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效宇
(吉林省梨樹縣草原管理站,吉林梨樹 136500)
就臨床研究而言,豬病毒性腹瀉病主要是多種病毒的侵染所導致,這種疾病在發病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季節性特征,在冬季和春季容易發病,因此養殖工作人員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在易發病的季節,需要保證豬的生長環境,同時需要加大防治力度,從而降低發病幾率。對于病毒性腹瀉的主要特征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分析,并及時進行治療,及時止損,保證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
第一,豬病毒性腹瀉病的主要特征表現在季節性和流行性兩個方面。對于豬的年齡而言,在不同的階段都具有感染疾病的風險,但病情的具體情況與豬的年齡有一定的關系,其中仔豬的病情相對嚴重,死亡率較高,成年豬的患病情況相對較高。豬一旦發病會出現腹瀉和嘔吐的情況,同時糞便呈現出水樣。病毒性腹瀉疾病本身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并且傳播速度非常快,發病非常急,因此對于此類疾病而言,預防工作非常重要。通常情況下,對于仔豬而言,一旦發病將會在一周內死亡。成年豬患病之后,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癥狀,但與仔豬不同,這種癥狀會在3~7d內恢復,但患病之后會影響成年豬的生長情況。
第二,這種疾病屬于冠狀病毒引起的接觸性腸道疾病,對于仔豬的危害非常嚴重,在染病之后會存在8~18h的潛伏期,此時患病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和嘔吐現象,嚴重時糞便呈水樣,并且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塊,并且具有腥臭的氣味。如果在泌乳階段的母豬患病,由于病情的加重,病豬的食欲不振和腹瀉問題,也會影響母乳的泌乳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影響泌乳的數量。
第三,病毒性腹瀉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為發病的重要時期。仔豬在患病之后,會在短期內出現程度不同的脫水現象,并且在豬胃內部出現一定的出血點,病豬的腸壁變薄,并且具有一定的水腫現象,導致黏膜脫落。
在母豬配種前通過注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滅活疫苗,可以有效防治病毒的傳播。對于已經懷孕的母豬,需要在懷孕六周之后和產前兩周注射相應的疫苗,從而保證防疫的效果,母豬由于注射疫苗之后,體內會產生抗體,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乳汁作用于仔豬體內,從而減少仔豬的發病概率。這種注射疫苗的方式可以大大提升仔豬的成活率,同時還能提升母豬的抵抗能力。對于生產的仔豬,在飼養的過程中,需要及時做好觀察工作,通常在20日之后需要根據仔豬的實際情況及時注射疫苗,尤其是在病毒高發的季節,需要提前做好防護措施。免疫接種是一種有效的預防手段,同時飼養工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豬圈的衛生以及全部群體進行接種處理,并在接種完成之后隨時觀察豬群的情況,保證注射效果。一旦發現疫情問題需要及時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危害的進一步擴大。
對于豬病毒性腹瀉病的治療工作需要將預防放在重要位置,并密切關注豬群的生長狀態。第一,需要注重豬群的飼養環境,及時對豬舍的衛生情況進行管理,保證用具的清潔,避免出現細菌的吱聲。另外還應該重視對養殖密度的控制,保證豬舍的通風情況。從而為豬的生長提供有力的環境,降低病毒性腹瀉病的發病幾率。另一方面需要重視豬群的生活環境,需要保證衛生情況以及干燥情況,定期進行消毒處理,為保證用水的干凈衛生,從而不斷提升豬群的抵抗能力。為了避免外部傳染,需要采用自養自繁的方式進行,避免造成病毒的傳播,一旦在飼養過程中發現病豬,需要及時做好隔離工作,并快速對豬舍進行消毒處理,并密切關注其他豬的狀態做好記錄。
就當前而言,對于病毒性腹瀉病的治療還沒有特效藥物,但在發病之后可以使用復方葡萄糖溶液或者葡萄糖鹽水治療酸中毒問題,還能改善病豬的脫水問題。為了避免病豬出現細菌感染,需要通過投喂抗菌藥物的方式進行處理。為了進一步提升病豬的抗病能力,需要及時在飼料中添加相應的維生素,保證豬的健康成長。根據豬群制定合適的飼喂標準。
由于病毒性腹瀉病的危害較大,不僅會影響豬的健康生長,同時死亡率較高,引起需要在養殖過程中對豬的實際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及時做好預防工作,并配合相應的藥物治療和管理,降低發病概率。養殖戶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其實可行的預防方案,將疫病發生可能扼殺在搖籃狀態,保證豬群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病毒性腹瀉病作為生豬養殖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疾病,不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還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一旦發病,將會給用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飼養過程中需要對病種的主要特征進行分析,同時通過注射疫苗的方式提升預防水平,并重視對豬舍的管理,從而降低疾病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