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聯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濱海港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濱海 224500)
豬蛔蟲病為蛔蟲寄生小腸內而多見的寄生蟲病之一,此病多危害3~6月齡仔豬,影響生豬的育成率。嚴重時,可造成高致死率。
豬蛔蟲外觀似蚯蚓,頭、尾較細,發育期間有強感染力,可隨飲水、吃食而進入生豬腸道中,期間孵化的幼蟲穿破腸壁,隨血液循環進入肺部、咽喉、食道、腸胃,最后小腸處孵化為成蟲。
在生豬腸道中,可生存7~10個月,最后隨排泄糞便排出體外。
此病流行面廣,多見養殖管理差的豬舍。易感群體中,成年豬較仔豬更易感。據調查顯示:仔豬3~5月齡,為蛔蟲病易感群體。一旦被感染后,生豬長勢遲緩。病情嚴重時,將加重死亡率。
分析此病流行面廣的原因,有三:
其一,蛔蟲這種寄生蟲,生活簡單,對生存條件要求低。
其二,蛔蟲繁殖力強,可帶來強傳染力。
其三,蛔蟲卵外生存能力強,外抵抗能力強,很難被殺死。為此,屢控不止。
豬蛔蟲的幼蟲階段和成蟲階段對豬都有致病作用,其危害程度由感染強度(感染蛔蟲數量)所決定。當成熟蟲卵(感染性蟲卵)被豬吞食后在小腸內孵化,幼蟲脫殼而出鉆入小腸壁并隨血液或直接經組織在宿主體內移行。1首先幼蟲經門靜脈到達肝臟并滯留造成肝臟出血點、肝細胞渾濁腫脹、脂肪變性或肝臟局灶性壞死。隨后經肺毛細血管進入肺泡,上行至支氣管和氣管造成肺組織小點出血、肺組織致密、水腫、肺泡充滿水腫液。最后由咳嗽等動作被吞咽到達小腸成為成蟲以黏膜表層物質及腸道內容物為食,造成腸道組織黏膜機械性、物理性損傷嚴重時造成腸破裂。豬蛔蟲在小腸中的寄生期約為7~10個月隨糞便自然排出體外。
豬感染蛔蟲病后,表現典型癥狀:精神狀態差、周身皮毛雜亂、粗糙不整齊。食欲廢絕,漸顯消瘦。同時,伴隨營養不良、極度貧血、嚴重黃疸等病理癥狀。后期癥狀加重,體溫慢慢升高,高可達40℃左右,呼吸急促,呼吸頻率加快,咳嗽氣喘,上吐下瀉,類似感冒早期癥狀。
此病臨床癥狀,與蟲體移行損害臟器有關。損害肺部,引起肺炎,癥狀:咳嗽、呼吸加快、體溫高升,臥地不起,嗜酸性白細胞增多。損害小腸,被毛雜亂,長勢遲緩,為僵豬主誘因。損害膽管,堵塞膽管,會加重黃疸癥。堵塞腸道,引起疝痛。嚴重時,腸破裂,加重致死率。
生豬3~6月齡,感染蛔蟲癥狀最突出。治療不及時,死亡率極高。
豬蛔蟲病發病初期的癥狀有小腸粘膜出血、輕度水腫、漿液性滲出、嗜中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肝臟出現出血點、肝組織混濁腫脹、脂肪變性、有時出現肝臟局灶性壞死,有時在肝組織中發現暗紅色的幼蟲移行后的蟲道。后期小腸內有大量蛔蟲,生腸梗阻的病豬,可以看到小腸粘膜出血或潰瘍。生病時間較長的豬有化膿性膽管炎或者膽管破裂導致膽囊內膽汁減少。
流行病學、剖檢病理、臨床癥狀,為初步診斷此病的依據。確診此病,需結合如下方法:
載玻片上加甘油、水,適量混合,用牙簽挑取適量糞污,混合攪拌均勻,去除大塊的糞渣,載玻片留均勻糞便。加蓋蓋玻片,顯微鏡下檢查。當檢查蟲卵,大于等于1000個時,可確診為蛔蟲感染。
食鹽每次380g,熱水每次1L,經混拌均勻,放置室溫中冷卻。
取糞便,每次10g。加配置食鹽水中,混拌均勻,經銅篩過濾,收集濾液杯子中,靜置半小時,有蟲卵附著水面。取直徑5~10mm的鐵絲圈,平行放置蘸取適量,抖落在載玻片上,加蓋蓋玻片鏡檢。
蛔蟲感染期間,肺、肝等組織感染,可用貝爾曼檢查。
取漏斗加網篩,漏斗下連接試管。取病變組織,撕碎后,加網篩上,經40℃溫水浸泡,1~2h,取底部沉渣檢查,可見幼蟲確診。
