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平 王會英
(安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安陽 455000)
豬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引起豬的一種急性傳染病。2011年以前在我市該病主要是母豬和仔豬的病況,之后發展到所有豬群,且發病率、死亡率大大升高。尤其是近年來該并對豬的感染和發病有擴大蔓延趨勢,成為危害養豬業最嚴重的豬傳染病之一。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豬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俗稱爛腸瘟。亞急性和慢性型在盲結腸形成的紐扣狀潰瘍具有示病意義。一年四季均可發病。近些年,非典型(溫和型)豬瘟多發于免疫抑制病之后,尤其是圓環病毒、高致病性藍耳病、偽狂犬等病為主的高熱病,更加難以發現和確診,給養豬業帶來較大損失,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傳染病。
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一種危害較為嚴重的高度接觸性、致死性呼吸系統傳染病。近年來是危害養豬業重要傳染病之一。臨床上常呈犬坐姿勢、呼吸困難、鼻腔流出血樣泡沫等特點。當前,單發病例比較少見,多繼發于豬瘟、藍耳病、偽狂犬、圓環病毒、流感等病毒病之后。
2018年12月10日,我市安陽縣某養豬場發生以呼吸道癥狀、腹瀉、眼結膜發紅及死亡為主要臨床特征的急性傳染病。經臨床調查、剖檢和實驗室病原學診斷,確診為豬偽狂犬病與豬瘟、傳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硬件設施、緊急預防接種和對癥治療,該病得到有效控制?,F就防制情況報告如下:
經調查了解,豬場位于該鎮疏散型養殖小區內(方圓1500米范圍內共有8家規模不等的養豬場),村東鄉村道路旁邊,院內三個養殖戶共飼養母豬、保育豬、育肥豬共計445頭,兩排半敞開式(位于豬場南半部分)、一棟完工80%的雙坡式有窗封閉式豬舍(未安裝兩側窗戶、自動刮糞機,外墻東側化糞池10m×6m×4m未啟用)。該群豬就飼養在未完工的東西走向、雙列式欄圈設計、50m×13m、中間1.5m寬多用走道、兩邊各9個前水泥地坪(占2/3)后水泥漏糞板條(占1/3)豬圈的封閉式豬舍內。發病豬系一戶飼養在南排220頭4月齡以上80kg左右的育肥豬(北排也有發病,但癥狀略輕,針劑治療頭數逐漸上升),于12月1日發病,已死亡5頭。據畜主自述,有十幾年喂豬經歷,在村內有一棟能養100頭育肥豬的豬舍,由于當時環保壓力被迫外遷,現租賃該棟一半豬舍。豬群是在溫度較高的9月份一次購進224頭斷奶三元雜交仔豬,一直飼養在完工80%的封閉式豬舍南排(當時北排閑置),中間陸續死亡4頭。在購進仔豬后為預防腹瀉、感冒、圓環病毒等病首先進行了5~7d的短暫用藥保健,而后按照間隔一周防疫一種疫苗的方法,先后接種豬瘟(中牧細胞苗)、豬藍耳病(沈氏蜂膠苗)、口蹄疫疫苗(中農威特滅活苗)、豬偽狂犬(武漢科前雙基因缺失苗)、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中牧滅活苗),劑量分別為4頭份/頭、2頭份/頭、2頭份/頭、1頭份/頭、1頭份/頭。由于閹豬、驅蟲、用藥預防治療呼吸道病等原因,直至發病前仍未接種第二遍豬瘟、豬偽狂犬疫苗。每個豬圈內放置兩個3孔的單面半自動水泥食槽。刮糞溝內的糞尿從未清除,離地面較低的西端可以看到積蓄的豬糞(離漏縫板條還有10cm高,美其名曰水尿泡糞)。10月底由于天氣轉冷,老板及另一戶的育肥豬210頭也從當時兩排半敞開式豬圈調入封閉舍的北排飼養。東西兩端用土堵塞了糞溝出口,只有少量廢水可以流出。南北兩側采用手動塑料布封閉卷簾。發現飼喂的玉米有發霉變質現象。使用多種抗菌藥物進行對癥治療,但療效不佳,且發病豬逐漸增多。
