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小艷
(容城縣農業農村局,河北容城 071700)
現階段,我國養羊業已經開始改變傳統的養殖模式向著標準化以及規模化的方向發展。在進行實際養殖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寄生蟲病。若發生寄生蟲病,羊的生產能力必然受到直接的影響,同時還會對其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產生嚴重的限制。因此,我們應當高度重視羊寄生蟲病的防控工作,針對羊寄生蟲病的危害進行深入的研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控,為養羊業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羊的不同生長階段中,其自身感染寄生蟲病所帶來的危害還有明顯的不同。大多數情況下,羊羔更容易感染寄生蟲病,在感染寄生蟲病之后,會對羊的生長和發育產生嚴重的影響。對于種羊而言,其自身患寄生蟲病的風險同樣很高,在患病之后經常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對羊的受胎率以及配種率產生嚴重的影響。妊娠期母羊患有寄生蟲病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導致母羊出現早產以及流產等一系列臨床癥狀。寄生蟲病會存在并侵入樣的生殖器官中,對羊的繁殖能力產生嚴重的影響。在多種多樣的寄生蟲中,造成羊群批量死亡的寄生蟲種類繁多,若不進行及時的防控必然造成嚴重的危害。
要真正保障將羊寄生蟲病的發生概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可以通過對飼養方式的管理工作進行強化。在開展飼養管理的過程中,應當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合理配比全價日糧,以此充分保障羊在生長的過程中具備充足的微量元素、維生素以及氨基酸等等,提升羊群的抗病能力。相關工作人員更應當對飼料進行妥善的保管,嚴格杜絕飼料出現發霉或者是遭受污染的情況。其次,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充分保障羊群的飲用水的潔凈與衛生,對羊群飲用水的管理工作進行強化,杜絕羊群飲用稻田水、池塘水以及沼澤水。因為在這一類的水源中,極有可能會存在寄生蟲為中間宿主,進而大大提升羊群寄生蟲病的患病概率。盡可能使用優質的飲用水源,控制羊群寄生蟲病的發病概率。最后,對于羊圈的管理工作同樣應當進行強化,及時打掃羊圈,并定時對羊圈進行消毒。在消毒的過程中應當充分保障消毒劑的合理性,盡可能出現消毒劑用量過少或者是過大的情況發生,充分保障消毒效果。同時,要確保羊圈內有良好的通風情況,以此保障羊群生長具備良好的濕度與溫度。
在針對養寄生蟲進行防控的過程中,首先應當集合當地寄生蟲的實際情況,充分保障驅蟲流程的合理性,以此最大程度保障羊群寄生蟲病的感染幾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大多數情況下,在進行養殖的過程中,每年都需要進行2次以上的集中驅蟲,首次驅蟲工作應當在每年的3到4月份,第二次應當在10月到11月之間。通過集中驅蟲能夠保障羊群體內寄生蟲病與體外寄生蟲病的發病概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次,在每一年的夏天,可以晴朗無風的天氣內對羊進行藥浴,采用藥浴能夠極為有效地控制跳蚤、癢螨以及疥螨等寄生蟲的發生與流行。在每年的6月份到7月份之間,進行一次投藥消毒,充分保障在一定程度內控制寄生蟲病的危害。相關工作人員應當充分參照養寄生蟲病的實際發病規律以及流行規律,若情況需要可以在每年的3月份到4月份之間以及10月份到11月份之間進行2次藥浴,最愛程度保障寄生蟲病毒的發生概率得到最有效的控制。若某些羊的情況特別嚴重,則應當通過增加藥物濃度的手段,進一步有效控制寄生蟲病病情。
在某種程度來說,養殖人員的技術水平不足是導致羊寄生蟲病發生并流行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應當積極提升養殖人員的技術水平,促使養寄生蟲病的防治工作質量得到有效的鞏固。為了保障養殖人員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相關部門可以邀請有著豐富養殖經驗的人員深入實地對養殖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將一些更加準確以及先進的羊寄生蟲病相關知識以及防治措施帶給養殖人員。在養羊的整個過程中,對羊群健康情況的全過程動態跟蹤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具備充足的知識底蘊,重視寄生蟲病對于羊群的危害性,若羊群中出現寄生蟲病的早期癥狀應當盡早對癥狀進行適當的預防,最好羊群的隔離工作,最大程度避免寄生蟲病在羊群中傳播,最大 程度控制寄生蟲疾病,促使羊群寄生蟲病的死亡離得到有效的控制,最大程度避免寄生蟲病帶來的經濟損失。
羊發生寄生蟲病將會對羊的正常生長產生嚴重的影響,限制其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因此,我們更應當高度重視寄生蟲對于羊的危害,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采取針對性的有效措施,最大程度預防寄生蟲病的發生與寄生蟲病的流行,創造良好的環境為羊的健康生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助力我國養羊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