健中心進行橫斷面調查研究,評估量表在伊朗孕婦中應用的信效度, 其中541 例孕婦完成了調查,平均孕周為(23.24±10.00)周,MAF 量表得分為(20.33±12.71)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57,組內相關系數為0.702,研究結果顯示妊娠中期孕婦有輕度疲乏,丈夫支持、婚姻關系質量和幸福指數是妊娠中期孕婦疲乏的主要影響因素。 Hall 等[12]報告了MAF 量表在650 名妊娠35~39 周孕婦中的應用,研究對象MAF 量表得分為(29.26±9.34)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3, 研究結果顯示妊娠晚期孕婦的疲乏程度處于中等偏高水平,分娩恐懼、睡眠剝奪、焦慮是妊娠晚期孕婦疲乏的主要影響因素。隨后,Hall 等[13]進一步驗證了孕婦的疲乏、睡眠剝奪、心理狀態與新生兒不良結局(早產、入住NICU、低Apgar 評分、低出生體質量)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孕婦疲乏會給新生兒健康帶來一定影響。
2.2 產后疲乏產后疲乏是全世界產后女性普遍存在的癥狀,由于測量時間和測量工具不同,各國報告的產后疲乏發生率各不相同。 我國南昌市產褥期女性約56%有疲乏癥狀[3],武漢市約88.63%[14],臺灣地區女性產后第1 天的疲乏程度最高,到產后第7 天有所下降[15]。1 項Meta 分析顯示,年齡、文化程度、產后出血、感染、母乳喂養、睡眠問題、育兒困難、焦慮、抑郁等因素是產后 疲 乏 的 預 測 變 量[16]。 Wambach[17]于1998 年 率 先 將MAF 量表應用于產婦產后早期疲乏的評估,量表在該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9~0.93,結果顯示產婦在產后前9 周疲乏處于中等水平, 產后3 周疲乏程度最高,MAF 量表得分為(23.79±11.09)分,產后6 周疲乏水平逐漸降低,喂養方式、抑郁、感知壓力是產婦產后初期疲乏的主要影響因素。 Williams 等[18]比較了兩組早產兒母親在嬰兒住院時、 出院后1 周及出院后1 個月的疲乏水平, 結果顯示產婦產后疲乏與新生兒健康狀況有關, 早產兒且需要居家使用呼吸暫停監測儀的產婦疲乏程度更高,且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疲乏水平逐漸增高。Hall 等[19]指出,嬰幼兒睡眠質量對產婦疲乏有一定影響,隨著嬰幼兒睡眠質量的好轉,產婦的疲乏程度有所減輕。 Yesilcinar 等[20]研究顯示,產婦產后疲乏與母親依戀水平呈顯著負相關。 Hutton 等[21]研究顯示,產婦產后有輕度疲乏,不同計劃生育方式的產婦產后疲乏程度未呈現明顯統計學差異。
2.3 妊娠期至產后疲乏的動態監測Fairbrother 等[22]應用MAF 量表對孕產婦從妊娠期至產后疲乏進行動態監測,分別對94 名孕產婦在妊娠35 周、產后4 周、產后12 周和185 名孕產婦在妊娠晚期、 產后2 周、產后12 周、產后6 個月的疲乏情況進行評估,量表在該群體中應用的適用性評價如下, 信度:MAF 量表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 量表在兩個群體中應用的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927~0.961、0.938~0.954;聚合效度:94 名孕產婦3 個時間節點上MAF 量表得分與貝克抑郁問卷(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Ⅱ,BDI-Ⅱ)、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得分均具有顯著的相關性,185 名孕產婦4 個時間節點上MAF 量表得分與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 得分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區分效度:94 名孕產婦產后4 周和12 周MAF 量表與同伴社會支持與他人社會支持量表(Social Support From Partner and Social Support From Others scale)的相關性并不顯著;隨時間變化的敏感性:94 名孕產婦從懷孕到產后4 周疲乏水平保持穩定,產后4~12 周呈下降趨勢,185 名孕產婦從妊娠到產后2 周疲乏水平顯著上升,產后2~12 周呈下降趨勢,并從產后12 周持續下降至產后6 個月;因子分析:兩個群體中應用的因子分析結果均顯示了一種單因素解決方案的恒定模式, 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盡管該研究沒有將MAF 量表與其他獨立的疲乏測量方法進行比較,但仍然為該量表在孕產婦疲乏測量中的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我國臺灣學者[23]應用MAF 量表調查了197名孕產婦從妊娠25 周至產后1 個月疲乏的變化情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 量表在該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5,這提示MAF 量表在該群體的適應性較高,研究結果顯示,孕產婦在妊娠25~29 周、29~34 周、34~38周和產后4~6 周MAF 量表得分分別為(18.67±9.45)分、(19.59±9.59)分、(21.70±10.05)分、(21.22±11.63)分,隨著妊娠孕周的推進,孕產婦的疲乏程度逐漸增高,但產后1 個月疲乏程度有所降低,孕期心情、經產婦是妊娠期孕婦疲乏的主要影響因素,失業、沒有人協助照顧嬰兒是產婦產后疲乏的主要影響因素。
多維度疲乏評價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衡量孕產婦疲乏的有效工具, 但量表在孕產婦人群中的應用尚不足夠,缺乏大樣本、多中心孕產婦疲乏的研究。由于孕產期疲乏的發展變化過程尚不明確,量表應用的時期也不盡相同。未來尚需結合評估對象的特點,進一步驗證MAF 量表評估不同時期孕產婦疲乏的準確性。 MAF 量表已經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護理學院官網上公開發表,MAPI 研究所有超過40 種語言版本,其中包括中國普通話版, 今后建議引進MAF 量表中文版,并探討其在我國孕產婦疲乏評估中的應用效果, 為輔助臨床醫護人員早期識別孕產婦疲乏提供參考。
目前,國內有關孕產婦疲乏的研究較少,這可能與研究工具缺乏有關。疲乏作為一種主觀感受,無法用客觀指標進行測量,其評估主要依賴于患者自我報告。因此,尋找科學、合理的疲乏評估工具十分重要。 多維度疲乏評價量表有著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可以有效評估孕產婦的疲乏水平,但其在我國尚缺乏足夠的應用,后續研究者將引進多維度疲乏評價量表中文版, 探討其在我國孕產婦中的適用性, 以期為早期識別孕產婦疲乏情況和發生發展水平, 分析其影響因素提供借鑒參考,進而有針對性地采取干預措施減輕孕產婦疲乏,促進孕產婦及其家庭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