進入豬舍內筆者咳嗽不斷,氨氣氣味較濃,行進中間眼不自然地流淚。發病豬扎堆,體溫40.5~41℃,食欲減少或廢絕,叫聲嘶啞或失聲,鼻鏡干燥,有的豬不得不在漏縫板上躺臥;豬只眼角淚痕較長,眼結膜發紅,個別黃染,個別有膿性分泌物使眼瞼粘連;后肢有的癱瘓,個別出現興奮的神經癥狀;群毆一頭豬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耳朵、嘴唇、臀部、四肢發紺,個別耳尖、臀部皮膚壞死呈壞死黑色痂皮;腹式呼吸、呼吸加快、咳嗽、喘的豬較多,每天用氟苯尼考、恩諾沙星針劑治療的豬日漸增多,不時用頭孢穿插治療,效果也越來越差,采食量不斷下降;個別豬鼻孔出血;有的母豬陰門紅腫;部分豬初始癥狀只有頑固性腹瀉,嘔吐,排出灰黃色稀薄糞便;個別大便干結,表面帶有白色腸粘膜。
現場解剖兩頭病死豬發現:心臟內膜有針尖狀的點狀出血,心外膜與心包粘連;肝有較多的麻粒大灰白色壞死灶,質硬,發黃;脾臟稍腫大,邊緣有較多出血性梗死灶;肺臟表面有散在片狀出血斑,肺膜與胸膜粘連;腎臟數量較多的針尖狀出血點;膀胱有散在針尖狀的點狀出血;咽扁桃體有出血性纖維素性壞死性炎癥;氣管內充滿泡沫樣帶血液體;頜下、腸系膜淋巴稍腫,切面周邊出血呈大理石樣花紋;胃底部有多處潰瘍,呈玉米粒大或食指大小的潰瘍灶;盲結腸有數量不等的鈕扣狀潰瘍,直腸上的淋巴濾泡壞死形成米粒大的潰瘍灶。
1.4.1 有飼喂發霉變質玉米的歷史
或輕或重引起復合霉菌毒素中毒現象,如眼結膜潮紅、陰門紅腫、淚痕較長、胃潰瘍等癥狀。且導致豬產生免疫抑制,影響免疫應答與生長發育,產生不了確切抗體,引起豬群免疫失敗。
1.4.2 有污物未及時清除現象
在豬頭數少、體重小、不封閉窗戶、溫度高、自然通風的豬舍在不清除其排泄物的情況下,豬群尚且穩定,但隨著日齡、體重、排泄量增大,當豬舍封閉后,長期未清除的400多頭豬的糞尿,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所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甲烷等長久刺激呼吸道黏膜,不僅發生難以治愈的呼吸道疾患,而且豬群一直處于亞健康狀態,極易發生疫病。
1.4.3 配套設施不完善,不能滿負荷生產
該豬舍建筑面積780㎡,使用面積603㎡,如果按1.2~1.5㎡/頭計算,可飼養400~430頭育肥豬(80kg左右)。在配套設施不齊備的情況下(無刮糞機、通風設備等),長期高密度飼養,豬群應激較大,抵抗力較低,影響抗體產生。
1.4.4 疫苗接種次數、劑量不足
豬偽狂犬、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注射劑量不足(排除針頭內的儲存,其實不足1頭份),加上飼養管理水平較差,嚴重影響免疫效果,達不到應有保護。
1.4.5 追求溫度忽視通風
長久封閉豬舍,而忽視密度、溫度、濕度、通風四者的平衡,不僅造成豬群的自然淘汰,甚至暴發疾病。
無菌采集肺臟、肝臟、脾臟、淋巴結、扁桃體等組織于實驗室進行病原學檢測。細菌檢查發現革蘭氏染色陰性,呈單個排列的桿狀、球桿狀的兩極濃染小桿菌,在巧克力瓊脂培養基上培養24~48h,形成淡灰色的菌落,判定為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偽狂犬病毒核酸陽性、豬瘟病毒核酸陽性。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病理剖檢及實驗室病原學診斷,確診該豬群患偽狂犬病、豬瘟、傳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
2.1.1 緊急預防接種
立即對全群進行緊急預防接種,免疫科衛寧HB—98株(武漢科前生產的豬偽狂犬雙基因缺失疫苗)3頭份/頭。豬偽狂犬病是免疫抑制病,所以緊急接種先預防豬偽狂犬疫苗,7d后再接種豬瘟疫苗(20頭份/頭)。為避免交叉感染,采取一豬一針的注射方法,對剩余215頭豬進行免疫注射。
2.1.2 對癥治療
(1)對出現癥狀的病例進行對癥治療。免疫當天不用任何藥物,免疫后1~3d分別用氟苯尼考、恩諾沙星按0.1ml/kg·次·d進行注射治療,嚴重者穿插頭孢、替米考星。
(2)免疫當天禁喂任何藥物,1d后全群飼喂美爾佳、熱毒混感康、沙拉沙星、替米考星,連用5d,防止繼發傳染性胸膜肺炎、鏈球菌等細菌感染。接種豬瘟疫苗后用藥過程如前。
2.2.1 疏散豬群,降低密度和污物排放
(1)為提高治愈率,建議畜主將其飼養的一半豬分散到原自家豬舍飼養,降低該舍內的豬群密度及污物的排放量。
