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仁它次
(青海省玉樹市畜牧獸醫工作站,青海玉樹 815099)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居民生活質量獲得顯著改善,市場對牦牛產品的需求量也持續增加,牦牛作為我國高寒地區的特有家畜,其具有耐粗、耐寒等特點,對于高原地區人們而言,養殖牦牛是其提升經濟收入的重要途徑。但是在牦牛養殖過程中,疾病是危害養殖效益和牦牛健康的重要原因,腹瀉則是較為常見的疾病,如果養殖戶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容易導致牦牛死亡,因此,養殖需要結合腹瀉疾病的發病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科學治療,進而保證牦牛健康、提升養殖效益。
腹瀉作為牦牛養殖中的常見疾病,其主要臨床癥狀為:在牦牛出現腹瀉癥狀后,其糞便顏色為灰白色,如果病情嚴重,會出現稀狀或者水狀糞便,夾雜沒有消化的食物,氣味腥臭難聞;一些牦牛在出現腹瀉癥狀后,體溫沒有明顯變化,其可能是由于消化不良而導致的腹瀉,一些牦牛在出現腹瀉癥狀后,體溫快速升高,可能是幼兒腸道感染而出現腹瀉,通常情況下,病牛會出現糞便水樣、精神不振、食欲減退等癥狀;一些牦牛發病較為突然,體溫在短時間快速升高,鼻子和眼睛中充滿分泌物,隨著病情加劇,口腔出現大量潰爛、舌頭表面壞死、糞便中帶有血塊或者血絲;一些病牛出現鼻子潰瘍、牙齦紅腫等癥狀[1]。
在我國高原地區,牦牛養殖主要以放牧方式為主,受到環境因素和養殖因素的影響,腹瀉是養殖中的常見疾病,導致腹瀉發病的原因較多,其主要為:第一,高原地區牧草不足,在牦牛養殖中需要添加飼草料,氣候寒冷加上飼料管理不當,容易導致牦牛出現腹瀉情況;第二,飼料營養搭配不良,容易導致牦牛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等情況,如果沒有進行針對性治療,會導致牦牛脫水或者酸中毒,進而誘發牦牛死亡;第三,在犢牛飼養管理中,飼料用量較大,導致其出現腹瀉疾病;第四,養殖環境不衛生,牛舍滋生大量病毒和細菌,進而導致牦牛出現腹瀉,為牧民造成巨大經濟損失[2]。
飼料管理是避免發生腹瀉疾病的重要舉措,牧民在養殖過程中,需要給予飼料管理以高度重視。首先,由于高原地區牧草資源不足,需要添加一定量的飼草料,牧民需要與市場信譽好、質量有保障、供應及時的飼料供應商開展長期合作,保證飼草料質量符合飼養要求,避免牦牛發生腹瀉情況;其次,對于初生牦牛,需要對飼料量進行科學控制,不能喂食過多的飼料,為牦牛胃部增加負擔,如果犢牛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需要進行及時處理;最后,做好飼草料的儲存工作,落實防潮、防水以及防霉變等措施,如果飼料發生霉變或者質變情況,要立即處理不能用于飼料中,同時霉變的飼料不能與合格的飼料進行混合飼養,不僅不會節約養殖成本,還會導致牦牛出現腹瀉[3]。
干凈而衛生的飼養環境是保證牦牛健康的重要措施,牧民需要結合養殖規模,保持牛舍內部清潔衛生,進而起到預防腹瀉的作用。首先,牧民要定期組織人員對牛舍內外進行清潔,清掃牛舍中殘余的飼料、糞便以及尿液,為牦牛創設干凈而衛生的環境;其次,在季節交替時節,外界溫度變化較大,氣候環境的變化容易導致牦牛出現腹瀉,因此,牧民需要做好牛舍保溫工作,鋪墊一層墊草,如果條件較好的養殖場,可以安裝保溫控溫設備,確保牛舍溫度滿足牦牛生長需求;最后,通風是預防腹瀉疾病的關鍵方式,牧民需要加強通風管理,每天定時通風,在寒冷時期要處理好通風和保溫的關系,避免由于牛舍內氣溫降低誘發腹瀉疾病。
細菌和病毒是導致牦牛出現腹瀉的重要原因,針對這一情況,牧民需要做好消毒工作。首先,使用消毒藥劑對牛舍和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所有進出養殖場的人員和車輛都要經過徹底消毒,與養殖無關人員嚴禁進入養殖場,避免攜帶病毒;其次,對食槽、飲水槽進行重點消毒,針對養殖器具和相關設備要制定科學的消毒計劃;最后,養殖場內部人員在進入生產區之前也要經過消毒,并且保持牛舍地面清潔干燥,避免滋生各種細菌[4]。
對于患病牦牛,牧民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針對性治療,避免牦牛死亡,導致養殖效益受損。首先,當前在腹瀉治療中,抗生素和補液是最為常用的治療方式,常見藥物包括多粘霉素、呋喃西林、慶大霉素等;其次,在治療過程中,如果牦牛出現較為嚴重的脫水情況,牧民需要進行及時補液,使用生理鹽水或者葡萄糖溶液,保持牦牛機體代謝平衡,避免發生腸道感染,起到抑制炎癥的作用。
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形勢下,牦牛養殖行業也逐漸趨于規模化、產業化以及生態化方向發展,腹瀉作為養殖中的常見疾病,需要牧民給予高度重視,對其發病原因進行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診斷和治療,保證牦牛健康、提升養殖效益,為我國居民提供更加健康的牦牛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