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調元鎮畜牧獸醫站,四川 羅江 623000)
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作為社會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人民身體健康、社會穩定和畜牧業健康持續發展。在畜牧業進一步向現代化、規模化、集約化轉變的過程中,農村散養畜禽逐步減少的形勢下,如何強化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提升疫情防控能力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與思考。
目前,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存在兩種方式:一是畜禽養殖專業戶和養殖規模場由業主自行開展防疫工作,獸醫監管部門開展監督。二是對于農村散養畜禽,按照每年春、秋兩季組織開展重大動物疫病的集中免疫,根據“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原則,由鄉鎮畜牧獸醫站牽頭,帶領組織村防疫員到各村各戶開展免疫注射,形式有防疫員集中開展和分散開展兩種。
2.1 重視不夠 監督困難
2.1.1 由于畜牧養殖入門要求不高,在農業經濟轉型中,出現了大批畜禽養殖專業戶和規模場。他們帶來了資金,帶動了畜牧業發展。但是,大部分養殖業主是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或者城市資金持有者搶占農村市場。他們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傳統養殖模式中,缺乏現代養殖理念和防疫知識,對于獸醫部門的監管置之不理,具有抵觸心理。
2.1.2 對于農戶散養畜禽的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工作,一直以來由省、市、區獸醫主管部門逐級向下發文,直至基層畜牧獸醫站。獸醫站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后,由獸醫站組織疫苗、器械、物資等,并開展培訓,帶領防疫員到各村,請村兩委安排人員到各農戶家中開展免疫注射。在此過程中,當地黨委政府和村兩委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免疫密度,部分人員認為動物防疫只是獸醫站的工作,與他們無關,因此獸醫站工作比較被動。
2.2 防疫員老齡化 目前防疫員普遍年齡老化,知識水平較低,并且大多為臨時工。
動物防疫工作非常辛苦,雖然絕對工作時間只有兩個月左右,但相對時間跨度為一年,而勞務經費相對較低,一旦動物發生免疫應激反應,還要承受養殖主的責難,因此防疫員防疫工作積極性不高。
2.3 基層動物防疫體系有待完善 基層動物防疫體系不夠完善,在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之后,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應該延伸到村級。
3.1 提升畜禽養殖準入 畜禽規模養殖場業主需要具備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具備現代養殖理念和防疫知識,要懂法、守法,接受監督管理。
3.2 重視基層動物防疫工作
3.2.1 對于農戶散養畜禽的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工作,應由當地黨委政府組織實施,由政府向各村安排村防疫員前去開展免疫注射,村兩委帶領到戶開展工作,獸醫站組織疫苗、器械、物資等,開展技術培訓。主動參與防疫工作,既保證政府的權威性和強制性,又體現為農民服務的積極性。
3.2.2 穩定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和人員,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重視力度,增強和穩定基層防疫人員的信心,改善防疫員的年齡層次,提高防疫員的知識結構水平。
3.3 強化檢疫 推進防疫 要改變基層工作人員在開展動物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全靠一雙眼的現狀,應該為檢疫工作配備必要的儀器設備,如體溫檢測儀等。在開展檢疫中提倡多實施免疫抗體快速檢測、非洲豬瘟快速檢測、“瘦肉精”快速檢測等內容,通過嚴格的類實驗室檢測手段,推動養殖專業戶、規模場的業主重視免疫,加強防疫。
動物防疫是畜牧健康養殖必不可缺的一項行政性和技術性相結合的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所需人力、物力巨大,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更是做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需要增加對此項工作的重視力度,創新動物防疫工作思路,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才能在穩定畜禽養殖、做好生物安全防范、防制動物疫情中發揮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