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群卓瑪
(青海省玉樹市曲麻萊縣巴干鄉獸醫站,青海曲麻萊 815599)
高原地區牦牛包蟲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甚至威脅到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在科學防治的基礎上,要加大對民眾病情防控的意識。大力宣傳牦牛包蟲病的危害性,提高重視度。牦牛包蟲病是很常見的人畜共患病,對人體也有一定的健康危害,人作為被傳染者還能繼續傳染別人。早期不容易觀察出來,具有隱性的特點。以下將通過調查分析出牦牛包蟲病產生的原因,并針對該病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法。
青海地區的牦牛養殖場多以放牧為主,由牧民對牦牛進行統一放牧。在放牧過程中,牦牛接觸到的食物和水源情況復雜,有時會食用不干凈的食物或生水,其中多存在細菌或病菌,因此牦牛的包蟲病發病率較高[2]。這也給牦牛包蟲病預防問題帶來極大挑戰。在近年來的調查結果中顯示,對牦牛、綿羊、山羊共2065頭的大范圍普查中,牦牛包蟲病抗體顯示有100多頭為疑似陽性,陽性率竟高達45%[2]。這個數字不得不引起廣泛重視。
之所以產生這么高的發病率,究其原因主要是該地區居民游牧的生活方式,大多把奶制品、酥油等作為當地主食,再加上居民飲用水多為生水,牛羊肉也多為生食,導致包蟲病傳播途徑多且范圍廣[2]。其次,牧民的衛生防控意識淡薄,再加上牧民們平時不注意衛生,對于衛生管理質量相對較差,極易引起細菌滋生。與此同時,在游牧過程中高原動物經過時排泄的糞便等也會對牦牛包蟲病防控造成一定的影響。大多野生的高原動物體內或身上都攜帶細菌和病毒,傳播到它們的所到之處,給牦牛包蟲病的預防帶來極大困擾。
參考資料上顯示,對于高原地區牦牛病的治療可以用藥阿苯達哇20mg/kg,內服,每天1次,連續用藥1周。或者用毗座酮30mg/kg,內服,每天1次,連續用藥3~4d。一些癥狀表現不明顯的牦牛,每年的春季,應對其預防性驅蟲1次,這對于防控包蟲病病效果較好[3]。但對還沒有發病癥狀的牦牛也不能掉以輕心,需要及時關注預防,因為大多牦牛發病初期多為隱性,不易被察覺。
在牦牛包蟲病的預防中,必須要制定嚴格的檢疫制度[4]。要求每個檢疫人員明確自己的工作內容,掌握相應的檢疫技術。如果原來的檢疫制度存在問題就要及時改善,不斷更新檢疫手段,爭取采用最為先進的技術,做到更好地防控。檢疫部門可以成立檢查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對牦牛養殖場進行衛生和安全檢查,對檢查結果不合格的要及時做出調整,避免牦牛大面積染病,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每個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要求自己,遵守檢疫制度標準,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養,才能讓牦牛包蟲病發病率降到最低。
很多牦牛養殖廠的工作人員自身對牦牛包蟲病認識不夠,不了解該病的危害,也不懂得如何防治,導致了病情的頻頻發生。因此對于養殖場的工作人員必須要求他們學好牦牛毛蟲病的相關知識,掌握相應的防治手段,明確防治方法和目標。可以采用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來進行大力宣傳[4]。也可以開展一些知識競賽來增加趣味性,提高工作人員學習牦牛包蟲病相關知識的積極性。只有工作人員首先成為專業人士,才能從根本上擁有防控該病的人力資源。不容忽視的是,不僅要對養殖場的工作人員做好牦牛包蟲病知識的宣傳,對周圍的居民也要給予一些適當的教育。牦牛包蟲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為了避免居民出現染病的現象,必須要讓居民先知道該病的危害以及傳播途徑等等,再進一步加強管理,爭取把病患風險水平再次降低。
大多數的牦牛養殖地都是以圈舍為主,因此衛生管理的重點應該建立在圈舍之中。除了定期消毒和清理牦牛排泄物之外,也要注意牦牛圈舍的干燥程度。另外,圈舍要保持通風,給牦牛的生活提供一個舒適干凈的空間,這樣有利于包蟲病預防。養殖人員在進入圈舍進行清理的時候,必須要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例如戴口罩、手套等,注意保持衛生,避免與牦牛包蟲病病菌接觸。有的養殖人員在圈舍周圍飼養了寵物犬,這時要注意一定要定期為寵物犬進行驅蟲,保持寵物犬的衛生健康[4]。如果養殖人員不懂如何做好防治,可以申請向專家學習,由專家進行指導,接受專業化培訓。也可以適當引進新技術,保持衛生防控管理系統的先進性。
一旦出現牦牛包蟲病的疑似病例,必須加以重視,從源頭上降低傳染風險。必要時采用隔離治療的手段進行防治,避免出現傳染健康牦牛的現象。對于病情嚴重的牦牛需要及時治療,可以手術治療,實踐證明手術治療的效果是最理想的。出現患有輕微包蟲病的牦牛不知如何診治一定要尋求獸醫的幫助,不要往下論斷,以免出現病情惡化的現象。
綜上所述,高原地區的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上受到牦牛包蟲病肆虐的影響,因此必須加以預防。可以從源頭切斷傳染源,或切斷傳播途徑。同時從工作人員入手,加大防控宣傳力度。為確保高原地區牦牛健康成長,提升當地經濟實力,應當在防控牦牛包蟲病方面實施上述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