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華
(遼寧省北票市城區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北票 122100)
導致母牛患有子宮炎的病因眾多,除了受母牛本身免疫力較低、疾病抵御能力較弱有關外,其大多也與母牛生產相關。例如母牛在生產時,相關工作人員未能嚴格按照規定標準要求進行助產操作,在尚未對配種器械進行全面、嚴格消毒的情況下便應用在母牛助產中。或是在配種過程中對母牛進行暴力操作導致其子宮受損、產后胎衣不下等,均有可能導致母牛出現子宮炎。另外,在對母牛進行人工授精時,如果相關工作人員使用的凍精質量不合格,其細菌菌落數超出規定標準,同樣也容易引發母牛子宮炎。有研究人員也指出,如果母牛本身體質瘦弱且外陰部存在內陷情況,水平角度不足45°,也會大大增加母牛出現陰道炎并由此引發子宮炎的可能性。
患有母牛子宮炎的病牛,通常會出現高燒發熱的癥狀,其體溫可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至40℃。與此同時,患病母牛還會出現食欲下降、反芻減少、泌乳量下降、精神萎靡等癥狀。在患病母牛的陰道部位,其子宮頸大多出現略微開張并有一定量的分泌物排出,此類分泌物一般呈乳白色絮狀膿性黏液,并且伴有惡臭味。隨著病程時間的進一步延長,其病情的逐漸嚴重,母牛子宮排出的分泌物將會從乳白色絮狀膿性黏液,逐漸變為紅棕色、烏紅色水樣物。
在檢查母牛子宮炎時,相關工作人員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采用觀診、觸診等檢查與診斷方式。例如通過測量和觀察發現母牛體溫明顯較高,且出現食欲不振甚至拒絕進食。母牛泌乳量較正常時期驟降,同時伴隨出現腹瀉、脫水等癥狀,即可初步判斷患病母牛患有急性子宮炎。如果對患病母牛陰門做進一步檢查,肉眼可見有烏紅色散發惡臭味的分泌物從其陰門處排出,則可以確診患病母牛患有急性子宮炎。此外,通過對母牛進行直腸檢查,如果發現其子宮角出現明顯變大,并且有部分氣體、液體存在于患病母牛的子宮角內,其子宮存在收縮無力等癥狀,同樣可確診病牛患有母牛子宮炎。在進行觸診時,工作人員通過輕輕按摩患病母牛的子宮頸與子宮體等部位,如果有惡臭味水樣狀分泌物從其陰門處流出,也表明母牛患有子宮炎。若其子宮分泌物較多,且呈現為白色、黃白色黏稠狀,而母牛發病時間為其分娩后的10~30d,即可判斷其患有慢性子宮炎。
在對確診患有母牛子宮炎的病牛進行治療時,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母牛的具體病癥、病因等,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例如對于患有急性子宮炎的母牛,工作人員可在第一日將500ml濃度為4%至5%的氯化鈉溶液灌注于病牛子宮內,隔日再將500mL濃度為2%的氯化鈉溶液灌注在病牛子宮中,以此有效達到子宮殺菌、消炎的效果。如果病牛出現的炎癥頑固性較強,則工作人員可在其前兩個情期使用上述方式重復用藥,在第三個情期時工作人員可先使用500ml生理鹽水,徹底清洗患病母牛的子宮,而后等待8~10h,再將單位分別為400萬與200萬IU的青霉素與鏈霉素注入患病母牛的子宮內,以便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1]。對于患有慢性子宮炎的病牛,工作人員則可以每隔2d,將300~500ml的蒸餾水與劑量為1g至2g的金霉素粉進行充分混合,而后將該藥液一次性注入病牛子宮中,連續用藥3次即可。此外,工作人員也可以同樣使用300~500ml的蒸餾水,而后將經過研磨處理的0.5g利凡諾放入其中并進行充分混合。每隔2~3d對患病牛子宮進行一次注入,連續用藥2次至3次即可。
為有效預防母牛子宮炎,相關工作人員首先需要嚴格按照各項標準要求,對母牛進行科學飼養。對投喂的甜菜渣以及啤酒糟等用量進行嚴控,否則母牛食用過量甜菜渣或啤酒糟等,極有可能引發急性或慢性中毒,繼而導致其在生產時出現胎衣不下等情況,直接導致母牛子宮出現感染問題。在此過程中,向母牛投喂的濕甜菜渣與啤酒糟的量應當在10kg左右,如果需要在母牛的精飼料中加入棉籽餅粕,則其用量在精飼料總量中的占比應在5%至15%之間。其次,工作人員還需要在飼喂母牛時,搭配使用適量高品質的干草,并將一定量的維生素粉如維生素A、維生素D等加入母牛的精料中,以有效增強其免疫力,降低其患有子宮炎的可能性。再次,相關工作人員也需要定期對母牛生活場所進行認真清掃與全面消毒,在母牛泌乳高峰期或是天氣炎熱的夏季等特殊時期,工作人員可適當增加消毒次數。最后,母牛在生產時,工作人員需要對接產、助產中需要使用的各種器械以及助產人員的手臂等部位進行全面、認真消毒。嚴格依照相關操作流程進行規范操作,在母牛產后,工作人員也需要對母牛子宮恢復情況、分泌物排出情況等進行實時觀察,從而有效預防母牛子宮炎,使得母牛可以實現產后快速恢復。
母牛自身免疫力低下、體質瘦弱以及感染病毒細菌等是母牛子宮炎的主要發病原因。發病母牛通常會出現發熱、食欲不振、泌乳量下降等各種癥狀。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充分結合病牛的具體癥狀,全面了解其病因,靈活運用觸診、觀診等方式對其進行有效檢查與確診。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用相適宜的防治措施,確保母牛機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