7.1.1 加強喂料管理,改善圈舍衛生
喂料關系到抗病體質,由此,喂料應注意衛生,避免被蟲卵污染。同時,注意用料的營養全價,適量加喂維生素、礦物質等等,以滿足機體營養需求,增強豬體抗病體質。
衛生管理中,消毒是關鍵措施。定期清潔圈舍,注意舍內消毒。處于控制此病考慮,圈舍、用具、飼槽等等,定期用20~30%草木灰水活4%熱氫氧化鈉溶液,殺蟲消毒。
7.1.2 定期組織驅蟲,做好糞污處理
蛔蟲流行地區,為防蟲卵污染環境,必須要定期組織驅蟲。
根據不同豬種,嘗試不同的驅蟲方略。
種豬配種前1周,母豬產仔前1周,均需驅蟲。
仔豬斷奶后,驅蟲1次。間隔2~3個月,驅蟲1次。
根據藥敏試驗,如下驅蟲藥效果最顯著。
5%鹽酸左旋咪唑注射液5~6mg/kg,肌肉注射。
左旋咪唑片8mg/kg,口服或拌料喂服。
丙硫咪唑5mg/kg,懸浮液灌服。或者,直接拌料喂服。
為避免西藥耐抗性,中藥處方:石榴皮、使君子,每次各15g;烏梅,每次3個;檳榔,每次12g,適量混水,煎熬取汁,空腹灌服,1次驅蟲效果不錯。
驅蟲同時,處理好糞污、墊草。集中收集,組織專車,轉運到污物處理處,直接堆漚發或者發酵處理,以生物熱殺死蟲卵。
7.1.3 加強妊娠母豬護理,做好該期驅蟲管理
注意妊娠母豬管理,母豬懷孕中期驅蟲1次。臨產前,用熱水、肥皂水等沖刷身體1次,清除體表殘留的蛔蟲卵。洗凈后,直接驅趕進被徹底消毒的產房。分娩到仔豬斷奶前,母仔均需待在產房。安排專人看護,更換鞋襪,避免帶入蛔蟲卵。
發現確診病例,務必要及時處理。
本著“隔”、“滅”、“處”、“治”的原則,落實好應急處置措施。
隔離,患蛔蟲病病豬,及早隔離,加強護理,積極治療,避免病情的擴散蔓延。
撲滅,以消毒殺滅蟲卵,所有被污染的圈舍、用具等等,用5%熱燒堿溶液沖刷,同時噴施消毒藥劑驅蟲,做到徹底消毒,不留死角。
處置,驅蟲后排泄的糞污,含有多種蟲體,應及時清理,集中堆積,發酵處理,避免有誤吃蟲體的可能。
治療,根據藥敏試驗,對癥選特效藥,合理驅蟲程序,確保治療效果,遏制病情的擴散蔓延。
可推薦的治療方案:
早期肺炎期,正值幼蟲感染期,以抗生素治療為首選,用于治療病原微生物造成的肺炎綜合癥效果不錯。
成蟲感染期,可用左旋咪唑,用量及用法:8ml/kg,口服。或者,4~6mg/kg,肌肉注射。療程:間隔3周,用1次。
可用左旋咪唑擦劑,用量及用法:每10kg體重1ml,適量用棉球擦拭,涂抹在耳根、背部,適用于體重30kg內生豬,治療效果不錯。
可用伊維菌素,用量及用法:0.3mg/kg,皮下注射。療程,間隔1周用1次,連續用2~3次。注意,靜脈注射、肌肉注射效果不佳。至少4周的停藥期,泌乳期禁用。
可用阿維菌素,用量及用法:0.03ml/kg,皮下注射,間隔1周用1次,持續用3~4次。注意,靜脈注射、肌肉注射效果不佳。至少4周的停藥期,泌乳期禁用。
可用丙硫咪唑,用量及用法:10~20mg/kg,拌料喂服,注意混料均勻,避免藥物不均造成中毒。用藥期間,禁止加大藥物劑量,適量配用維生素,注意不同化學藥劑的使用,皮下注射效果更好。
上述為西藥療法,中藥效果同樣不錯。
處方1:檳榔、鶴虱,各取15g;使君子、烏梅,各取30g,上述共研磨成粉,拌料喂服。空腹用,早晚各1次。用量:1g/kg,間隔1周后,再用1次,效果更好些。
處方2:百部、苦樹二層皮,各取10g,混水煎熬取汁,去渣,給病豬灌服1次。用量:1g/kg,間隔1周后,再用1次,效果更好些。
處方3:鶴虱、雷丸、檳榔、川楝子,上述每次各取15g;貫眾,每次取30g,用水煎煮后去渣,給病豬灌服1次。用量:每千克體重1克,間隔1周后,再用1次,效果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