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永芬
(張家港市樂余鎮動物防疫站,江蘇張家港 215621)
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對雞肉產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雞養殖規模不斷擴大,而基數的增大也讓雞發病率居高不下,而雞支氣管栓塞是最為普遍的一種自發性呼吸道疾病,為了有效降低養殖戶經濟損失,如何防治雞支氣管栓塞已經成為了一個研究熱點,本文結合相關文獻研究,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對此展開詳細論述。
哺乳動物與家禽類動物的呼吸系統有很多顯著的區別。首先,家禽類動物呼吸系統沒有膈,這也是雞的胸腔與腹腔相通的原因,所以雞的呼吸機能在身體內部具有連續性特征。正是由于這樣的互呼吸系統,使得很多病毒、細菌、支原體很容易進入雞的體內通道。通常肉雞自身的免疫系統是能夠有效抵御這些威脅的,但是當一些傳染病破壞了呼吸系統使,肉雞的免疫能力會大幅度下降與此同時,在面對外部環境的劇烈改變時,肉雞還會產生應激反應,例如飼料變化、空氣質量變化等,長時間對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最終會演變為各種呼吸道疾病[1]。
氨氣對肉雞的呼吸系統具有很大的損害,如果肉雞長期處于封閉環境,雞群大量的變質飼料、排泄物等物質會發生生化反應,產生大量的氨氣,肉雞長期處于這種環境,劣質的空氣不斷刺激肉雞的呼吸粘膜,最終引發支氣管栓塞。
一些流感病毒,例如H7N9,會損害肉雞的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患病雞常伴有流淚、打噴嚏、氣管粘膜出血等癥狀,嚴重時分泌物還會堵塞氣管。被病毒感染后,肉雞還有許多其他并發癥,其中就包括支氣管栓塞,因此為了避免大量的經濟損失,養殖企業一定要注意對禽流感病毒的防治。
雛雞由于尚處在生長發育階段,其機體抗病菌能力較弱,所以更容易發生支氣管栓塞。雛雞在發病時會出現食欲不振、體重快速下降、劇烈咳嗽、呼吸困難、打噴嚏等癥狀,嚴重的還會伴有大量出血現象。雛雞與流感病毒導致支氣管栓塞的病理原因有一定區別,所以需要區別處理。
支原體作為肉雞體內極為敏感的器官,也是十分容易感染的地方,尤其是在周圍的生長環境發生劇烈改變時,肉雞自身免疫力快速下降,很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侵害。當支原體發生病變時,肉雞會的氣管、鼻道處會滲出大量糊狀物,發展到一定程度會造成極高的死亡率。養殖場設備陳舊、衛生條件差、消毒工作不到位是導致雞群發生支原體感染的主要原因。
大腸桿菌會導致肉雞發生腹膜炎等病癥,是一種感染率極高的病菌。肉雞在發病時會出現激素失調,進而導致更多的霉菌性感染,如果處理不及時會造成大范圍傳播。大腸桿菌導致雞群發生支氣管栓塞的主要原因是生長環境過于潮濕、在這種有利于大腸桿菌的大量繁殖,需要強調的是大腸桿菌感染雛雞后用抗生素是很難治愈的,所以一定要重視飼養環境的維護。
傳染性支氣管炎很容易導致雛雞發生呼吸道栓塞,由于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種類較多,需要的血清型也有差異,所以對雞群進行疫苗注射時會給病毒留下漏洞,當生長環境不佳時,病毒的傳染會變得異常迅速,感染的肉雞出現流鼻涕、咳嗽、氣喘、氣管羅音等癥狀,雞群還會出現聚集性,使傳染更加快速。
養殖場要實行嚴格的環境管理,保持雞群生長環境的安全性。首先,飼養廠應當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時刻保持空氣清新,防止致病菌通過呼吸道感染雞群。其次,養殖區要注意室內溫度的維持,一定要避免冷熱溫差極具變化而導致雞群機體免疫力下降的情況發生,同時雞群產生的代謝廢物要及時清除,降低致病菌由消化系統感染雞群的幾率。此外,雞養殖具有密度大的特性,因此,各種飼養次生物,會形成大量的空氣污染,例如腐敗物產生的氨氣、硫化氫等氣體,對于這些有害氣體要及時排出。
消毒作業對于降低雞群病毒感染幾率,防止支氣管栓塞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有計劃的對養殖區各個角落進行殺毒。具體為:如果具備資金條件,最好在雞舍內安裝自動噴霧消毒設施和空氣濕度調節裝置,設定程序每天按時按點對相關區域進行消毒工作,并且適時的通過噴淋方式增加空氣濕度,為雞群保持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上文已經提到,傳染性呼吸道炎癥病毒的血清型具有多樣性特點,并且在對不同雞群很大身上的表現還存在差異性,因此,如果不考慮種群差異、病毒差異盲目接種的疫苗往往不能發揮其應有價值,為了提升疫苗接種的作用,相關工作需要進一步改良。具體來說就是在接種疫苗之前首先從感染雞群體內分離出致病病毒,然后對其進行生化分析,得到結論后再科學的選擇疫苗種類,或新制備相應的疫苗。這種方式充分解決了病菌多樣性和差異性帶來的疫苗選擇問題。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實際從改善飼養區環境衛生、加強病毒消殺、改良疫苗接種方法等角度出發提出了幾點預防肉雞支氣管栓塞發生的策略,希望對行業有所幫助,對于更加深入的理論研究還需要相關技術人員投入更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