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海霞
(華亭市畜牧獸醫局上關工作站,甘肅華亭 744100)
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病率比較高,主要呈現出病毒對于機體的損害,加上實際傳染渠道比較多元化,很容易出現群體傳染的情況,由此使得染病的范圍不斷拓展,因此更應該采取針對性的舉措去進行診斷和防治。
豬流行性腹瀉的傳染性比較強悍,很容易在區域內出現群體感染的情況。尤其對于我國部分地區而言,實際養殖規模化發展比較快,養殖數量比較多,一旦在這樣的養殖場出現流行性腹瀉,就可能給與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需要看到的是,豬流行性腹瀉是因為病毒導致的,在陽光照耀下可以在一周內實現對于病毒的殺死,如果溫度達到65攝氏度以上,可以在10分鐘內殺掉病毒,如果實際的環境是比較潮濕的,就可能在7-10天內出現病菌感染的情況。對于康復豬而言,也需要進入到排毒的狀態,實際排毒的時間為60天,這種病癥在冬天和春天出現幾率比較高,病毒首先會對于小腸絨毛造成損害,接著使得機體液體喪失,豬可能會因此出現脫水的情況,繼而使得實際的健康程度不斷下降。
在這種病癥診斷的時候,需要積極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實現對于病史的分析。需要對于豬的糞便進行采集,取樣之后,進入到實驗室,依照ELISA試驗標準和步驟來進行,出具對應檢測結果,看看是否攜帶有流行性腹瀉的病毒。當然如果出現了死亡的案例,就需要對于病豬進行解剖,主要去觀察小腸內是否有對應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在此環節需要注意的是流行性腹瀉和傳染性胃腸炎存在類似的癥狀,需要做好區別對待。(2)對于實際的癥狀進行分析。這種病癥一般出現在寒冷季節,高溫會對于這種病毒傳播產生抑制作用,不同年齡段的豬都有可能被感染,其中仔豬的發病率高達100%,成年母豬的發病率處于相對低的狀態,仔豬如果出現病癥,大量死亡的可能性很高,由此使得養殖場面對更加大的經濟損失。對于哺乳仔豬而言,很容易出現豬流行性腹瀉的情況,尤其在4-5周內,這種病毒很有可能實現侵占整個養殖區域。對于沒有抗體保護的仔豬,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很高。母豬出現這種病癥,腹瀉的嚴重程度不是很重,糞便存在比較稀釋的狀態,水樣下痢的情況也比較多。仔豬腹瀉比較嚴重,糞便也展現出水樣的狀態,還有嘔吐或者厭食的情況,精神不佳,活力不斷下降,有的還出現脫水的情況。這種病癥傳染很快,短短幾天就可能出現整個養殖場的覆蓋,因此要高度趕住豬群生長情況的掌握。
對于這種病癥必須要建立對應的防治方案,很明顯可以將其歸結為預防和治療兩個層次,由此才能夠確保實際病癥的管理和控制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和進步。詳細來講述,主要需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依照要求疫苗防疫工作。依照要求,在每年10-11月份的時候,需要積極給與豬群接種疫苗,會選擇在后海穴位進行針頭注射,一頭豬注射一份疫苗;對于母豬而言,需要在產前1個月,再次實現疫苗的接種,最好在生產前40d和20d的時候分別接種疫苗,這樣可以使得仔豬的免疫力得以提升。在仔豬斷奶之后的10~15d期間,還需要去進行接種操作,此時的注射可以在后海穴,也可以在頸部來進行。對于實際操作人員需要注意,不同年齡的豬實際的進針的深度是不一樣的,這樣才能夠確保實際疫苗效果得到很好的發揮,對于妊娠母豬而言,需要在產前強化疫苗防疫。
接著,需要定期進行消毒處理。定期對于養殖區域進行消毒處理,在養豬場內,可以采取撒生石灰的方式來進行傳播范圍的限制。因為在高溫環境下病毒難以生存,因此可以采取保溫燈的方式來進行疾病預防環境的營造,在出現流行性腹瀉病癥的時候,需要減少飼料投入,給與病豬更加多的水分,必要的情況下可以注入止瀉補液,避免出現脫水的情況。
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其一,常規注射治療。如果發現有對應的病癥,就需要注射傳染性胃腸炎-流行腹瀉二聯苗,確保實際病毒的蔓延情況會得到抑制。對于養殖戶而言,需要讓病豬口服補液鹽溶液,或者加入葡萄糖或則氯化鈉,由此使得病豬的抗病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如果在此過程中實際的病情比較嚴重,還可以以靜脈注射的方式來輸入抗生素藥物。其二,藥物治療。可以嘗試在飲用水中加入抗生素,確保機體功能朝著更加穩定的方向發展。其三,養殖戶可以停止給與病豬提供飼料,在停食物的時候2天內,可以使用抗腹瀉拌料,確保水分的充足性,注射維生素C,采取全血干擾素療法來進行。
也就是說,豬流行性腹瀉的診斷和預防需要結合實際病理特點來進行,在界定實際病因之后,確保預防治療方案朝著更加合理的方向的發展,這樣才能夠展現出對應的診斷和預防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