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艷
(河南省許昌市人民醫院神經內三科,河南 許昌 461000)
帕金森病是老年群體常見的神經功能退行性疾病,發病率僅次于阿爾茲海默癥[1]。目前其發病機制尚無統一定論,有研究者認為可能與線粒體氧化損傷或功能缺陷有關,主要臨床癥狀為肌肉僵直、靜止性震顫、步態不穩以及姿勢障礙等[2]。目前臨床治療帕金森主要以藥物為主,還可輔助電刺激及針灸按摩治療[3]。本研究用溫膽益腦湯聯合左旋多巴片治療帕金森病觀察對肢體感覺及自主神經癥狀的影響,報道如下。
共84例,均為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我院接受治療的帕金森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2例。對照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61~75歲,平均(68.24±1.56)歲;病程1~8年,平均(4.21±1.42)年。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62~75歲,平均(68.47±1.62)歲;病程1~8.5年,平均(4.36±1.3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西醫符合《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版)》[4]診斷標準,出現步態不穩、肌肉僵硬、靜止性震顫、肢體寒冷、肢體疼痛中的2種以上癥狀;②中醫符合顫?。?]診斷標準,主癥為肝腎陰虛、肢搖頭顫、肢體拘痙、神呆懶動,次癥為頭胸前傾、煩躁口干、胸脘痞悶、言語不利,苔薄白或黃膩;③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嚴重損傷;②有肌肉萎縮、眼外肌麻痹以及椎體系統損傷;③有精神病史;④顱內病變或顱內腫瘤;⑤嚴重腦血管疾病。
兩組均用左旋多巴片(杭州國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03627)口服,首日劑量為1次250mg,日3次,飯后頓腹,之后按照每周增加125mg的劑量服用,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6g,不耐受者藥量酌減。
觀察組加用溫膽益腦湯治療。藥用黃芪20g,生地黃15g,五靈脂7g,茯苓12g,枳實12g,陳皮9g,竹茹8g,甘草8g,當歸10g,半夏10g,川芎10g,玉竹10g,石斛10g,枸杞子10g。日1劑,每劑取清水600mL文火煎至300mL,早中晚各溫服100mL。
兩組均連續治療8周。
肢體感覺異常癥狀,包括肢體寒冷、肢體痙攣、肢體疼痛、不安腿綜合征。自主神經癥狀,包括靜止性震顫、出汗、步態不穩、姿勢障礙的發生情況。
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肢體感覺異常發生情況比較見表1。
兩組自主神經癥狀發生情況比較見表2。
現代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與線粒體功能缺陷以及泛酸蛋白酶體功能紊亂有密切聯系,另外遺傳、氧化應激異常、環境因素以及年齡均是引發帕金森病的重要原因。老年機體功能衰退,給治療帶來一定難度[6]。左旋多巴是治療帕金森病常用藥,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補充腦組織內多巴胺,從而修復神經系統,改善臨床癥狀[7]。但是,多巴胺的作用容易受到血漿內藥物濃度影響,長期服用還會產生精神異常、運動障礙等不良反應。
內臟神經系統遍布人體各部,當自主神經異常或紊亂時機體會出現心慌、出汗、手抖以及步態不穩等一系列癥狀,70%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經功能異常,并且伴隨病情發展,自主神經功能損傷也會愈加嚴重,因此改善自主神經功能對于帕金森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8]。研究結果顯示,治療8周后觀察組肢體感覺異常以及各項自主神經癥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溫膽益腦湯利于改善肢體感覺,減少自主神經癥狀的發生。
帕金森病屬中醫“顫證”范疇。為氣血不足,筋脈失養,肝腎陰虛,諸虛并存所致的本虛標實。因此治療根本在于補氣活血、平肝熄風,以達到固本扶元的目的。溫膽益腦湯方中黃芪健脾補中,益衛固表,茯苓安神助眠、淡滲利水、健脾利濕,當歸活血、補血,枸杞子填精明目,半夏順氣壯脾,甘草調和諸藥、補脾健胃,生地黃滋陰清熱、養陰生津,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五靈脂散瘀止痛、調經活血,石斛滋陰養胃、清熱生津、清肝明目,枳實破氣消積、化痰散痞,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玉竹養陰潤燥、除煩解郁。諸藥配伍,可益氣補血、滋陰潤燥、熄風通絡、滋補肝腎,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綜上所述,溫膽益腦湯聯合左旋多巴片治療帕金森病療效較好,利于改善肢體感覺,減少自主神經癥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