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孝萌 李 曼
(白河縣畜牧獸醫中心,陜西安康 725800)
在我縣農業產業中,畜牧產業有話語權,為促進和穩定我縣人民的菜籃子起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我縣養殖種類齊全,養殖總量不大,規模養殖水平不斷提高,豬牛養殖持續升溫,雞羊養殖在調整中發展,林下養殖亮點紛呈,越來越多農業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合作社、園區)正在不斷發展壯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帶給養殖戶們可觀的效益,但是是不少養殖戶在選擇養殖項目時存在缺少市場調研、跟風現象嚴重等問題,本文主要總結了目前我縣養殖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養殖場在這種形勢下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養殖項目。
一是市場把握不準、跟風現象嚴重。在選擇養殖項目時,缺少市場調研,片面追求“新、特、奇”,導致項目建成后沒有相應的市場。別人干什么自己學什么,甚至別人干什么自己干什么,缺乏項目選擇的相對獨立性。在項目選擇中要學會知彼知已,對預選項目的特性、市場情況、對當地氣候自然的適應情況、當地自然資源的擁有情況、自己的性趣愛好能力年齡等都要有所了解,避免跟風現象地發生。
二是技術含量低、技術力量薄弱。畜牧業是一項高技術含量的產業,是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的高度集成。在我縣不用說現代技術,即使是傳統技術的應用也有很大的距離,如豬的快速育肥技術、牛的人工授精技術、雞的孵化、羊的去勢手術等。縣鎮村技術網絡不健全,鎮站已名存實亡,這部分技術人員多已改做其他工作,已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縣中心雖有工作人員,但作用發揮受到一定限制,主要是技術人員大多被分散到其他單位,新入職的年輕人員缺少實踐鍛煉,不能獨立承擔相應的技術工作;村級及社會技術力量更是一盤散沙。
三是資金投入不足、環保壓力大。養殖項目投入資金一般由三部分組成:政府投資、金融信貸、社會資本。在全民扶貧的大背景下,前兩項投資能用到養殖項目可能性不大,養殖項目投入主要依靠社會資本,規模養殖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養殖周期相對較長,很多農戶想要發展養殖業卻因為資金投入高而無法實行;同時繼2015年史上“最嚴環保法”出臺之后,生豬養殖業環保政策體系越來越健全,同時整治力度也越來越嚴格。因此在養殖環節資金投入加大和養殖門檻提高拷問下,養殖戶的挑戰越來越大。
一是要了解所養項目市場需求。包括日常需求和特殊需求、普通民眾需求和高端需求、長年需求和季節性需求、縣內市場需求和外省市市場的需求;了解所養項目市場價格走勢,要根據國家宏觀政策、市場飽和度、市場價格變化規律(包括季節性變化和年度變化)、疫病氣候糧食生產等對養殖業的影響。如國家環保政策、供給側改革、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旱澇災害、禽流感、流行性腹瀉等。要找到價格變化與這些因素的關聯點。省發展布局:陜北羊,關中牛、雞,陜南豬,安康的發展重點:豬,白河的發展重點:豬、牛。
二是要根據自己的資金狀況。投資養殖項目所需資金的多少與養殖種類、養殖規模、養殖場地條件有關。單就養殖種類而言,一般為牛、豬、雞、羊,養殖規模與資金需求成正比;養殖場地條件與資金需求成反比;從事養殖所需資金應以自有資金為主,其他資金為輔,不能完全依賴外來資金。
三是要規避環保風險。要了解和掌握縣上的環保政策(有關禁養區、限養區的規定);掌握應建的環保設施(沼氣池、污水沉淀池、無害化處理池、堆糞場);糞污的綜合利用(制作有機肥、堆積發酵還田);吸納糞污的耕地(養殖規模與吸納糞污的耕地相匹配);養殖場地選擇必須嚴格按照《白河縣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劃分方案》規劃實施。
四是要利用政策優勢。這里的政策優勢主要是省市縣制定的有利于畜牧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如產業扶貧政策,生態扶貧政策(與林下養殖有關:林下養雞、生態養豬),產業獎補政策;熟悉省市有關項目內容及扶持對象與條件,按照相關項目要求組織生產,做好項目申報的市縣鎮的對接。
五是進行技術準備。這里包括提前對所選養殖項目進行考查(縣內和外省市)和學習,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到相關養殖場現場學習,主動參加相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學習,購買相關技術資料以及利用網絡學習,向有關專家請教等。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技術貯備后才可組織有關養殖生產。
六是政府和技術部門的支持。在選擇養殖項目時,首先要與鎮村進行勾通,取得他們的支持;其次要對選址進行規劃和設計(技術部門);第三要進行養殖和環保備案。
養殖對大家來說肯定是非常熟悉的,面臨著市場競爭壓力大,項目養殖技術要求高等各種問題,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養殖項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在選擇某一種養殖項目之前要注意慎重考慮,切不可盲目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