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甜甜
(九江市柴桑區農業農村局,江西九江 332100)
雞蛔蟲(Ascaridia galli)是寄生于雞小腸中最大的一種線蟲。新鮮蟲體呈現微淡黃白色,三個唇片在頭頂端,表皮有橫紋。雄蟲長5~8cm,尾端向腹面蜿蜒,有分明的尾乳突和尾翼,外形狀態酷似“雞蛋”,而且吸盤上帶有分明的角質邊沿,呈現環狀。有兩根簡直等長的交合刺;雌蟲長6~10cm,尾端尖又直。蟲卵呈現深度灰色,“雞蛋”形狀,卵殼較厚。蟲卵殼非常厚實且光亮滑膩。卵殼表面高高低低,其中之一的受精卵為短“雞蛋”形,大小為55~77μm;45~85μm黃褐色,呈現黃褐色,卵殼堅硬。
雞蛔蟲病普通自發或傳染于飼料辦理條件較差、污染嚴重的養雞場,更容易誘發該病的滋生;本病特別容易感染一歲齡以下的雞群,特別以90~120日齡的雛雞易傳染惡化雞蛔蟲,常深刻影響雛雞的健康發育,傳染惡化的小雞很容易趨向死亡。其主要原因是:其營養比分在日糧中的不足或缺,尤其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B,飼料品種單一,雛雞吃食營養價值不夠的飼料和飲用水,容易在體內滋生幼蟲,慢慢的變為成蟲,所以雛雞很容易得雞蛔蟲病死亡。蛔蟲蟲卵在潮濕溫暖的土地中生存6~7個月仍具有感染力。蟲卵黏度很強,容易憑借糞甲蟲和人的鞋子,腳等途徑感染雞群。該病的發生以秋季和初冬為多,春季和夏季較少。
雛雞發病后表現為精神萎頓,羽毛松亂,雙翅下垂,便秘、下痢相交替,有時有血便,嚴重時衰弱死亡。幼蟲侵入腸壁時,極其靈活輕捷,在體內自由靈活游走,進入十二指腸后面的腸腔和腸絨毛的內附處,形成粟粒狀大小的寄生蟲性結節,約摸經過7~12d后,幼蟲從腸粘膜里面跳出來,隨即立即靈活的游入十二指腸的腸腔上,因腸腔里面營養非常豐富,溫度濕度條件很恰當適宜,幼蟲發育的很好很快,致使腸道粘膜水腫、充血、出血等,甚至使其發生萎縮和變性,最后,大量成蟲聚積在腸道,易引起腸道阻塞,腸道破裂和腹膜炎等。
生病的雞只,走路不穩,羽毛生長不旺盛,羽毛雜亂不整齊,神情低落,雞冠呈現紅白色。
根據以上外部癥狀,可采用雞的糞便排泄物進行全方位的檢查,采取顯微鏡檢查方法,在雞的十二指腸的小腸段的突出表現部位,用手可以感受到堅硬塊狀的內容物囤積在腸管內,這時我們可以將腸管的腸壁剪開,如若見到很多蛔蟲聚集凝結在一起,呈現繩狀,基本可以判定為此病。
可用飽和密度的食鹽水,來鑒別雞體內是否有蛔蟲卵,如果雞體內有蟲子,則蟲體會懸浮在液面上,還可以提高檢測率,而且此方法簡潔易操作,可以判斷為此病。
5.1.1 定期驅蟲
對于雞蛔蟲病,定期驅蟲的預防方法要堅持采用。對于成年雞,第一次驅蟲應該在每年春天,雞發育各器官成熟后,能進行性交配的時候,要提前30d進行,第二次驅蟲要在秋季涼爽季節(如九月份)進行。采食喝水時,需加驅蛔靈,苦楝樹,牽牛子若干,堅持服用,能有效避免感染蛔蟲。雛雞兩三個月需進行一次驅蟲,及時進行預防工作。
5.1.2 保持圈舍清潔衛生
對于養雞場,要提高飼養水平,及時補充雞只平時所需的維生素和蛋白質。養雞戶要每天定時對養雞場進行清理,及時清掃飼料廢屑,補充飲水,注意清掃糞便雜物,對于飼料墊草要及時進行更換,保持干燥衛生狀態;飲水器要每天清潔,飼料槽每隔兩三天就應該進行殺菌消毒,及時殺滅蟲卵,尤其是新入場的雞種,更要及時殺毒消菌,從而有效防止此病的發生。
5.1.3 嚴格檢疫
對于養雞場新引進的雛雞,先讓它們與原場雞分開豢養,觀察新進的雛雞情況,觀察羽毛是否松亂,精神神態如何,還要對糞便進行剖檢,觀察是否有蟲體,如果確認無礙的小雞可以并入原雞群。如果發現有感染的雛雞要及時進行驅蟲,可以在飲水中加入適量藥物,如苦楝子和生南瓜子等。
驅蟲后的雞的糞便可以倒入農田,用以培養莊稼,物以致用,培養出來的米粒也可以供雞食用,生生不息,不能錯亂丟棄,否則會增加雞群感染雞蛔蟲病的可能性。治療越早越好,盡量減少雞群范圍危害。治療措施如下:
5.2.1 西藥治療
(1)驅蛔靈:160~210mg/kg,一次性口服,對幼蟲和成蟲療效一樣。
(2)左旋咪唑:20~30mg/kg(有效成分),每隔10~15d重復使用,一次性口服,對幼蟲和成蟲療效一樣。
(3)驅蟲凈:7~18mg/kg,一次性口服。
(4)丙硫苯咪唑(抗蠕敏):82~105mg/kg,混入飼料喂藥。(5)噻嘧啶:15~25mg/kg,一次性口服。
5.2.2 中藥治療
(1)檳榔子123g,南瓜子78g,石榴皮65g,混合在飼料中供雞吃食,只要在飼料中摻入3%~5%的比例即可,2~3次/d。
(2)煙葉粉,按2~5%的比例摻入飼料中,2次/d,每天上午、下午各喂1次,連喂一個星期。25~35d時再驅蟲一次。
(3)苦楝樹:一份用二層皮,使君子2份,混合粉碎,每次每羽雞2g,連用3~4d。
堅持用藥,一般選在傍晚進行,在雞吃食和飲水的時候,隔天早上及時清理雞的糞便,有效防止雞啄土和啄糞便,防止再次感染這種病,減少藥物的再次使用,同時降低用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