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利娜
(杞縣公共檢驗檢測中心,河南杞縣 475200)
1.1.1 外因
其一是機械性刺激,諸如器具壓迫、硬物摩擦、蚊蟲叮咬等均易導致創口感染,誘發濕疹病;其二是物理刺激,包括皮毛臟亂、污垢堆積等,易導致細菌滋生;其三是飼養環境問題,當降雨頻繁導致圈舍內環境潮濕,易使生豬皮膚角質層軟化,使皮膚表面的裂殖菌及產物在生發層細胞內繁殖,削弱皮膚抵抗力,誘發濕疹病;其四是化學刺激,包括盲目選用濃堿性肥皂水或化學性藥物沖刷生豬體表,或因患處蓄積膿液、分泌物誘發豬濕疹病。
1.1.2 內因
內因以變態反應為主,當豬只患有消化道疾病、排出腐敗分解產物時,易被體表皮膚吸收誘發疾病;當豬只食用致敏性飼料后,易使細菌毒素在體內反應、繁殖,產生自體性敏感;此外,諸如營養攝入失衡、新陳代謝功能紊亂、患有慢性病、內分泌功能障礙等因素,也易導致生豬皮膚抵抗力下降,誘發豬濕疹病。
1.2.1 急性濕疹
急性濕疹多經歷紅斑期、丘疹期、水皰期、膿皰期、糜爛期、結痂期、鱗屑期等病程,常見于仔豬與育肥豬,病程約為15~25d。在發病初期,可見病豬頜下、腹部、會陰部的皮膚紅腫、出現結節,伴有瘙癢癥狀;伴隨病情加重,在病豬體表將出現水皰、丘疹、結痂與鱗屑,病豬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機體消瘦,部分病例體溫可達40℃,有個別死亡病例。
1.2.2 慢性濕疹
慢性濕疹病程達1~2個月,臨床癥狀與急性濕疹相似,病豬患部皮膚粗糙、增厚、變硬,部分病例患部出現黑色痂皮或脂肪樣苔,伴有明顯瘙癢癥狀,多發于營養不良、瘦弱豬只。
針對患急性濕疹的病豬,可選取10~20ml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對病豬進行靜脈注射,搭配5000IU維生素A、0.5~2g維生素C與復合維生素B進行內服,對病情較重的豬只選用0.5~1.5ml腎上腺素進行注射治療。針對患慢性濕疹的病豬,需選用肥皂水進行患部的清潔處理,隨后選取10%硫磺煤焦油軟膏涂抹在患處;針對患處出現化膿癥狀的病豬,可選用0.1%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患處清洗處理,再將碘酊涂擦在患部;針對患部嚴重感染的病豬,可選用0.3%呋喃西林溶液進行患處清洗,再選取3~5%龍膽紫溶液、5%美蘭溶液或氧化鋅滑石粉涂布在患處,起到防腐、促進傷口愈合、抑制滲出液的作用。針對患部潮紅、出現丘疹的病例,可選用魚石脂、水楊酸各1g,搭配30g氧化鋅軟膏均勻涂抹在患部,起到消炎止痛作用。針對患部結厚痂、鱗屑積聚的情況,可選用3%雙氧水溶液進行患處沖洗,再選取魚石脂軟膏涂抹在患處;也可選用0.04~0.06g鹽酸苯海拉明或0.05~0.1g鹽酸異丙嗪對病豬進行每日1~2次的肌肉注射,搭配普魯卡因進行注射治療。針對患處出現嚴重瘙癢癥狀的病豬,可選用1~2%石炭酸酒精進行患處的涂擦處理,起到殺菌止癢作用。
在中藥治療方面,可選取荊芥、蒼術、苦參、甘草、薄荷各10g,防風、銀花、地膚子各12g,供病豬用水煎服,同時選取苦參、地膚子與桉樹葉以2:3:4的比例煎水后對病豬患部進行清洗處理,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選取7g白芍、20g梔子、25g紫草、35g菊花,搭配葛根、甘草各80g,煎水后取藥液分三次拌入飼料中喂服,同時選用40g飛揚草、70g一點紅與130g千里光煎水,取藥液噴灑在病豬體表患處,起到內外兼治作用;選取100g氧化鋅與200g生黃柏、大黃、苦參研制成粉末,與適量棉籽油拌制成藥膏,待沖洗病豬患部后每日涂擦1次藥膏,連續涂藥3~5d即可收獲顯著治療效果。
2.3.1 飼養環境管理
養殖人員應加強對豬舍內外環境的科學管理,合理調節豬舍內的光照條件、做好日常通風管理,及時清洗豬舍內的糞便、尿液等污物,保障生豬體表、皮毛的潔凈,并且確保舍內飼養密度的合理性、避免發生擁擠現象。在夏秋季節,應做好豬舍內的防潮防雨措施,選用清潔安全殺蟲劑進行滅蚊滅蠅處理,同時需定期將墊草放置在陽光下進行暴曬殺菌,保障墊草的松軟干燥,并且及時檢修破損欄、床,避免因劃破生豬皮膚引發炎癥。倘若因頻繁降雨導致舍內墻壁潮濕,可選取石灰撒布在墻壁表面及周圍,起到除濕作用。
2.3.2 飼料營養搭配
在日常飼料管理上,養殖人員應確保實現飼料營養的科學搭配,選取維生素、礦物質、氨基酸等成分添加在豬群飼料中,切忌長期投喂單一飼料,并選取助消化飼料,減少對生豬胃腸的刺激作用,保障營養的均衡攝入,促進豬群健康生長發育。
豬濕疹病多發于夏、秋等高溫多雨季節,諸如飼養環境、變態反應等內外因素均易誘發該疾病,致使生豬食欲下降、生長發育遲緩甚至停止,對于養豬場效益構成嚴重威脅。因此養殖人員應注重觀察生豬的病癥表現,及時采用中西藥治療措施,配合日常科學飼養管理與圈舍衛生清潔處理,保障生豬健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