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艷 陳佳
防災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河北 廊坊 065201
工程管理專業是培養集技術、經濟、管理、法律為一體的綜合性人才。因此,學生畢業后分布在工程建設流程的各個環節,就業單位類型多元化,就業崗位多樣化。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持續增長,社會對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加大。雖然全國有近五百所院校開設工程管理專業,但根據教育廳發布的2018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應屆畢業生的能力與社會需求差距比較大[1]。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能在激烈競爭環境中獲得較滿意的工作,企業能夠招到適合的人才,是高校人才培養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本文結合我校工程管理專業實際情況,以如何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為出發點,根據市場調研,分析應用型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所應具備的核心技能,探索提升工程管理專業能力的策略。
本文結合文獻搜集,座談、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工程管理專業能力需求進行了分析。根據對我校12屆畢業生的調查分析可知,學生畢業后主要在工程造價咨詢、招投標咨詢、工程施工、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基建處等單位工作,其中以工程咨詢企業和工程施工企業約占80%以上。不同企業對能力的需要不同,結合調研和文獻分析得出,工程管理學生畢業后主要應該具備BIM應用、工程識圖、造價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項目管理等能力。本文將工程管理專業所需能力提煉為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具體見圖1。基本能力是滿足入職初期崗位知識能力要求,核心能力是擇業期提升競爭實力的核心,延展能力是拓寬職業選擇面及未來職業發展的延展。

圖1 應用型本科工程管理專業能力需求
在新常態下,高等院校更要注重內涵發展,注重教學質量,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自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準工程管理專業以來,全國開設該專業的高校分布在各綜合性大學、建工類、礦業類、電力水利類、財經類等近五百所。雖然每年培養學生眾多,但仍難以滿足企業需求。本文根據文獻搜集及調研企業反饋的結果顯示,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理論知識不扎實。很多學生在剛走入職場的時候理論不扎實[2],如①圖紙意圖不清,對于圖紙上的信息無法正確給出,難以獨立工作;②施工工藝流程不理解,無法進行現場技術管理;③招投標基本理論不熟,對于組織招投標活動的流程不清,文件內容混淆;④工程計量與計價規范不扎實,學生工作中對于基本計量規則不熟,導致工作進度和治理無法滿足企業要求;⑤合同文本不熟,造價管理能力不足等。
(2)知識運用能力差。有一部分學生理論知識較熟練,成績也很高,但是在工作過程中,不知如何入手,遇到問題找不到恰當的方式解決,不知所措。在學校中所學的理論與工程實踐脫節,缺乏有效的工程實踐,導致學生知識運用能力不足,遇到問題畏首畏尾。
(3)BIM應用能力不足。隨著BIM技術的廣泛應用,高校也應與時俱進,滿足社會需求。學生只注重BIM系列軟件操作能力,缺乏與理論的結合,或者只會其中某個,難以進行綜合應用。
(4)意識水平有待提高。由于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前身是工程造價,很多學生甚至教師認為學生畢業只能做預算,所以缺乏大局觀,學生的職業發展受限制。
(5)綜合素質有待加強。工程管理專業技術屬于多學科交叉專業,學生對單獨課程理解掌握較好,但是對于知識的綜合應用一般。另外,學生工作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專業能力,人際交往、團隊協作等能力同為重要。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缺乏與人溝通。所以在學校中應加強綜合案例的分析,盡量采用小組形式完成,鍛煉其綜合能力。
(1)合理設置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基石,決定人才培養目標能否實現。培養方案的確定應該結合社會需求,學生職業發展規劃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首先要明確能力與課程對應關系[3],如工程招投標管理能力,需要建設法規、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估價等課程支撐。其次應合理設置課程,如課程前后、各類課程的比例、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等。最后應合理設置培養環節,如課內實驗、課程設計、集中實踐等。
(2)以綜合能力為導向進行課改。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培養合格畢業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妥善處理好理論與實踐,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以綜合能力為導向,有效選擇不同教改模式,實現教學內容的綜合優化。
(3)確保實踐教學效果。實踐教學是落實學生能力的關鍵,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真實工程也可以采用虛擬仿真等形式構建一套完成的實踐教學體系,以保證培養效果。在大學四年實現認識實習-專業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連續的、不間斷的實踐教學。
(4)將BIM與教學有效融合。為了有效契合行業人才需求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應與BIM技術有效融合。BIM通過對工程項目設計、施工、管理等全過程的模擬和可視化,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應將BIM技術有效應用到識圖、施工、計價、項目管理相關課程中,不僅提升教學效果,也提升了學生的BIM技術應用能力。
不同背景院校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特色不同,但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緊密結合社會需求狀況,形成自己的專業優勢和特色,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發揮院校特色,培養具備競爭力的學生,提升就業率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文章從培養方案設置、課程改革、實踐教學、BIM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的策略。