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萍
(臨沭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山東臨沭 276700)
牛腐蹄病包括急性和慢性兩種,其中急性腐蹄病存在多肢同發的情況,發病后,?;继幤つw發紅、腫脹,因疼痛病牛常出現舉蹄動作。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牛患處還會出現腐爛、化膿等現象,流出的膿液多伴有惡臭。發病后牛體溫可上升至40℃,并出現精神萎靡、食欲降低、產乳量下降等臨床癥狀。發病后期,患病處蹄匣角質逐漸脫落,并伴有組織壞死并發癥,若病情非常嚴重,還可能導致病牛蹄匣徹底脫落。
慢性牛腐蹄病發病周期較長,一般在數月左右,發病后,其炎癥從蹄部開始向深層及其他組織蔓延,表現為患處腫大、毛發脫落等,也可能在病牛蹄冠等位置出現瘺管。慢性牛腐蹄病為敗血癥的誘因,導致病牛死亡率急劇上升。發病初期,診斷過程可發現牛蹄趾皮膚紅腫、發熱狀況,發病后期蹄部會出現大小不等的腐壞孔洞,孔洞周圍組織壞死,內部有惡臭膿液滲出。部分病牛削蹄后還可觀察到底部角質腐爛,并滲出黑色粘液。
牛腐蹄病的誘發原因比較復雜,發病季節性并不明顯,但在多雨潮濕季節的發病率要更高,如牛舍內長期陰暗潮濕、活動區多積水、糞便等清理不及時、長期在泥濘潮濕的地面趴臥等均會導致牛蹄處角質受損軟化,使牛腐蹄病發病概率上升。另外,養殖區域內地面發生凍結或存在堅硬物體,導致牛蹄受損,在節瘤擬桿菌、壞死桿菌、腐敗梭菌等病菌的作用下,易引發腐蹄病。其中,節瘤擬桿菌是誘發牛腐蹄病的主要因素,其寄生存活時間長達數月,很難被消滅。牛腐蹄病的發生還與日常飼養管理有關,例如飼養密度過高、牛缺少活動空間、飼料營養配比失衡、長期缺少微量元素攝入等。牛腐蹄病防治過程中發現,在母牛壬辰及產奶階段,若其發生乳房或子宮類疾病且未得到有效治療,也會增加牛腐蹄病的發病風險。
藥浴治療技術在牛腐蹄病治療中的應用最為常用,其優點為治療過程簡便、作用效果明顯,且治療成本更低。在確定藥浴方案時,需結合病牛實際情況及國家有關規定的要求,嚴格控制治療過程的規范性。常用藥浴藥物為10%的硫酸鋅溶液,該藥物中鋅元素含量較高,刺激性低,治療后不會對病牛的毛發產生明顯影響。單次藥浴治療的時長不應低于1h,為提高治療效果,還可使用表面活性劑進行輔助,藥浴后,病?;继帒稍锾幚?0min以上。
硫酸銅溶液也被用作藥浴治療的藥物,其能夠加快患處腐敗組織的脫落、清除,促進患處肉芽生長,并發揮抑菌作用。采用該藥物進行藥浴時,每天1次即可,連續治療直至病牛徹底康復。有機物會導致硫酸銅溶液的藥劑活性被明顯削弱,在治療過程中需予以重點關注。另外,藥浴治療本身帶有一定毒副作用,過程中需實時關注病牛狀態變化,避免出現硫酸銅中毒現象。
手術治療技術可應對發病程度較重的牛腐蹄病,確診后若發現病牛蹄匣角質的大量脫落并有伴惡臭的膿液從腐敗位置滲出,應及時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手術過程麻醉病牛趾神經,以減輕手術過程病牛的疼痛感,保證手術順利開展。使用手術刀將病牛病灶位置的腐敗結構徹底挖除,以0.1%的高錳酸鉀溶液及硫酸銅溶液處理創面,徹底進行清潔消毒,使用苯酚擦拭患處后可進行包扎。若發現病牛患處已出現細菌感染癥狀,應及時降低其趾關節完全切除,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因細菌感染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實際工作中,可將大蒜粉調制為糊狀填充至病?;继?,每天更換藥物2次,連續使用7d,也可將植物油、動物油等燒制冷卻后進行患處涂抹,封堵棉花并安裝鐵蹄。注意在手術治療之后,應將病牛置于單獨的干燥、清潔環境內飼養。
誘發牛腐蹄病的病原因素相對復雜,如壞死梭桿菌、節瘤擬桿菌等均可能導致患處感染,若牛患病過程中接觸到鏈球菌、棒狀桿菌等,還會使病情加重,因此在牛腐蹄病治療過程中,單一的抗生素類藥物可能無法發揮出最佳的治療效果,此時可引入中草藥治療技術,進行綜合治療。例如,可使用冰片30g、碘仿30g、青黛60g、龍骨3g、輕粉15g,混合后充分研磨,將病牛患處腐敗組織清除,使用中藥藥粉填充后包扎。以上中藥治療配方中,龍骨、青黛能夠發揮抗菌消炎、清熱止痛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病牛疼痛癥狀,促進快速康復。若病?;疾〕潭容^輕,可取150g桐油加熱至沸騰后,添加2g明礬,趁熱涂抹病牛患處,然后使用凡士林封堵患處并包扎。另外,也可在桐油沸騰后,向其中添加50g血竭粉末,使用文火熬制成粘稠狀后冷卻至常溫,灌滿病?;继幙锥?,再使用紗布包扎,持續10d后可拆除。
牛腐蹄病的治療技術主要為藥浴治療、手術治療和中草藥治療,具體治療方案需根據病牛發病情況確定,同時加強牛養殖過程的規范性,進行科學養殖,以從根源上減少牛腐蹄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