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巴央拉
(西藏自治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西藏拉薩 850000)
人畜共患病總體上來說是由同一種病原物引起的疾病,這類疾病能夠在人和牲畜中進行傳播,并且相互具有傳染性,會對人和牲畜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威脅到生命安全,當前經世衛組織定義的人畜共患病的種類眾多,其病原物的種類也大不相同,如果不加以預防,一旦在人或牲畜中流行起來,不僅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有可能出現病原物的變異情況,為疾控中心等部門帶來全新的挑戰。因此,需要各個地區的相關部門,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加強對人畜共患病的科普,提高社會各界對人畜共患病的重視。
通常人畜共患病都是由牲畜傳染給人類,由于人畜共患病的傳播途徑比較廣泛,人和牲畜的活動范圍廣泛,且人與牲畜的接觸較為密切,這就為病原物提供了多種傳播途徑。首先,唾液傳播,當人或動物感染某一疫病時,且疫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這時人或牲畜所分泌的唾液中也會含有這一病菌,在咳嗽、打噴嚏的過程中,病菌會隨著這一動作被帶出,在空氣中進行飛沫傳播。其次,糞便傳播,眾所周知糞便作為人和牲畜的排泄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病菌,一旦感染某一疾病,該病原物也會隨著所食用的食物殘渣排出體內,常見布氏桿菌、沙門氏病菌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傳播的。最后,由于牲畜大多皮毛較長,一些病毒或細菌會夾雜在動物的皮毛中,人類觸碰到后會粘在手上,實現病原物的傳播。
人畜共患病的流行與畜牧業的發展聯系緊密,當前隨著畜牧業的深入發展,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牲畜的養殖數量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疾病的流行,由于人畜數量眾多,疾病傳染的范圍也不斷擴大,例如牛、羊在養殖過程中容易感染布病,如果檢疫工作不到位,當牛、羊感染布病后,會傳染給養殖人員,且其傳染率較高,需要養殖人員提高警惕,引起高度的重視。
大部分人畜共患病的病原物都會受到季節的影響,由于病原物的生存條件不同,不同的季節氣候因素以及溫度都不一樣,當在適宜病原物傳播的季節,其生命活力旺盛,所以流行速度會隨之加快,反之當受到氣候的影響,病原物的生命活力會顯著減低,在不適合其傳播的季節里,牲畜往往不會發病。還以前面提到的布病為例,布氏桿菌對生存條件要求嚴格,春季通常是布病廣泛流行的季節。
人畜共患病大多與自然條件有關,疫病的流行與牲畜所處的地域也會有一定的聯系,由于我國國土面積較大,導致南北方的氣候差異明顯,因此一些病原體也會受到地域的影響,這也為一些疫病的預防提供了參考。
通常的人畜共患病的爆發都是由牲畜開始引起的,因此,養殖牲畜的農戶要做好牲畜疫病的預防工作,定期對所養牲畜進行疫苗的接種防治,并對牲畜的實際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一旦發現特殊情況要及時上報,方便相關部門制定預防措施。此外,地方的農牧部門也要做好相關的檢疫工作,在充分了解當前牲畜養殖情況的前提下,結合容易發生的人畜共患病的種類,制定科學的防疫措施,并對養殖人員的牲畜養殖的種類、規模等進行詳細的統計,定期進行尋訪,做好相應的預防工作。
各地區都要提高對人畜共患病提高重視,做好日常的預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將重點都放在預防的環節上,避免因疏忽大意造成疫病的大面積流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要制定嚴格的人畜共患病的公共衛生檢查體系,對當前的養殖人員建立專門的管理系統,監督其定期進行采血檢查,并做好相關的記錄工作,將人畜共患病的預防措施落實到位,降低人畜共患病流行的幾率。
大部分病菌都是通過傷口入侵牲畜的體內,傷口會加大牲畜感病的幾率,進而對養殖人員造成危害,因此養殖戶要注意防治牲畜之間相互撕咬,當牲畜身體上出現傷口時,養殖戶要對牲畜的傷口部位進行消毒處理,避免一些病菌進入牲畜的體內,引起疫病的大面積流行,要從根源上切斷病菌的傳播途徑,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
綜上所述,要根據當地牲畜的養殖情況,以及容易發生的人畜共患病的種類制定嚴格的人畜共患病的公共衛生檢查體系,建立完善的牲畜檢疫措施,提高對人畜共患病預防的重視,盡可能的做到從根源上杜絕人畜共患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