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鳳
(安仁縣畜牧水產事務中心,湖南郴州 423600)
近年來,非洲豬瘟疫病在我國很多地區發生傳播與蔓延,給生豬養殖業帶來巨大打擊。為了保證生豬養殖業的持續穩步發展,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工作更加凸顯出其重要性,特別是對于一些中小型的養豬場而言,更是非洲豬瘟防控的重中之重。但是調查發現,目前很多養豬場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增加非洲豬瘟發生風險,影響非洲豬瘟防控工作的工作實效。為此下文當中,對非洲豬瘟防控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對策,以供參考。
很多生豬養殖場生物安全意識非常淡薄,同時缺少完善的制度,執行過程當中不認真,不嚴格,增加疫病發生風險,很多豬場在建設過程當中,未經過嚴格的規劃與審批,缺少相關手續,而且和水源,居民區距離較近,有的養豬場選擇過程當中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沒有嚴格的細化功能區域,生豬養殖條件非常的簡陋,更缺少完善的設備,常常發生一些疫病。
在引種過程當中,沒有對當地疫病發生情況認真調查,也不開展病原檢測,引種比較盲目,同時引種之后未隔離觀察,便直接進行混養。
有的生豬養殖場缺少完善的消毒措施,雖然有的已經建立了一些消毒設施,但是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在消毒過程當中,不規范,不科學隨著自己的想法進行消毒,無法做到按時規范消毒,而且消毒過程當中長期應用一種藥物,極大地增加了耐藥性,消毒效果不佳。
很多養殖場沒有按照本場實際情況,對生豬免疫程序科學合理的制定,而是將其他場區的免疫程序照搬過來,沒有達到因病設防的效果,這樣的免疫很難達到應有的免疫作用。
有的生豬場在病死豬處理過程當中,缺少完善的無害化處理措施,有的連化尸井也沒有,病死的生豬簡單地進行掩埋,為疫病傳播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同時豬糞便排泄物也沒有無害化處理,雖然一些養豬場設置了沼氣池,然而卻無法正常進行使用,豬的排泄物隨意堆放,嚴重污染了環境。
生豬場在人員進出方面沒有嚴格的制度,很多人員可以隨意進出豬場,而且消毒措施不完善,飼養工作人員可以隨意的進出生豬生活區和生產區,還有的帶入一些貓狗等動物,這些都極大地增加了疫病發生風險。
生豬養殖過程當中,應當科學,規范的選擇生豬場址,并科學合理的劃分各功能區,進一步擴大非洲豬瘟疫病防控的宣傳工作,加強生物安全教育,并在生豬養殖全過程中納入生物安全防控,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認真執行,控制和減少非洲豬瘟疫病傳播。
認真執行自繁自養原則,杜絕從疫區引進生豬,如果確需要引進的,應當做好生豬健康狀況調查并加強免疫,對有關證照認真查驗,并開展實驗室檢測,做好隔離,觀察與消毒,確認生豬健康后才可混養。
生豬販運車輛以及飼料運輸車輛應當在距離豬場500米的位置設置轉接點,并加強消毒,所有的車輛都必須存放在養殖場以外,實行封閉式管理,進出廠區必須要嚴格消毒,并做好各種用品工具管理工作,加強消毒,控制疫病傳染源。
豬場大門合理設置消毒室與消毒池,并做好環境、豬舍以及有關設備的消毒工作,做到定期消毒和定期更換消毒藥品,可以選擇過硫酸氫鉀或者戊二醛等藥劑進行車輛、豬舍、環境消毒,利用過硫酸氫鉀消毒液對工作人員的衣服、鞋子帽子等進行消毒,利用季銨鹽和過硫酸氫鉀類消毒劑進行飲水消毒,對于病死豬,嚴格按照無害化處理進行操作,減少病原傳播。
禁止從疫區購買飼料原料,避免飼料中添加豬源性飼料添加劑,禁止購進含有不合規的豬源性飼料添加劑的飼料。同時,嚴格禁止使用餐廚廢棄物喂豬,減少疫病發生風險。
根據本場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嚴格執行;每年春、秋季2次檢測豬群免疫抗體水平和病原,以便及時強化免疫。同時,做好豬群驅蟲工作,減少寄生蟲病的發生,提高生豬抗病能力。
夏季要保持豬舍通風良好,冬季做好防寒保暖;隨時清除豬舍內外雜物、雜草,搞好殺蟲、消毒,防止蚊蠅孽生。
每個季度定期滅鼠1次。豬場要建設圍墻,圍墻外禁止栽種高大的樹木,以免引來野鳥棲息,造成疫病傳播。嚴格執行門衛制度,禁止閑雜人員隨意入內。場區禁止飼養狗和貓等小動物,避免流竄帶毒,消除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