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國寶
(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來賓 545799)
小規模的肉牛養殖主要有兩種養殖模式,一種是適宜專業養殖戶的養殖,另一種是適宜普通養殖戶的養殖,這兩種養殖模式的區別就在于養殖模式和規模不同。現階段肉牛養殖的基礎設施和管理體系都比較完善,在畜牧業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國小規模肉牛養殖已經顯示出其發展的獨有優勢。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阻礙著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發展。找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和對策,促進肉牛養殖的發展才是現階段的首要任務。
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肉牛市場體系還是相對落后的。雖然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人們對于肉牛的需求量逐漸增大,但是我國存在的牛肉產品單一,肉牛產品加工企業少,帶動市場的活力不足,產業鏈不長,成為肉牛養殖發展的短板。很多活牛市場當中都存在一些牛販子,他們會壓低價格到農戶家里去收購肉牛,而且小規模肉牛養殖場(戶)對市場情況的不了解,無從拓寬銷售渠道,從而使小規模肉牛養殖的養殖人員積極性降低[1]。有一些地區的秸稈資源非常的豐富,他們會在自家的小規模養殖場養不到10頭肉牛,其中會有3~5頭母牛,主要是因為這樣的地區有豐富的秸稈資源可以利用養肉牛來增加自己小部分的收入,所以很多養殖人員都將養肉牛當做自家的副業,因此使其市場競爭力無法提升。
現階段,我國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經濟效益并不是很高,一些小規模的養殖人員如果想要提高經濟效益,主要的辦法就是擴大養殖規模,但是,如果貿然將養殖的規模擴大,肯定會給自身的養殖場帶來更多養殖風險。一些養殖人員無法承擔這些因為擴大養殖規模所帶來的風險,所以繼續保持這種投入高,收入低的現狀。在一般的養殖當中,養一頭肉牛大概需要一年零三個月左右,不將勞動成本和飼料費用計算進去也只能獲得較少的收入。一些養殖場都在養殖本地黃牛,養殖周期相對較長,產肉率低,在銷售的時候價格低廉。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加無法實現擴大規模的養殖,也就達不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我國小規模肉牛養殖場的組織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很多養殖場在管理的時候沒有一個嚴謹和完善的管理體系,這樣會導致經濟效益無法有效提升,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力也會下降。而這些養殖場都處在產業鏈末端的位置,導致自身肉牛的養殖系統無法發揮帶動能力。雖然,現階段已有一些小規模肉牛養殖場與公司或合作社進行合作,保證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在合作的時候,由于種種原因,很難實現經濟利益共同體,不能夠將肉牛的產業鏈進一步擴大,也沒有形成較為穩定的合作關系,從而阻礙企業和養殖場的共同發展。
雖然我國有一部分地區的小規模肉牛養殖已經將較為先進的技術引入到其中,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會因為消息的閉塞還在使用傳統的養殖技術。這些傳統的養殖方式和技術沒有合理的飼養管理方式以及技術上的指導,也不是很重視疾病的方法[2]。與此同時,由于在養殖的時候沒有專業人員的技術指導,在出現問題的情況下,無法在第一時間使用先進技術或方法來解決問題,導致養出來的活牛肉質并不是很好,還有可能出現品種雜的情況,這樣就會降低肉牛在市場當中的銷售價值。另外,由于缺乏資金的投入,也是制約小規模肉牛養殖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
要促進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讓當地的政府對其進行財力的支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和制定出相關的扶持政策,保證養殖人員可以有足夠的資金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與此同時政府還需要及時的將相關補貼進行發放,加大農村信用合作社對于小規模肉牛養殖的支持,降低養殖戶貸款的利息或者是直接進行無利息的貸款。除了這些,政府還可以為小規模養殖戶修建自來水管道和提供電力的支持,讓養殖戶在用水和用電方面都可以有更多的便利。還可以幫助養殖人員拓寬銷售的渠道,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幫助他們增加網上銷售功能,保證養殖人員可以多進行銷售。同時還需要幫助養殖戶進行合理的規劃,讓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經濟效益可以提升。
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結合小規模肉牛養殖的實際情況,通過舉辦技術培訓班或現場技術指導等多種方式進行專業培訓,不僅要有養殖技術和設備的使用培訓,還要將疫病防控、糞污治理與資源化利用等相關知識傳授,這樣可以讓養殖人員在保證使用先進技術促進自身發展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地預防肉牛疫病,增加抗風險的能力。培訓的主要內容就是技術,手把手的教會養殖戶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養殖質量。還可以通過聯系當地的養殖大戶,以座談會方式交流養殖經驗,和小規模養殖戶進行經驗交流。還可以聘請專家為他們教授現代生態養殖技術。通過多種方式的培訓、交流和傳授,使養殖人員的養殖水平以及養殖技術得到提升,為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經濟效益提高,提供技術支撐。
首先,是將養殖場的規模進行擴大,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種母牛的養殖數量,可以增加到5~9頭,通過自繁自養方式,增加養殖的規模。在確定養殖規模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養殖飼料的來源是否充足,如果當地有充足的秸稈資源,那么可以將這些資源有效的使用起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超出秸稈資源的范圍,防止出現養殖規模擴大,養殖飼料不夠的情況,這樣還需要在外地采購飼料增加養殖的成本降低經濟效益。
要提升肉牛的產量質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肉牛的繁殖機制制定出來,保證養殖肉牛的質量。我國有很多肉牛的品種,其中生產能力最好的就是黃牛,但是黃牛食用的口感并不是很好,在市場當中的價值也比較低。所以養殖場需要根據自身的養殖情況,將一些優質的肉牛品種引入進來,通過優質的肉牛和黃牛進行雜交改良,使肉牛的產量質量得到提升。相關數據顯示,優質肉牛和黃牛雜交后的肉牛,不僅肉質質量提升了百分之三十左右,口感也更加符合人們的口味,同時,養殖戶的銷售價格會更高、利潤會更大,促進小規模肉牛養殖更大的發展。
肉牛養殖場要根據當地動物防疫部門的要求,建立健全防疫檔案和各種制度上墻,疫情高發期配合做好防疫準備各項工作,對養殖的肉牛進行檢查并建立完善的防疫消毒體系,讓養殖人員在疫情高發期,按照規程進行全面消毒,不放過一個死角,這樣可以防止牛群出現大面積的患病。還需要對母牛繁殖當中會出現的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提高肉牛的繁殖能力。當地動物防疫部門要加強對養殖場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可以在進行預防消毒之前對養殖人員再進行一次專業的預防疾病的知識和技術的培訓,讓他們掌握更多的技巧,也可以在發現疾病的第一時間進行控制和治療。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牛肉的需求量不斷增長,但是小規模肉牛養殖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認識到問題的所在。在小規模肉牛養殖發展的過程中,政府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加大對肉牛養殖的政策資金的支持力度,業務部門要采取多種方式對養殖戶進行技術和預防疾病知識培訓,養殖戶選擇合適的養殖模式和養殖規模,通過引進優質品種雜交改良,提升肉牛的產量和質量,促進小規模肉牛養殖的發展,提升他們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