(2)將病豬隔離飼養到半敞開式豬舍,鋪設墊草防止凍傷,提供干凈飲水、優質飼料,精心照料,促進康復。
(3)及時清除糞便,盡量防止排泄物漏到糞溝中再次發酵而產生有毒有害氣體。
2.2.2 加快施工進度,加強通風,改善硬件設施
(1)盡管在冬季,也要克服施工難度,完善沉淀池設施,埋注水泥構件,固定卷揚機、繩索、滑輪等,盡快清除糞溝污物(畜主介紹完全建好清除需20d以后,這是分群的根本原因)。
(2)盡快在兩山墻安裝大功率通風設備,在天氣惡劣全封閉豬舍情況下,定時通風換氣,確保舍內空氣清新。
(3)在優良天氣情況下,盡量在10時~16時卷起南卷簾,加強通風,降低有毒有害氣體濃度。
2.2.3 更換發霉玉米,加飲維生素,提高機體抵抗力
(1)使用優質色選玉米或黑面代替現用發霉玉米,減少霉菌攝入,逐漸恢復健康體質。
(2)全群飼喂美爾佳、熱毒混感康等中藥,保肝護腎,迅速解除霉菌毒害,增加采食量,不斷提高機體抵抗力。
(3)豬群在免疫后的近兩周內禁用抗病毒、激素、磺胺類藥物,盡量減少藥物對疫苗的影響,確保產生確切抗體。
(4)飲水中加入水溶性多種維生素和葡萄糖,以減少應激,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1)用1~2%氫氧化鈉、10~20%生石灰定期對場區及周邊環境、污染的圈舍和用具徹底清洗消毒。加強病死豬的管理,嚴禁亂丟亂放死豬,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2)落實生物安全措施,嚴禁泔水喂豬及飼養犬、貓等動物,并認真做好滅鼠工作,嚴防老鼠污染飼料及用具。
10d后觀察到已分群飼養,各項工作有序展開。豬群精神均已好轉,采食量逐漸恢復正常。
(1)養豬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選址、基建、設施設備、資金、引種等最好一次性到位,避免邊建設邊生產,甚至未完工而先養豬,一方面因設施不全,而成為疾病發生的誘因;另一方面因在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下,防止因人流、物流、車流等帶入病原而發病。
(2)時刻關注舍內環境,不能追求溫度而忽視通風,將保溫和通風兼顧,必要時舍棄一點溫度換取優質空氣,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減少疾病發生,促進健康生長。
(3)復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癥使多種實質臟器與免疫系統受到慢性進行性損傷,形成多器官系統的慢性功能衰竭,不僅僅抑制了免疫反應的多個環節,而且連免疫反應產生的各種原材料(免疫蛋白、T細胞、B細胞、白細胞介導素等)出現匱乏,這是任何疫病對豬體的免疫抑制作用無法比肩的。復合性霉菌毒素中毒癥在豬病的發病學上扮演了“底色病”或基礎病的角色。使得處于亞健康水平的豬群在注射疫苗后抗體產生不確切,尤其繼代復合霉菌下的母豬所生仔豬。
(4)建議其他養殖戶加強豬偽狂犬病、豬瘟的免疫工作
①為確保哺乳仔豬在7日齡以內不發生豬偽狂犬病,一方面是保證母源抗體在較高水平,臨床上采用4次/年普免,劑量2頭份/頭/次,杜絕跟胎免疫;另一方面哺乳仔豬采用1~3日齡滴鼻免疫,在發生過該病的豬場,仔豬堅持超前免疫,劑量1頭份/頭。
實踐中育肥豬再采用35~40、120日齡的2次免疫,市場購進豬更要保證免疫2次以上,劑量以2頭份/頭為好。
②豬瘟免疫一般在育肥豬采用28~35、60~70、120日齡的3次免疫,細胞苗劑量4頭份/頭、6頭份/頭、8頭份/頭,脾淋苗2頭份/頭;母豬禁止孕期免疫,每年免疫2次以上,劑量脾淋苗2頭份/頭,細胞苗10頭份/頭;在有豬瘟疫情情況下,仔豬采用超前免疫,劑量以2頭份/頭為好。
(5)還可用ELISA試驗方法進行血清學試驗來檢測豬偽狂犬病、豬瘟的免疫抗體和感染抗體。該技術也可用于偽狂犬病、豬瘟的凈化根除。
(6)治病不能一味因治病而治病,更應從豬的“衣食住行”入手,關注豬的“外觀、吃喝、住宿、行為”,關注豬場的基礎管理,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才能取得較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