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旺加 普 瓊
(西藏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年木鄉人民政府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西藏日喀則 857100)
引言:對于近期日喀則地區羔羊腹瀉問題,一方面表現出比較復雜的病因下,另一方面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加以傳播的同時,導致羊群有著較高的死亡率。深入分析羔羊腹瀉問題,沒有發現比較明顯的規律,往往會對地區養殖人員的利益產生巨大的威脅。為了能夠維持日喀則地區羊養殖行業的穩定發展,接下來文章將對羔羊腹瀉疾病的防治工作開展詳細的分析。
從根本上來講,羔羊腹瀉問題的出現,主要就是小腸出現了問題,在羔羊本身還沒有良好吸收能力的基礎上,外界環境以及細菌等的侵蝕,最終引發羔羊腹瀉現象。深入研究羔羊腹瀉疾病類型,主要可以從以下兩點予以研究;
從非傳染性視角下進行分析,鑒于母羊妊娠時間內,因為得到充足的營養補給,再加上羔羊自身有著較差的生理機能,此時就會導致腹瀉問題的頻繁發生。首先,母羊在妊娠期間內,因為得到全面的營養,進而會導致乳汁質量較差,威脅到羔羊接下來健康發育的同時,還會時常出現腹瀉問題;從另一種角度下加以研究,如果母羊妊娠期間內,已經得到了大量的營養補給,那么一定程度上對乳汁也會造成不利因素,在其中涵蓋大量脂肪的現況,因為羔羊還沒有極高的消化性能,那么就不能很好的消化母羊提供的乳汁,進而出現腹瀉現象。
從傳染性腹瀉病因下進行分析,此時存在的傳染病菌主要有大腸桿菌病、沙門氏桿菌病、巴氏桿菌病等。在七天之內生長年齡的羔羊中,經常出現大腸桿菌病,此時羔羊體溫會逐漸的上升,最好能夠達到40℃以上,伴隨著體溫的升高,最終導致腹瀉問題的出現,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那么就在一兩天內可能會出現死亡的現象。像沙門氏桿菌病毒,如果羔羊患有該種類型的病毒,那么就會引發羔羊敗血等問題,主要發生在剛剛斷奶的羔羊當中,在羔羊體溫逐漸上升當中,會極大的影響羔羊的食欲,大約在兩三個星期內出現死亡。
針對以上文章敘述的羔羊腹瀉問題下,養殖人員的預防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必須要保證給羔羊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養殖戶應該選擇比較新鮮的青草等飼料,定期的準備玉米、食鹽以及礦物質等,將其融入在羔羊的飼料當中,每一次的喂養必須要控制好時間以及劑量,秉持少喂勤添的飼養原則,降低羔羊傷食問題的發生幾率;第二,定期做好羊舍深入的清潔工作。在羊群飼養過程中,雖然養殖戶一次需要飼養較多的羔羊,但是養殖人員應該盡最大努力的控制好羔羊的密度,像草墊等應該勤加更換,加強定時的巡查力度,如果發現內部存在大量的糞便,那么應該第一時間予以清潔,保證羔羊水分充足供給,做好定期的消毒處理工作;第三,養殖人員應該定時進行羔羊的戶外放牧操作。像晴朗的天氣環境下,養殖人員可以將羔羊驅趕到戶外,充分的沐浴陽光,促使羔羊能夠每天達到標準的運動量。但是在寒冷的季節下,養殖人員應該合理的減少外出放牧時間,避免羔羊受到風寒等引發腹瀉問題。
鑒于以上文章分析的羔羊腹瀉傳染性與非傳染性病因下,接下來將提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從傳染性方面予以研究,如果此時羔羊存在比較輕的脫水現象,那么養殖人員應該第一時間實施補液處理,主要就是整合0.9%的生理鹽水與5%的葡萄糖鹽水加以混合,在此過程當中,養殖人員也可以借助大霉素、六茜素,一方面可以采取靜脈推注,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口服,從大霉素注射方面下分析,應該控制好劑量在2~5ml,而六茜素的注射量應該維持在1~2ml,每一天需要進行兩次重復操作。如果發現處于嚴重脫水狀態的羔羊,那么可以應用4:3:2的生理鹽水,5%葡萄糖液,1.4%碳酸氫鈉,再加慶大霉素2~5ml一次靜注,六茜素注射液1~2ml肌注,每天2次;從非傳染性因素方面進行分析,針對羔羊非傳染性因素出現的腹瀉現象,那么可以采取中藥治療的方式,口服磺胺咪0.4片/kg、蛋白酶0.3~0.5g,同時大量口服補液。配合中藥方劑為白頭翁8g、黃連6g、黃柏6g、秦皮6g、陳皮10g、神曲12g、甘草6g、茯苓6g、共研細末,加水300ml煎湯,侯溫后灌服,每次20ml,每天2次,連服3d。也可以借助1g的乳酶生,整合酵母片、大黃蘇打片以及保畜片每種藥材四片,每天需要服用三次;最后,養殖人員也可以借助慶大霉素,對出現腹瀉的羔羊實施注射治療,每天需要重復注射兩次,每一次需要按照0.1ml/kg實施肌注處理。
在日喀則地區養殖行業領域發展當中,針對目前經常出現的羔羊腹瀉現象,在有著較高死亡率的現況下,對養殖戶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文章從羔羊腹瀉病因下出發,分別指出了預防與治療方法,希望能夠從根本上降低羔羊腹瀉發生幾率的同時,也能夠為日喀則地區養殖行業的穩定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