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星 孫慶華
(1.廣東省汕尾市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廣東汕尾 516600;2.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畜牧技術服務中心,黑龍江大慶 166200)
近年來,伴隨著無公害養豬方法的應用推廣,養豬業開始向著綠色生態方向發展,在減少污染和保護生態的同時,促使豬肉品質得到提升,不僅可以創造經濟效益,還能收獲環境效益。采取綠色生態的養殖模式,需要使養豬場與自然環境維持和諧統一的關系,在對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加強保護的同時,保證豬只健康生長。現階段,在生豬生態養殖方面形成了多種模式,可以將豬養殖與生態農田結合在一起,形成互補關系,完成綠色生物鏈的打造,在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的同時,促使養殖效益得到提升。而采取這些模式,想要順利獲取養殖效益,還要引進先進的養豬技術,并做到規范養殖,繼而使養豬業取得可持續發展。
從綠色生態視角運用養豬技術,首先需要完成生態豬舍建設。作為養豬活動的開端,生態豬舍建設與傳統形式存在一定差異。在選址方面,與傳統豬舍無明顯區別,需要在遠離工廠、生活區的位置完成豬舍建造,保證用水、用電便捷。但在豬舍內部建造方面,需要在現有基本飼養結構基礎上完成發酵床的搭建,就是在豬舍內完成80~100cm地下或地上墊料坑的建設,采用秸稈、鋸末等農副產品進行墊料填充,并添加微生物制劑進行發酵[1]。通過對益菌進行繁殖,能夠使有害菌得到抑制和分解。而豬糞尿直接排放至墊料上,用于發酵產熱,能夠實現污染零排放。從建筑結構上來看,需要完成水泥飼喂臺建設,避免飼料被墊料污染或因發酵床溫度過高影響豬休息。邊上設置發酵床,墻體上開設大通風窗口。從發酵床最高位置開始,上部需要留2.2~2.5m空間。為日常管理提供便利,需要布置1m寬的走道。在豬舍內,墊料池應保持貫通,保證墊料發酵充分,碳氮比控制在25:1以下。保水性控制在55~70%之間。
為達到綠色無公害生產要求,日常應加強飼喂管理,保證食物來源安全。種植有機農田,能夠提供綠色豬飼料,因此養殖期間還應將豬養殖與農田生產結合在一起,如種植生態農田、草地等。飼喂有機食物,豬排泄出的糞便屬于有機肥,可以在農田中運用,促進農作物生長。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能夠使豬群的免疫力得到增強,使豬肉品質得到提升的同時,降低患病幾率。除了提供有機飼料,還應為豬群提供清潔水源,保證豬群健康生長。對水源進行控制,應保證水質干凈,定期開展水質檢測工作,確認水的成分能否滿足達到生態養殖要求。結合豬群發育情況,可以適量添加食鹽等豬生長需要的物質,在殺滅病菌的同時,使豬在各個階段的生長需要得到滿足。
豬群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結合綠色生態養殖要求,還應加強環境控制,保證豬舍環境衛生符合標準,同時加強通風散氣,提供良好生存條件。在規模化養殖過程中,還應加強飼養密度控制,保證豬有足夠活動空間。平時應及時完成豬舍清潔工作,在圈舍地面進行適量有機物料投放,促使地面保持干燥,加速肉豬排泄物分解,從而使豬舍清爽整潔。針對豬舍墊料,應定期翻堆和深耕,做到及時更換,從而保持良好透氣性,加速糞尿分解。養豬對環境溫濕度提出了一定要求,溫濕度過高或過低都容易引發疾病,威脅豬群健康生長。在豬舍內安裝各種傳感器和監控器,對環境參數進行實時采集,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通過盡快調整保證環境舒適。在冬季,還應利用保溫設施加強防寒保暖,夏季還應做好通風散熱,避免豬發生應激反映。在養豬場周圍,還應種植樹木對環境進行綠化,用于對局部小氣候進行改善的同時,使空氣保持清新,為豬只健康生長提供保障。
一旦發生疾病,需要對豬群用藥,不僅將給豬只健康帶來威脅,也容易出現獸藥殘留等問題。從綠色生態養殖角度進行管理,日常應加強疾病防控,結合地區疾病流行情況提前進行疫苗注射,有效降低疾病發生幾率。發現疫情,還應及時實施檢疫與隔離,通過科學用藥保證豬只盡快恢復健康。用藥時應注意使用無毒、無害產品,以免威脅食品安全。針對豬生長情況,日常應加強記錄,掌握常見各類疾病及其防治措施,避免疾病擴散傳播。此外,應定期開展消毒工作,使用符合綠色環保要求的消毒劑,對豬舍地面、墻面、器具等進行全面、徹底消毒,使細菌、病毒得到有效殺滅,從而使疾病得到有效防控。
采取綠色生態養殖模式,能夠使飼料、獸藥的使用量得到減少,在保證產品營養和品質的同時,減少養豬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從綠色生態視角運用養豬技術,還要完成生態豬舍建設,在飼喂方面還要從源頭加強食物安全管理,并通過科學控制環境和防治疾病保證豬只健康生長,繼而為養殖戶帶來可觀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