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鈺偉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農業農村局,河北廊坊 065600)
牛布氏桿菌病主要發生在我國的牧區,近年來,隨著我國養牛產業的不斷發展,牛布氏桿菌病蔓延到了全國范圍。母牛感染牛布氏桿菌病直接導致流產或者不孕等問題,公牛感染后會患上睪丸炎以及不育癥等。一旦發病不僅會嚴重的影響到養牛業的良性發展,同時還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必須重視以及做好牛布氏桿菌病的預防與控制。
牛只在感染了牛布氏桿菌病之后,其輸卵管不斷地增大、帶有一定的彈性,將其切開之后管壁出現了增厚、血管怒張的問題,并且有草黃色狀的液體流出。患病母牛會出現卵巢炎癥、子宮漿膜或者子宮韌帶會出現炎癥,病牛的初期臨床表現為纖維炎,母牛的卵巢組織存在硬化情況,并且出現了卵巢囊腫。而母牛的乳腺病變出現間質性乳腺炎。嚴重病變時,繼發性乳腺出現萎縮與硬化。用鏡檢發現乳腺間質帶有淋巴細胞、漿細胞等。乳腺實質出現局灶性的病變,上皮存在營養不良以及壞死等問題。病牛淋巴結存在增生腫大問題。在鏡檢之后看到,病牛網狀內皮機體系統出現了細胞增生現象,部分出現局灶性的大量肉芽腫。當病牛病情比較嚴重的時候,會出現關節炎與腱鞘炎,或者滑液囊炎。病牛機體腕關節、肘關節與股關節存在漿液性,部分出現纖維素炎癥;病牛的發病中后期,因為其結締組織存在廣泛增生的情況,因此關節出現了變形。病牛肝臟存在膿腫現象,膿腫是單發性以及多發性。人眼能夠看到,病牛的腎臟出現了多發性的大量白斑,在鏡檢之后看到白斑部出現了間質增生的情況,出現了淋巴細胞大量浸潤。當公牛在感染上布氏桿菌病之后,會有睪丸炎以及附睪炎病癥的出現。睪丸出現了明顯腫大的問題,被膜與外層漿膜存在黏連問題。細精管內出現了上皮細胞與白細胞形成的大量崩解物,并且上皮細胞存在大量布氏桿菌。在壞死灶當中出現了多形性的白細胞[1]。
病牛與帶菌牛屬于牛布氏桿菌病的傳染源。患病牲畜分泌物與排泄物、精液以及羊水等帶有病菌,在污染環境后變成疫源地。牛布氏桿菌病主要傳播渠道就是消化道系統。其次為病牛皮膚與黏膜或者生殖系統,直接接觸或者間接接觸感染。病原菌會污染環境,產生呼吸道系統感染。蒼蠅攜帶與吸血昆蟲在叮咬病牛和病牛配種會造成病原菌的傳播。牛布氏桿菌病的流行不具備季節性。衛生條件相對較差、寒冷潮濕且營養不良,牛抵抗力不斷降低,便會感染牛布氏桿菌病。牛性成熟會增強牛布氏桿菌病的易感性,犢牛與老齡牛容易感染,成年牛尤其是妊娠期的母牛最易感牛布氏桿菌病。牛布氏桿菌病可以自然康復以及產生疫病免疫力,感染后牛會終生帶菌,分娩時會排出大量的布氏桿菌。首次妊娠或者經產感染之后第1胎極易出現流產情況,伴隨產仔胎次不斷增加整體流產率會逐步降低[2]。
利用19號布氏桿菌菌苗完成牛群的整體免疫操作。犢牛出生之后6個月進行一次疫苗接種,18個月后進行二次接種,免疫效果能夠達數年。或者口服布氏桿菌2號疫苗。就目前的醫療水平來看,牛布氏桿菌病尚未出現特殊療法,牛布氏桿菌病的病理變化與免疫目的在于免疫以及預防。19號牛布氏桿菌菌苗的免疫效果是最好的,19號疫苗毒力不僅弱還想對穩定。選擇25億的活菌給豚鼠接種后,經過90d的時間后在豚鼠的體內不存在19號菌苗。選擇600億的活菌完成豚鼠的接種作業后,出現的菌血癥時間在14d左右。選擇19號菌種對于5代豚鼠連續接種之后,疫苗毒力并未出現增強的情況。
2號豬布氏桿菌疫苗與牛免疫力比較,前者的免疫能力更好。S2號的菌種毒力與19號菌種的毒力相似,弱毒性相對穩定安全,當給豚鼠、懷孕山羊、懷孕綿羊以及懷孕母豬等各自五代之后毒力沒有出現增強現象。妊娠母牛在口服后不會出現流產現象,產奶量保持穩定狀態。豬布氏桿菌2號活疫苗的特點主要在于牛、羊、豬等均能夠口服免疫,由于皮下肌肉的注射可以引起牲畜的局部化膿現象,而利用噴霧牲畜的反應較大,因此只可以利用灌服免疫。根據相關的研究表明,牛在配種的前期與配種后的30~60d的時間里,需要利用口服的方式來服用250億的S2號菌苗,處于妊娠期母牛在后期攻毒的時候,超過68.4%的得到了有效的免疫保護,處于同等試驗條件基礎上,接種19號菌苗之后牛的免疫保護幾率為43%。因此,S2號菌苗在接種后產生的免疫力近似于19號菌苗。
綜上所述,由于牛布氏桿菌病會造成牲畜不可逆的傷害,0為了確保牛只的健康生長以及養牛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便需要提前做好牛布氏桿菌病的免疫預防措施,養殖人員必須明確牛布氏桿菌病的疫病危害,做好日常的飼養管理,確保牛只的生長環境,從而降低因病造成的各方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